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2.在测量木块长度时,分别使用如图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把尺子测量的结果相同B.甲分度值大,测量结果更精确C.乙分度值小,测量结果更精确D.甲分度值大,测量的误差更小3.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
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
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房子的窗户B.路边的灯杆C.行驶的卡车D.轿车的司机4.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在运载火箭推动载人飞船上升阶段,三位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
下列关于该阶段的说法中()①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静止的①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翟志刚是运动的①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王亚平是运动的①以航天员翟志刚为参照物,王亚平是运动的A .只有①①正确B .只有①①①正确C .只有①①正确D .只有①正确5.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 的长度为100cm ,B 点是斜面AC 的中点。
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 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 、B 、C 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 )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中( )①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5cm/s②为了更方便计时,可以将木块向斜面顶端移动③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BC 段的平均速度④若小车在AB 和BC 这两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可以用122v 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A .只有①①正确B .只有①①正确C .只有①①正确D .只有①①正确二、多选题7.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 -t 图像,由图像可知(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乙车通过的路程比甲车大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4~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三、填空题9.某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9.82cm,L4=18.81cm,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该方法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
10.如图动物们去参加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蚂蚁超过了自己,以乌龟为参照物,蚂蚁是______的,相对于蚂蚁,蜗牛_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运动。
1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______s。
0~5s,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______倍。
12.在学校运动会中,小聪和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分别为13.05s和13.13s,则_____ 的短跑速度较大,在奔跑过程中,小明观察到观众在向后运动,这是选_____ 为参照物.13.小汽车在短时间内的速度可以变化很快,有些车几秒钟内车速就可以从0km/h急升到110km/h,如图是一辆车在10s内的车速变化情况,由图像可知,从第2s到第4s过程中,车速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从第6s到第8s速度的变化比从第8s到第10s的速度的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四、实验题14.如图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方便测量_____;(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15.为了测试一下谁眼明手快,小方、小华、小惠、小刚设计了一个测试实验,如图甲所示。
他们让小方竖直拿着尺的一端,其他同学分别在尺的正下端位置张开手指,然后小方松开手将尺自由落下,被测试的同学迅速用手抓住尺,比较三位同学手抓尺部位的高低,就能判断人的反应快慢。
通过实验,小华、小惠和小刚分别抓住了尺上的A、B、C三点,如图乙所示。
(1)你认为谁的反应更快?________(2)小方用秒表测出从自己松开手到小华抓住尺的时间为0.5s,他再根据小华抓尺的部位,判断尺在这段时间内运动了30cm,于是他利用公式svt计算出A点通过小华手指时的速度为0.6m/s,你认为小方的理解正确吗?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_______;(3)请你对该实验做出两点简要评价:a.________,b.________。
16.物理实验小组在图示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造成的误差;(2)误差分析:若在测量过程中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填“大”或“小”);(3)实验中,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为了______。
A.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B.探究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五、计算题17.一列长为400m火车正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求:(1)在30min内火车所行驶的路程;(2)火车正在通过长为3200m的隧道,它完全通过时所需要的时间。
18.如图所示,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象.请你根据图象,求:(1)20min~4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2)0~50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19.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外出游玩,驾驶汽车以15m/s的速度在两山之间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在两山间的某位置,小明鸣笛一声后汽车匀速行驶60m听到前山的回声,又继续行驶一段距离听到了后山的回声,已知两山间的距离为1685m,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小明鸣笛后汽车行驶60m所用的时间;(2)听到前山回声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3)听到前山回声至听到后山回声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
20.如图,青岛胶州湾大桥全长约36.48公里,为世界第二跨海长桥。
桥上某一段测速区间长约500m,区间限速为100km/h。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某小轿车匀速通过该测速区间用时20s,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小轿车是否超速;(2)若有一辆长为60m的超长大巴,以8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该测速区间,则所需的时间是多少?21.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
求:(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多少?(2)若小华以此速度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远?22.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s,紧接着在平直公路上30s行驶了600m。
求:(1)该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23.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
(1)以动车车次D3018为例,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时刻表,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的长度多少米?24.济泰高速沿途经过济南南部山区和泰安泰山景区、徂徕山、汶河景区,被誉为“最美高速公路”。
济泰高速全线布设多座隧道,交警提醒市民驾车通过隧道时要看清警示安全标识,如图所示为“涝坡隧道”前的标识信息。
请根据标识所给信息,通过计算回答:(1)若小军乘车3min通过了隧道,则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是多少m/s?(2)根据交通规则,驾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多少小时?参考答案:1.A【解析】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故A正确;B.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而误差只能减少,错误却可避免,故B错误;CD.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通过改变仪器的精密度、测量方法等,可减少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D 错误。
故选A。
2.C【解析】A.分度值不同,刻度尺需要估读,故结果不同,故A错误;BC.甲刻度尺将1cm平均分成两等份,那么分度值为0.5cm,乙将1cm平均分成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cm,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更精确,故B错误;C正确;D.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误差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3.D【解析】A.以房子的窗户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是运动的,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以路边的灯杆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路边的灯杆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行驶的卡车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以轿车的司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轿车相对于轿车的司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A【解析】①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火箭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以运载火箭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静止的,故①正确;①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翟志刚是静止的,故①错误;①航天员王亚平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王亚平是运动的,故①正确;①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航天员和航天员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航天员翟志刚为参照物,王亚平是静止的,故①错误。
故A 正确的说法是只有①①,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5.A【解析】 A .A 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 符合题意;B .B 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B 不符合题意;C .C 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大,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C 不符合题意;D .D 图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越来越小,但是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物体不做匀速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