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十一讲 机械运动(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十一讲 机械运动(含答案)

第三章运动和力第十一讲机械运动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C)A.心情激动B.五四运动C.地球公转D.树木生长第2题图2.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第3题图3.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如图)。

经过一天多的飞行,“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送去6吨重的补给,对接后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A)A.地球B.月球C.“天宫二号”D.太阳4.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

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C)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乙同时从P点沿直线向Q点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1m/s。

当甲通过PQ中点位置时,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m。

如图所示的s-t 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甲或乙运动的是(D)A.A是甲的图像B.B是甲的图像C.A是乙的图像D.B是乙的图像6.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C.2~5s内,小车运动了2mD.5~7s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m/s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B)A.离弦之箭B.一日千里C.风驰电掣D.姗姗来迟8.下列所给四种运动物体,其正常运行速度最接近60km/h的物体为(B)A.农用三轮车B.汽车C.飞机D.火箭9.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30m ,需40s 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min30s 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B )A .400mB .300mC .200mD .150m10.甲、乙两人相对而行,相距50km 。

甲每小时走3km ,乙每小时走2km 。

甲带一条狗,狗每小时走4km ,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B )A .50kmB .40kmC .30kmD .20km1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2倍,甲运动时间为乙运动时间的3倍,则甲通过的路程为乙通过路程的( C )A .2倍B .3倍C .6倍D .5倍12.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

观察图片。

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v -t 图像的是( C )13.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

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s 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加速度a =Δv Δt ( C )A .11m/s 2B .5.0m/s 2C .1.4m/s 2D .0.6m/s 214.小王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00m/min ;“亚洲飞人”刘翔在男子110m 跨栏比赛中以10s97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约为150km/h ,他们的速度大小关系是(B)A.v自行车>v刘翔>v火车B.v火车>v刘翔>v自行车C.v刘翔>v火车>v自行车D.v自行车>v火车>v刘翔15.《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

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开始时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兔子跑得快②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断乌龟跑得快③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④物理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④第16题图16.甲乙丙物体皆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边是它们各自的运动图像,从图像中可知甲乙丙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A.υ甲>υ乙>υ丙B.υ甲=υ乙=υ丙C.υ甲<υ乙<υ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1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是明明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四个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是(C)第18题图18.取大小、形状相同但轻重不同的甲、乙、丙三个纸锥,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19.5月31日,中国选手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100m比赛中,以9s99的成绩获得第三名,成为当今跑得最快的黄种人,在这次100m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C)A.0.1m/s B.1m/s C.10m/s D.100m/s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B)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B)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或v t图像,则在0~3秒这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快慢是(B)A.甲最快B.乙最快C.丙最快D.乙、丙速度相等,大于甲的速度第4题图4.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D)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第5题图5.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6.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做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

则物体的两次运动(D)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第6题图第7题图7.春节期间燃放双响炮,如图所示,把双响炮用橡皮条系在一根竖直插入地里的竹竿上,悬在半空中。

点燃后,双响炮“砰”一声竖直升上高空,“啪”一响而炸裂。

关于双响炮第一响后竖直上升的运动情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A.一直做加速运动B.一直做减速运动C.先加速后减速运动D.一直做匀速运动8.甲、乙两人多次进行百米赛跑,但每次甲总比乙提前10米到达终点,若甲从起跑线后10米开始再与乙比赛(乙仍从起跑线开跑),那么结果是(A)A.甲先到达终点B.甲、乙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甲、乙谁先到达终点难以判断9.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

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10.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C)A.135m/s B.168.75m/s C.2.25m/s D.2.81m/s二、解答题(共3小题)11.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1、2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1、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3、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与抛出钢球的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无关。

同时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的实验结论。

12.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0.67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车速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如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

(不需准确描点)图像如下图13.下雨天,小颖站在窗前看到对面人字形屋面上雨水在不停地流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