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报告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谱。
2.了解光的三原色,知道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3.了解物体的颜色与色光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人造彩虹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知道白光是一种复合光;知道物体的颜色与色光的关系。
教学设施
教师用:多彩多姿的世界(ppt);三棱镜、光屏、水盆、稍大的平面镜;光的色散(动画1);播放色光的混合的小动画2;手电筒三只、彩色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工艺品(或用红、绿、蓝色玻璃纸),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动画2);光的三原色及光混合后的颜色(动画3)。
学生用:红绿蓝颜料各
一、白纸、颜料笔(分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入1(趣味实验):
若天气晴朗,可提前组织学生户外观赏“彩虹”、“光谱”,切身体验自然的奇妙,激发求知、探索的欲望。
①“人工彩虹”:选择有喷雾头的容器(浇花的喷壶、美发用喷雾器或直接将一塑料喷雾头安装在大可乐瓶上),瓶中装满清水,在迎着明亮的阳光不停地“喷雾”,一段时间后“水雾”中显示出绚丽缤纷的彩虹。
②“太阳光的光谱”:在水盆中盛上清水,将平面镜对着太阳光斜放入水中,将镜从水
中折射出的光投影在较暗处观测;当镜在水中适当角度时,折射光中出现有规律排列的七彩色光。
引入2多姿多彩的世界
阳光普照下的草原风光、九寨美景、世界建筑奇迹及雨后彩虹、佛光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师:同样的阳光下,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色彩?彩虹为什么总是出现在风雨之后?……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询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光的色散现象
17世纪前,人们一直以为白色的阳光是最单纯的,直到有一天,牛顿在玩耍三棱镜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种奇妙的现象后,人们才发现:白光真的很不简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牛顿当时看到了什么?
有条件建议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教师做“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将折射出的彩色色光清晰投影在较近的白纸上,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