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概述谢振港 11750137【摘要】: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路网运营安全影响因素众多,运营风险增大。

同时,随着客流负荷量的提高,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营过程中随之产生的安全隐患不断增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含义很广泛,涵盖了乘客乘车的全过程。

在乘客乘车途中,城轨公司应对乘客的人生,财产安全负责。

因此,制定和完善安全制度、应急措施预案是城市轨道运营公司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安全;因素;对策;事故目录1 城轨安全事故案例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1)1.1 历年世界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案例 (1)1.2 国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问题 (2)1.3 造成事故的影响因素 (2)1.3.1 技术设备 (2)1.3.2 网络运输能力 (3)1.3.3 突发事件 (3)1.3.4 环境因素 (3)1.3.5 管理因素 (3)2 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途径 (3)2.1 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 (3)2.2 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4)2.3 加强对地铁各系统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4)2.4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法规和标准 (4)2.5 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4)2.6 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并进行组织演练 (4)2.7 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4)3 结论 (5)1 城轨安全事故案例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都处在地下或高架桥的半封闭空间,具有隐蔽性、封锁性、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等特点,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处置不当将产生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1.1 历年世界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案例1990年8月,巴黎一起地铁车祸造成43人轻重伤;1991年6月,德国柏林发生地铁火灾,有18人送医急救;1995年,韩国大邱一次煤气爆炸造成该市地铁事故,101人死亡,143人受伤;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车站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十余人死亡,五千多人受伤;1998年元旦,莫斯科发生地铁爆炸意外,造成3人受伤;1999年5月,白俄罗斯发生因地铁车站人数过多,54名乘客被踩死事件;1999年10月,汉城郊外的地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55人死亡;2000年3月,日本比谷线地铁列车出轨意外,造成3人死44人受伤;2000年6月,美国发生列车出轨意外,造成89人受伤;2001年8月,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意外,6人受伤;2003年7月1日,正在施工的上海地铁四号线发生特大涌水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2004年3月23日,上海一名男子从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的站台上跌落轨道,被正好驶过的一辆列车碾死;2004年9月25日,广州地铁二号线延长线发生大面积坍塌。

1.2 国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问题一是人员问题。

因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或工作人员职责疏忽经常引发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因拥挤被人流挤下站台被列车压死或被踩死。

如上述1999年的白俄罗斯的踩踏事件。

另外,乘客不慎落人或故意跳人轨道,造成地铁列车延误工作人员处置不当发生事故,如上述的2004年上海一男子不慎跌落站台,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灾难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是因设备质量、技术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甚至列车运行中断,严重时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运营安全。

三是轨道交通运营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城市缺少轨道交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对一些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未能进行有效遏止,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安全控制保护区得不到保证。

如广州海珠广场发生的基坑垮塌事故,使地铁运营中断了24小时,凸显了地铁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巫待加强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是由于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灾难性重大事件,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1.3 造成事故的影响因素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地下车站大厅、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乘客疏散区、疏散通道、安全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当、通道宽度不够或被其他物品堆放或商业占用,当突发事故,造成乘客拥挤、逃生困难。

根据统计,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地铁突发事件的65%;其次是列车出轨,占地铁突发事件13%,也是一类重要的地铁突发事件;再次就是爆炸,占地铁突发事件的8%,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接下来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停电、水灾、地震等。

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1.3.1 技术设备技术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长、站间距短、列车种类单一,且包含了线路及车站、车辆及车辆段、通信信号、供电、环控等设施,还有售检票以及防灾监控报警设备等众多设备。

只有各项技术设备协同可靠运作,才能保证列车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

1.3.2 网络运输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运输能力体现了运输效率。

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乘客出行的要求,安全高效地完成输送任务。

因地铁运行延误具有传播性,地铁列车一旦发生延误不仅会影响到自身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影响到网络中其他列车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段的运行延误,不仅造成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很大的经济损失,而更大地将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和社会声誉。

因此提高网络的运输能力,减少列车的运行延误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1.3.3 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也是影响运营安全的关键因素。

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运营中断。

因此,必须加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人为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4 环境因素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基础。

不良的环境因素变化是系统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中的安全要素主要包括照明、温度、噪声、振动、湿度和通风等。

通风不畅、隧道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温度过高。

不但会令乘客和工作人员感到不适,更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线路绝缘性能下降,造成电气设备短路引起火灾。

(2)外部环境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大雨、大雪、洪水、大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组合构成了轨道系统安全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恶劣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较为严重,如发生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将产生地铁排水、防滑、防风问题。

1.3.5 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是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源,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可以调节操作人员和管理规范之间的融合度,是政策、规程、培训和应急预案等社会、技术因素很好的结合起来。

2 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途径针对目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对地铁各系统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法规和标准、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制订各类应急预案等策略是为确保轨道运营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举措。

2.1 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包含土建、车辆、供电设备、通讯信号、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复杂大系统。

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阶段。

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工作,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

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建立职工安全教育档案,强化安全三级教育网络,并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地铁职工的安全意识。

另外,应加强地铁安全乘车意识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地铁运营事故。

2.2 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地铁的运营涉及众多先进设备和各环节人员。

车辆、线路、信号等系统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将直接关系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为了保证轨道交通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

如采用屏蔽门系统来防止高客流情况下乘客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避免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人员伤亡;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运营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2.3 加强对地铁各系统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系统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干扰下,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

为了降低故障的发生,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2.4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法规和标准每个城市应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制建设工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尽快出台《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对乘客的各种危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行为做出具体规定,明确运营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履行的安全管理职责,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以及一系列安全标准和导则,如地铁设计安全专项审查导则、试运行导则、试运营导则和抢险指南,完善有关安全标准体系和职业安全防护标准。

除法规和规章外,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制定涵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大量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

2.5 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主体,运营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以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制度,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2.6 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并进行组织演练“预防为主”是地铁正常运营,确保安全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同的事故,其应急处理方法也不同,只有事先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快排除事故,保护乘客和员工的人身安全,把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