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进展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进展

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及快速康复护理进展
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适用性。

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主体是于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实验
开始时间为2020年11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9月,遵循单双数法将患者
完成参照组与研究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各包含患者47例。

在护理参照组患
者实践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护理研究组患者实践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探究适合护理骨科手术患者的方案。

结果:数据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患者,表示为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于骨科手术患者护理
实践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因而在骨科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值得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骨科手术;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涵盖的研究对象是94例于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选择时
间段为2020年11月-2021年9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完成两个小组的划分,
参照组与研究组各包含患者47例。

参照组患者年龄范围是29-63岁,中位值为(32.48±5.42)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26:21。

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是28-62岁,中位值为(32.51±5.37)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27:20。

对比两组患者常
规信息后未发现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即可继续推进后续研究。

1.2方法
1.2.1术前
在患者入院后便由专业人员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干预
计划方案,结合评估结果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患者在手术之前十二小时应
用浓度为10.0%的葡萄糖溶液600—800ml,在实施各项临床检查和操作过程中积极通过非选择性非甾体消炎药物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

患者入院后及时为其讲解传呼铃等设备使用方法,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消除紧张、不安心理;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状况和病情状况;依据患者的个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1.2.2术中
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方式开展切口周围浸润镇痛,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改善,并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国外一些研究报道称,对比硬膜外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和关节局部浸润麻醉方式发现,前者会消耗更多的阿片类物质,而镇痛效果并不会比后者好,由此提示,相比于周神经阻滞,选择关节周围注射麻醉的方式可获得更高的安全性。

1.2.3术后
大量的案例表明,骨科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选择局部冰敷半小时的方式能有效缓解水肿和炎症反应,通过这种降低局部温度的方式促进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从而有效的改善了肌肉痉挛状况。

我国的一些临床研究者提出目前的镇痛模式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可采用抗焦虑药物以及氯胺酮药物,而在具体的结论上,临床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深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三方面的内容。

根据百分制原则评估患者满意度,若分数区间为85-100,则十分满意;若分数区间为60-84,则基本满意;若分数区间为0-59,则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学计算时依托SPSS20.0软件包,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
3讨论
诸多临床研究显示,有效护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联合,对快速康复护
理的研究需以患者为中心,履行各专业学科职责,在科学、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手
术患者的早期康复。

在临床应用如何加强医护患对快速康复理念知识的认知和认同,从而提高患者围术期依从性,如何加强围术期多学科的协作,形成规范化、
标准化、个体化的快速康复实施流程和评价反馈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3.1落实充分告知,提前进行患者教育
对于骨科的护理人员来说,配合医生充分告知病人围术期内各阶段病人身体
可能出现的变化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可在医生谈话后补充解释可
能采取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护理方案等。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可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咳痰、床上二
便等适应性锻炼。

同时可配合家属教育,指导患者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术后的
日常卫生、饮食调控、常规保健等多方面知识。

3.2心理介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骨科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骨关节及相关组织病变的一个功能性恢复,而骨及关
节等组织的正常功能在人日常基本生活中十分重要,其参与许多基础的生活活动。

故而骨及关节组织损伤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患者无法完成基础的自理活动,长期住院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
应当同时重点关注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情绪的动态变化,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耐心解答患者日常的疑虑。

为缓解病人紧张,医护术前心理辅导,并可适当给
予少量镇静药物。

术后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谨防患者出现狂躁、抑郁、失
眠等心理疾病,鼓励患者多与其家属及医护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发现情况时及
时进行心理干预。

3.3加强沟通,避免医患矛盾
由于医患之间日常沟通不到位,发生医患矛盾的情况并不少见。

良好的沟通
和及时交流是避免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我们应当鼓励科室内医护人员日常增进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增加医患交
流时间。

部分医院在科室内建立了患者服务反馈平台,每周及时听取骨科手术患
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建议,及时改进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3.4关注患者术后康复,科学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术后护理管理中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并深度落实,保证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观
察与记录,及时识别并上报患者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同时应当相关导管护理,导
管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一大重要来源之一,而优质的导管相关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

针对此现状,护理人员不仅仅应当熟知各类导管的作用和流向,妥善
固定,同时责任护士应当每日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的变化。


握各类导管的置放和拔除指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把控患者的总体置管时间。

快速康复护理的合理实施,从患者入院开始便进行相应护理方案的规划,帮
助患者主动进行护理措施的配合以及术前准备,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则是对
快速康复护理的进一步实践,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加速康复速度。

如此能够在围
术期的各个环节为患者做好护理保障工作,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术后康复
治疗。

综上可知,骨科患者治疗中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术后康复效果提升有促进。

参考文献
[1]韩娟,李玮玮,李爱玲.骨科康复护理模式与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效果
的对比[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1):84-85.
[2]王芳.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使用体会[J].世界
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25+127.
[3]李红英,张慧,罗莉娜,赖兰静,黄谭招,罗石英.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
41(06):573-57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