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科康复护理入门

骨科康复护理入门


整复
固定
早期康复
功能康复
前提
必需条件
为功能康复 创造条件
目的
功能康复的作用:
1.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 2.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形成; 3.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恢复关节功能; 4.防止肌萎缩,恢复肌力; 5.消除骨折对肢体的不良影响,减少肢体制动所致各种并发 症和继发损害; 6.减轻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运动、感觉和心理功能障碍,让 患者尽早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肌力评定(muscle test)是指通过手法或者器械来评 定相关肌肉或者肌群收缩的力量的大小或水平,协助诊断 引起肌肉力量改变的原因,并指导康复治疗和平评定治疗 效果的评定方法。
肌力的评定方法有两种:
1.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2.器械评定(instrument test)
支具/辅助用具应用
对受累肢体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应视具体情况分别给其 设计、配制辅助器具,进行代偿功能训练。
Colles骨折
主要生理功能受限:
1.疼痛 以腕部疼痛为主,且局部肿胀; 2.运动功能受限 腕关节掌屈、背伸、内收及外展功能受限; 3.心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忧虑,担心会残疾。
面对病人和陪人 “您好”涌双唇 您好” 脚步轻轻 动作轻轻 心中总是亮着一盏灯 爱院如家是我们的信条 爱护病人是我们的责任 讲究护德是我们的本分 精心护理是我们的生命
2010年新入职护士培训 年新入职护士培训
之骨科康复护理
康复三病区 杨 姣 2010.9.8
生理功能评定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所通过的运动弧。 1. 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指被评定者依 自己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靠外界力量 能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二期康复的主要内容:
1.解决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2.肌力练习:掌握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 的原则、准备-强度-放松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在 无痛下进行肌力训练; ▲一期和二期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是一个逐渐恢复的过 程。 3.其他:恢复期可根据情况选择ADL训练、作业训练、职前 训练、适应社会训练等。
人 体 的 骨 骼 构 成
骨折后的主要功能受限
1.生理功能受限:包括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功 能受限、循环功能受限和心理功能障碍。 2.个体活动受限 3.社会参与受限 功能受限的原因:骨折愈合的漫长性、关节损 伤的复杂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制动、不合理 活动、骨折并发症。
骨折康复的基本原则:整复、固定、功 能康复、早期康复。
功能康复治疗分三期: 1.一期康复:包括骨折后外伤炎症期与骨痂 形成期 2.二期康复:骨痂成熟期 3.三期康复:后期康复
骨科康复的目标
1.生理功能受限康复目标: 上肢骨折:手的运用; 下肢骨折:负重和行走。 2.个体活动能力受限康复目标:改善和恢复患者 的ADL能力。 3.社会参与能力受限康复目标:改善和恢复患者 的社会参与能力,包括家务、社交、休闲的参与 能力及职业能力。
肘部骨折
近期康复目标: 1.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 消除关节肿胀; 2.消炎止痛; 3.维持关节活动度、肌力 和肌耐力; 4.促进骨折愈合; 5.缓解患者的忧虑情绪, 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 6.预防并发症。 远期康复目标: 1.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2.改善患者的社会参与能 力; 3.重点是进行职业评定和 职业康复训练,以改善和 恢复患者的骨折能力; 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肘部骨折
主要生理功能受限: 1.疼痛 以肘部为主,且局部肿 胀; 2.运动功能受限 肘关节屈伸活 动受限及前臂主被动旋转受限; 3.感觉功能受限 前臂尺侧、环 指桡侧和小指、手掌面尺侧一个 半指和手背面两个半手指的皮肤 浅感觉减退或消失; 4.心理功能障碍。
可伴随有尺神经损伤
肘部骨折
个体水平观察,存在的 活动受限: 1.进餐活动受限 2.穿衣活动受限 3.个人修饰活动受限 4.入浴活动受限 5.家务活动受限 社会参与能力受限的方 面: 1.社会活动参与受限 2.职业能力受限 3.生活质量下降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主要特征表现为牵张 反射异常。 痉挛的益处:可借助伸肌痉挛帮助患者站立或行走;活 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力,但向心 收缩力弱;可相对保持肌容积;在无承重和使用的情况下, 可因此而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麻痹肢体的依耐性水肿;充 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痉挛的弊端:损害站立平衡;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导 致皮肤应力增加;导致睡眠障碍;影响会因清洁、损害性 功能;导致疼痛;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肘部骨折
康复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蜡疗:促进血液循环、消散 水肿。 ▲温度适宜、防止烫伤。
低频脉冲电治疗: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 促进骨痂形成
肘部骨折
紫外线治疗:具有预防感染的 作用
超声波治疗:改善血液循环, 消炎止痛,松解组织粘连和促 进骨折愈合
肘部骨折
2.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肘部等长收缩练习,腕部及手部各关节等张练习, 手握拳运动。可以加速水肿吸收、防止粘连、恢复肌肉的活动, 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腕手部个关节挛缩僵硬。每天至少2次,每 次5-10分钟。 注意: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过度为宜。 被动运动与助力主动运动:在肘关节现有可活动范围内进行 主被动屈伸运动(以不引起疼痛不适为度),肩关节助力主动运 动。目的:防止肘关节粘连,维持和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改善患 肢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和防止肩关节挛缩僵硬。每天至少2 次,每次5-10分钟。 健肢正常活动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腕关节尺偏65°
腕关节桡偏25°
腰部活动度
各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屈125° 髋关节伸15°
髋关节外展45°
髋关内收45°
各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内旋45°
髋关节外旋45°
各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伸0° 膝关节屈150°
各关节活动度
踝5°
踝关节外翻 25°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Colles骨折
• 远期康复目标: • 1.提高患者的ADL能力; • 2.改善患者的社会参与能力; • 3.恢复患者心理功能; • 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耐力是机体能够持续完成某一活动或者 运动的能力。一般包括全身的耐力和局部肌肉
的耐力。局部肌肉的耐力是指肌肉持续运动进行 某一项指定活动的能力,或简单的视为肌力能维 持的时间;而不能完成某一项指定任务时称为疲 劳。 等长肌力训练 等张肌力训练
骨科康复基本知识
骨折的定义: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畸形、反常活动、股 擦音和骨擦感。 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 炼。 骨折的并发症(晚期):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后骨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病、关节挛缩、关节 强直。
桡神经损伤的原因 ②肱骨中下1/3处,桡神经与肱骨紧贴,骨折后断端可对桡 神经产生牵拉、嵌压、撕裂等方面的力量,致神经损伤。 另外骨折移位时断端尖锐骨面切割桡神经造成断裂、挫伤; ③骨折后中途搬运不当或治疗不当使神经牵拉、撕裂或者嵌 压,致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是肱骨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桡神经损 伤是由于牵拉和挫伤造成的不完全损伤,在数日至数月能 够自行恢复。
三期康复(也称后期康复)
此阶段骨折已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肢体功能未 完全恢复,此时锻炼的目的是尽快恢复关节功能和肌力。 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锻炼,使个关 节能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
上肢骨折
肱骨中段骨折
上 肢 神 经 生 理 结 构
桡神经损伤的原因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贴近骨质,此处肱骨骨折时,桡神 经易受损伤。骨痂生长过多或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 手术不慎也可损伤此神经。 病因:1、肱骨骨折。2、手术不慎。3、骨痂生长过多或 桡骨头脱臼也可压迫桡神经。 ①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近端尖锐,似刀样,向前 下移位,在外力作用下与前方组织切割造成桡神经损伤及 其它组织合并损伤和压迫;
一期康复的要点:
1.注意患肢固定的体位:功能位的摆放、患肢的颜色与皮温, 抬高患肢,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肿胀; 2.非固定关节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 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 一天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 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 3.患侧肢体等长收缩练习:训练时肌收缩强度由轻到重,无痛 时可逐渐增加用力程度,要求每天至少5-10组,每组重复 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秒; 4.支具保护下功能练习:对于一些下肢骨折后髓内钉固定的患 者,尽早在支具保护下进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应鼓励患 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早日愈合,减少各种并 发症,促进功能活动自理;
肱骨中段骨折易伴随有桡 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的表现:
1.腕下垂,拇指内收畸形; 2.拇指不能向桡侧外展,即不能翘 起大拇指; 3.第2-5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 4.前臂不能旋后,有旋前畸形; 5.损伤后在手背桡侧,上臂下半桡 侧的后部及前臂后部感觉减退或消 失。 6.桡神经在前臂损伤多为骨间背神 经损伤,感觉及肱三头肌,肘后肌、 桡侧腕长伸肌均不受影响。
肌力的分级(MMT):
0级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级 可见到或扪及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 动,无可见的关节活动 2级 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 3级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 4级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 5级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表情肌的评定有其特别的地方,可参照如下分 级: 0级 无肌肉收缩现象 1级 稍有肌肉收缩现象 2级 活动幅度约为正常的1/4 3级 活动幅度约为正常的1/2 4级 近正常收缩,与正常侧稍不对称 5级 正常收缩,与正常侧对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