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增强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依靠。
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行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经历过一些变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
1.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行体系
一是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模式,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二是初步推动在统一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引入了地方课程,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2.教学的观点与方式发生的变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和教学实践已经开始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动者、指导者以及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对教材的使用,教师已经突破了原有的视教材为圣经,原封不动按照教材来教的做法。
3.开始尝试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新方法,学生评价追求多元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
4.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
探究和合作的学习。
课改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学习压力减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基本能够得到保障。
5.学校表现出教师合作的文化气氛。
新课改所存有的问题:
1.课程改革存有地区差异和学段差异
2.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新课程的高要求与当前师生状况矛盾。
新课程向教师提
出的是大学的要求,中学教师花费大量精力也难以应付。
教师工作负荷与新课程要求的矛盾也是个问题。
3.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方式陷入误区。
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与宽松灵活的学习活动相矛盾,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拓展式学习难以展开。
4.教材编制轰轰烈烈,教材质量堪忧,教材的广度、深度与考试不一致,教材浅而广,导
致学生不求甚解。
5.教师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6.物质条件缺乏,课改的经费缺乏
7.教学方式技术化,课件使用失当,教学艺术缺失
8.评价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教师认为要是中高考形式不变,新课程会旧饭新炒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杨启亮.困惑与抉择,.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杨启亮.评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中国社会科学,1990,(4).
[4]谭顶良,周敏.学习方式的转变:热点冷观,.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5]于建坤.选教材谁说了算? .中国教育报,2003-06-19.
[6]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7]程翔.试论阅读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研究,2004,(8).
[8]李定仁,李如密.教学研究中的学术道德建设,.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9]高凌飚,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10]崔允漷、王少非. 关于新课程的评议:一种视角. 教育发展研究,2005.5.12
[11]刘浩敏,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及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3年22期
[12]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01期
[13]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4年03期
[14]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试验方案》的通知,2002年11月19日
[15]马云鹏,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04年01期
[16]陈春雷,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化教育资源库,中小学管理,2004年01期[17]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夯实基础为准,文汇报2004年4月5日第四版
[18]傅道春,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长沙市开湖区教育局,体验新课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0]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1]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年 6月8 日[22]钟启泉、崔允漷主编.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7
[2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