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与方程
4. 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 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和作出判断。 5.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 度。 6.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 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 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 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社会需求状况
1、社会各界一致肯定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在现 代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各行各业、各个专业方向。 另外,数学文化、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处处影响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大 发展和高中教育的规模化趋势,将使得高中毕业 生不再只是各种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伍,他们还 将成为各产业大军的主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各 种需求和自我发展的机遇。因此,高中阶段的教 育应当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变化:数学课程标准研制
• 研制特点:
• • • • • • 把研究、探索、交流、试验结合 把对数学、数学教育、教育的思考结合 把对大、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结合 把理念的发展和内容的更新结合 把国际经验与我国的传统、现实状况结合 把当前数学教育关注的热点与改革结合
二、培养目标
1.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 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 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 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 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 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表达和交流 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4-2 选修4-1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代表模块,每模块2学分
代表专题,每专题1学分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必修课程
必修模块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必修
•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2(三角函数)、平 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国际比较
5.重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 价值,使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的知识、技 能、思想方法,而且了解数学发展的历 史和趋势以及数学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 提高他们的数学修养.
国内现状
1 、高中所有学生几乎学习同样的内容,课程缺乏 选择性,课程设置单一。这一方面造成一些学生认为 所学内容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优秀学生所学的知识与 许多国家相比偏少、知识面窄,这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2 、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不少学生认为 学校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技能的培养作 为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 培养,致使学生对数学的价值缺乏全面的理解,对数 学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兴趣。
3、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紧密, 没有很好地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学生缺乏应用意识。 4、课程内容繁、偏,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思 想的本质和现代数学的发展。 5、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 养,学习中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现象比较突 出。 6、评价方式单一,以笔试为主,忽视对学生 自身发展的全面考察。
三、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
1.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 课两部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 模 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2个学分的 模块(授课36学时),一种是由两个 1学分的专题组成的模块.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选修3-6
……
选修4-10
……
选修2-3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简要介绍 张丹
2003年2月
* 研究进程 * 培养目标 * 高中数学课程基本框架 * 课程内容的变化 * 高中数学课程的突破点
一、进程:高中数学课程
• • • • • 2000年启动研制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003年完成标准实验稿 2004年3月完成部分教材编写 2004年9月在4个省进行新课程实验 2008年左右全部学生进入新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选修课程
系列1 选修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修1-1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选修课程
系列2 选修2-3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1、2
•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 程、导数及其应用 •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 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 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 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高中数学课程框架 —选修课程
变化:数学课程标准研制 • 研制人员结构:
数学工作者、数学教育工作者、数学教 研员、数学一线教师; 教育研究工作者; 其他学科工作者; 信息技术等工作者; …….
变化:数学课程标准研制
• 研制过程、要求
国内现状调查, 国际比较, 社会需求分析, 数学发展分析, 数学课程发展历史分析, 数学课程结构分析,数学课程内容分析, 数学教学、学习、评价、教材分析等等。
国际比较
根据美、英、法、德、日、俄等国高 中数学课程的比较,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 所 有 国 家 在 一 年 必 修 后 , 都 实 行 “选择性”课程,包括学分制. 2. 课程目标中不仅重视知识、技能, 而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价值 观。
国际比较
3. 在高中课程中渗透了很多近代数学 的思想和内容,如微积分、统计概率、向 量等,甚至它们都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核 心内容. 4. 加强数学和其他科学以及日常生活 的联系是一个总趋势.数学建模的教学日 显重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数学课 程的基本目标. 5.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成 为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个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