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知识树[优课优讲]

初中生物知识树[优课优讲]


经历(感受)水平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反应(认同)水平
关注,认同,拒绝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领悟(内化)水平
确立,形成,养成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
价值观念等。
课堂类别
42
案例:
六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水平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 价,撰写
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
系等。
模仿水平
尝试,模仿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运用,使用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
技能建立联系等。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三节 社会行为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二节 动物与人课类堂类生别 活的关系
22
动物部分的知识结构
课堂类别
23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知识内容特点
初中生物知识树
课堂类别
1
生物的 运动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的健康生活
生物的呼吸
生物体内的 物质运输
生物的营养 生物的结构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
生物的多样性
遗传和变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生物




课堂类别

生物技术
生物与环境
2
一、教材编写意图解读
课堂类别
3
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体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提高公民素养的教育)
课堂类别
7
2.关于植物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8
课堂类别
9
现行大纲内容案例
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的分类)
体的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类别
61
如何引导学生讨论
• 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 • 尊重每一个学生 • 讨论的问题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挑战性 •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甚至辩论。不要
各说各的 • 教师的主导要适度
课堂类别
62
三、有关教学的几个问题
课堂类别
63
课时不够怎么办
• 把握好重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 以教材为依据)
• 有些内容让学生自学
• 有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兴趣小组同学课程 余时间做,在课上汇报
• 教研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情况统筹安排
课堂类别
64
关于评价
• 强调形成性评价 • 全面评价 • 重过程也重结果 • 实事求是地评价 • 讲究策略地评价 • 平等民主地评价 • 发动学生互评
课堂类别
65
18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课堂类别
19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课堂类别
20
4.关于动物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21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课堂类别
41
附 录:
知识性 目标动词
技能性 目标动词
情感性 目标动词
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例说出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31
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堂类别
3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堂类别
33
1.怎样理解: 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类别
34
面向全体学生
1、给每个 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 2、课程内容多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因材施教 4、学习资源的分配均等 5、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及时、客观、适度的鼓励)
课堂类别
43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表述
• 少用课标中高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如确 立、形成、养成。
• 尽量不用课标中未列出的目标动词,如培 养、提高、发展等。
• 注意目标的阶段性。
每一节课都是有限目标。如“培养科学
探究能力”应改为科学探究的某一环节的
能力目标。
课堂类别
44
教学目标设计
• 知、能、情三方面 • 有侧重 • 明确具体 • 用行为动词表述 •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46
3.什么是科学探究?
课堂类别
47
关于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 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 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 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堂类别
48
课堂类别
49
课堂类别
50
课堂类别
12
3.关于人体部分的内容
课堂类别
13
课堂类别
14
课堂类别
15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教材知识体系
课堂类别
16
人体生理学、人类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的交织融合
课堂类别
17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堂类别
•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注意不同个体水平和发展
的可能,关注弱势群体。应是发展机会的平等,不
可能是平等的发展水平课堂。类别
57
探究:是学习过程的变化。
• 更强的问题性 教育的重要功能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不能停留在分析、解决问题。哈佛的重要经验:教
出来的学生是不断提出问题的学生。否则,教育失 去其价值。
•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
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
课堂类别
25
为什么将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为 第二章
• 学生已了解运动方式,需要了解运动 的结构基础。人体部分未讲运动。
• 运动是行为的基础。 •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行为有密切
联系
课堂类别
26
5.为什么将《健康地生活》 单列为一个单元?
课堂类别
55
探究性学习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的学习方 式——自主、探究、合作
课堂类别
56
自主: 是学习品质的变化,高品位的学习。
• 引起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
• 对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提出挑战。
• 切入学习过程时,紧密结合并丰富学生的生活经 验。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 能够获得较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给学 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和细胞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健康地课生堂类活别
4
教材特点之一: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知 识体系,构建突出人与 生物圈的新体系
课堂类别
5
1.为什么以生物圈为背景?
课堂类别
6
课标P.3:
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 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 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 物学科的特点,……
课堂类别
45
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 知识与方法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 知识教学仍需到位,明确各章节知识目标 • 知识学习应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 • 应强调理解的质,而不是信息的量。 • 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知识。 • 知识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性基础。 • 学习能力和兴趣能促进知识的学习。
课堂类别
综合培养(知、能、情),最后落实在 人的全面发展上。
把人的主体性、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
把学校教育看成人的社会化过程,不断
地把学习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
会联系起来。学习与人共处,和谐发展。
课堂类别
40
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
• 知、能、情三方面 • 有侧重 • 明确具体 • 用行为动词表述 • 教学目标不能僵化,注意其生成性
课堂类别
35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 得到发展,但是发展的结果必然 是不同的,不要追求整齐划一的 结果。
课堂类别
36
2.什么是科学素养?
课堂类别
37
关于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 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 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 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简化了一些类群 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
• 围绕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教学内容, 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人 与生物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