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习问题调查报告

大学生学习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对大学生“学习问题:想说爱你不
容易”的调查报告
前言: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对高职大学生而言,想学习和爱学习却不是件易事。

进入大学后,由于管理环境的宽松,他们产生了松懈的念头,期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缺乏行动力,“想法多行动少”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态。

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就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基础薄弱等问题,他们对学习冷漠,对大学生活感到无聊,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活动,都显得无动于衷。

有同学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希望老师划重点,“搞突击”,应付考试。

少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不同角度作出以下调查及分析。

原因分析:个体对某事件的态度,会受到主观与客观各个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普遍存在“迷茫”的状态,自我效能感降低。

从外界因素上分析:在就业压力下,大学文凭贬值的现状下,学生自身的自我认同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学意识逐渐模糊。

在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的扩招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读大学也似乎远远没有了原来那么重要。

调查结果显示,当看到一些企业要求重视能力,会产生所学知识是否足够有用的的想法和轻视理论的想法的同学占到41.7%,可以看出,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是较大的。

在就业压力造成的影响方面,50%的学生会更加重视理论和专业的学习,另外的50%转向了适当忽视学习而是侧重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

社会因素上:在当前社会的物欲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的诱惑是否对自己的态度有影响的问题上,75%的学生认为会对自己有影响并且产生浮躁的心态,20%的学生认为对自己不太会有影响。

在各种多元价值观和信息冲击
下,认为自己的大学意识减弱的学生占到了66.6%,偶尔稍微有这种想法的占33.3%。

很多人发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一部分教师商业化越来越浓,没有了师道师德,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增长极其缓慢。

与其花这么多钱和时间在所谓的象牙塔里混日子,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增强一下实战本领,积累一些经验!”……随着大学生“回炉”现象的出现,台球神童丁俊晖的“读书无用论”,就业前景的困难,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不如民工,这些新闻被各家媒体大肆的夸张宣传……许多大学生慌了,乱了手脚,迷了方向。

我想,在我们周围的同学中存在着这样一大批人认为大学上的没意思!不少人把上大学当成一条求生的出路,上大学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这样在金钱的衡量下,大学的价值好象有些微不足道!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想法,即使很多上了大学的学生也对自身没有明确的价值对待,因而也就导致了在对待学习上态度时好时坏的现象产生
在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方面: 从大学满意度上有33.3%的学生认为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学校的差距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58%的学生认为对学校的满意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可见学校的学习氛围,教育习惯会对学生个体的成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存在觉得大学没有意思,对自身价值不认同的现象的学生占到了83.3%,只有16.6%的学生几乎从不怀疑自己身处大学校园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应该加强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

同辈群体方面有75%的同学认为考试中的抄袭现象和临时抱佛脚也会
考好的现象会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造成影响。

只有25%的同学可以在他人的影响中不为所动,可见培养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纪律很重要。

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

以逃课现象为例,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从学生个体主观因素上分析:自我意志方面80%的学生认为学习倦怠的一大方面原因是自己缺乏自我约束力。

83.8%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进入大学后内驱动力消失,压力减低的现象。

只有16.2%的学生还能如中学一样严格要
求自己。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

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

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

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

同时,因为大学自由的生活,带来诸多的诱惑,打游戏,外出逛街,谈恋爱这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很多时候因为大学生自制力不足抵制不了诱惑,在学习上放松懈。

个人对待大学的态度方面认为大学的课程安排合理的只占到50% ,不少学生反映内容过于陈旧刻板,以至于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75%的学生认为因为理论深奥或专业太难学习吃力会而导致自己对某一科目或专业的厌学情绪。

仅有41.6%的学生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其他59.6%同学都是兴趣一般或者被迫学习。

可见塑造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很重要。

在对学业内容的看法上觉得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扎实与否有明显的很大的因果关系的同学占到47%,认为有一定关系的占到48%,5%的同学认为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可见改变学生的看法观点至关重要。

58%的学生承认是因为现在学习的理论缺乏实用性所以不喜欢学习。

学生的学习目的功利化,趋向实用化要求。

对基础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吃力纵容自己,轻视纯理论。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授课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逃课率高的重要原因。

比如,政治理论课高中就学过一遍,大学还要学一次,叫人如何提得起兴趣?而且,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令人感觉索然无味。

即使不逃课,也大多以睡觉、看其他书等方式混过去。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同学在对待大学学业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一些误解。

很多人只是看到表面的实用的工具性知识的重要作用,而忽视理论知识。

内容上,兴趣起了很大作用。

同时,学校应注重专业的设置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同。

纠正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一些认识误区和态度误区。

大学新生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

激发学习动机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当前的学习效率,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并推动其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认识大学学习的多方面意义。

加强新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目标、完善学生管理等是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

学校应加强构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使同学们认同并形成强烈的归属感,组织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才能,重视校
园文化建设,借助影视书刊音乐校园广播等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氛围。

学校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我们能够尽可能快的解决大学生学习厌倦
态度问题,改变学校教学模式,加强我校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问题,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再次,老师应该使本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要只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

上课的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的意义和价值,认识自我,为自己规划未来,加强自我约束力,
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兴趣和了解,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职业规划和大学规划。

同时,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和
紧迫感,纠正错误的偏执的思想观念,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增强内驱动力,培养学习激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尤其是要加强自我的约束力和意志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

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大学是人生中
的重要和宝贵的转折时期,要珍惜大学时光,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转变自
己错误的大学意识和学习态度,在大学收获我们应该收获的知识和能力,为
自己赢得更好的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