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兰亭集序》PPT课件(带字词)

《兰亭集序》PPT课件(带字词)


这篇《寒食帖》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69年)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书行草《黄州寒食二首》诗。这是两首遣兴的 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中意 象阴霾,渲染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 黄州的惆怅心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通篇起伏跌宕,恣肆飞扬 ,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之中,或 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连,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 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 千。
《世说新语》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右将军王羲之和太傅谢 安一起登临冶城(在今南京城西),谢安以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 情趣悠闲地翘首远望,王羲之却没有谢安 的气定神闲,因为他 对当时的清谈之风极为不满,于是对谢安说:“夏禹勤王,手足 胼胝;文王旰食,目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 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意思是说,夏禹终日操劳国 事,手脚都长了老茧;周文王忙到天黑才吃上饭,总觉得时间不 够用。现在国家四周敌人的营垒很多,人人都应当自觉地为国效 劳。而空谈荒废政务,浮辞妨害国事,恐怕不是当前所应该做的 ! 在这篇序中,王羲之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 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句型上的分类 句中对:同一句上下两个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清流激湍、游目骋怀。 单句对:上下两句互相对偶。 例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隔句对: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例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引用
1.“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死生亦大矣” 《庄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 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原是用来形容“道”的作用。)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 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 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 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 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兰亭,修禊事也。
心情:信可乐也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叙述集会的时间、地 点,以及兰亭宴集的环 境、盛况,表现了作者 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 围中的快乐心情。
修禊: 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流 觞 曲 水
第2自然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第3自然段
符契。两半,可 合在一起
面对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悲伤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明白、理解 本来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虚妄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依次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文体知识
“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 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 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 序》、《<呐喊>自序》 《〈指南录〉后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 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 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 亭集序》、《腾王阁序》等等。
骋怀( chěnɡ


放浪形骸( hái )
趣舍万殊 ( qū )
一契(


嗟悼( jiē dào
彭殇( shānɡ


《兰亭集序》是篇什么序?
作诗的理由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成书的经过 (故列叙时 人,录其所述)
作诗的情形 (一觞一咏, 借题发挥 亦足以畅叙幽情) (诗人的生死观)
成书的意义
(后之览者, 亦有感于斯文)
举行
一种祭礼


高高的竹子
排列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酒杯
旁边
乐器
热闹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自然万物 用来…的 使…游使…骋 穷尽
信可乐也。
实 值 在 得
时间、时令: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活动:会于会稽山阴之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既是一篇散文杰作,更是一篇书法神 品。通篇笔势纵横,意气淋漓,如龙跳虎卧,浑然天 成。轻重疾徐,疏密斜正,敛放揖让,承接呼应,无 一 处不妥贴,无一处不潇洒。纵有涂抹疏忽,亦无伤 大雅。全文二十个“之”字,七个“不”字,变化多 姿,无一雷同。真正达到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 界。
《祭侄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唐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堂兄常山太 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 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 及其少子季明被捕。颜杲卿见安禄山之面,愤而斥责,安禄山气恨交 加,命人用铁钩将颜杲卿的舌头钩断,颜杲卿仍是怒骂不绝,安禄山 遂将其父子二人一同凌剐而死,颜氏一门被害者三十余口。唐肃宗乾 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季明的首骨携归,挥泪 写下这篇留芳千古的祭文。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将课下注释中的注音 标注到文章当中去,然后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读的 过程中把你不熟悉的字注上音,同时注意诵读的节 奏。并体会本文骈散结合、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 。
生 词 注 音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ɡuǐ
春季的末 一个月, 晚春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县名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诗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 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 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 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 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 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 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 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 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注]① 旅舍。②古人(白天还玩不够),夜间持着烛灯游玩,是很有原由的。 ③烟景,水气朦胧的春景。④大块,大地。⑤季:弟。⑥惠连,人名,谢灵运的族 弟,很有才 华。作者借用谢惠连赞誉其诸弟的才华。⑦康乐即谢灵运。此句言外 之意是自己才华比不上诸弟。⑧在花丛中间摆开华贵的筵宴,飞快地传递着雀鸟状 的酒杯,醉于弟桃李园序》,请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回 答文后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①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况阳春召 我以烟景③,大块④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 事。群季⑤俊秀,皆为惠连⑥;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⑦ 。幽 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⑧。不有佳 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本文所叙之事及一些细节与《兰亭集序》颇有相似之处,请罗列出 来(引用两文中的原句)。 (2)两文在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各有何异同?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 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 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 取消句子独立性 依靠、借助 介词,对于
一俯一仰之 间,转瞬间
之于
有的人
通“晤”
不一样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
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