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课《兰亭集序》PPT课件

上课《兰亭集序》PPT课件


(3)以书换鹅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 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 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 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 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 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第2自然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之:定语后置 的标志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自然万物
和 风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值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得
实在
参考译文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 (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尽视和听的乐趣, 实在快乐啊!
王 羲 之 以 书 换 鹅 图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 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 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 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吴道子《萧翼赚兰亭图卷》
癸丑( ɡuǐ )
会稽山( 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 生 词 注 音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 放浪形骸( hái) 趣舍万殊 ( qǔ ) 一契( qì ) 嗟悼( jiē dào ) 彭殇( shānɡ

‖课文研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时间 地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集 会 盛 环境 况
信 可 乐 也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人贤
辰良
景美
情真
事趣
赏心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 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 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 右军祠等。
鹅池的左旁,是一 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 石质碑亭。碑上镌刻 “鹅池”两字,气势 磅震荡礡。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 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 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 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 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全晋文》所收王羲之的杂帖,有四十多 通都使用了“痛哉”、“悲夫”语义的词 汇。令王羲之痛心疾首的是中年丧子,玄 之、官奴先后夭折。其次是他的周嫂亡故 ,王羲之6岁时,父亲下落不明,他在“母 兄鞠育”中长大。其嫂为汝南名族周嵩的 女儿,非常贤惠,待王羲之甚好。永和年 间周嫂病死,王羲之多次写道:“痛彻心 肝,当奈何奈何!”面对亲人的生死诀别 ,没有人能洒脱,虽阮籍犹不能,况羲之 乎?面对那种摧心断骨的悲痛,他怎么相 信生与死、长寿和夭折是一样呢?)。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 “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bá ) 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 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 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 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 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 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 内容。
‖兰亭介绍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 虽然不大,却为中外 游人所瞩目。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 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 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良辰:暮春之初 人贤: 群贤毕至 美景: 清流激湍 乐事: 曲水流觞 赏心: 仰观俯察 惠风和畅 少长咸集 映带左右 畅叙幽情 游目聘怀
助词,引起下文 之于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取独 一俯一仰之 间
有的人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 通“晤” 形骸之外。
随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王 羲 之 像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 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 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 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 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春季的末一个月, 阴历三月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县名
众多 举行,做 都
的 都
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高
旁边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映衬、围绕 酒杯
排列
盛况 喝酒。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乐器,代指音乐 幽情。 作诗
流 觞 曲 水
“生死”是有根本差别的,“彭殇” 也不能等量齐观。王羲之面对良辰美 景友好相聚,感受到人生乐趣,但“ 盛事不常”,生命有限,不胜感慨! 由此想到古人的话,“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对生与死的问题发表对 庄子生死观的看法,对“一死生”“ 齐彭殇”观点开展了批判,认为是“ 虚诞”和“妄作”(即面对事物枯荣 盛衰的无可奈何。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荷叶青蛙跳池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墨 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兰亭风景
‖传统习俗
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 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 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 端午:五月五日。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日。 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 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 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 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 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 (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 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 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 达各自幽雅部 )
王 羲 之 《 黄 庭 经 》 墨 迹 唐 临 本 )
(
姨 母 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羲之其事
翻译课后第四题
2、羲之其事
(1)袒腹东床
晋代的大士族郗(chī)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 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 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 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 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 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 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时 间 是 :
暮春之初
人物是:
群 贤 毕 至
景物怎样?
崇山峻岭
景物怎样?
茂林修竹
景物怎样?
清流激湍
在 干 什 么?
流觞曲水
在 干 什 么?
畅叙幽情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表达方式: 叙事、写景
先叙述: 集会的时间、地点
然后描写: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
由欣赏, 良辰美景、流觞畅饮
引发出: 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暮春之初。 活动: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 为文动机:当时与会者 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 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 册,并写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集序》。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修禊: 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 (禊:洁也。)
王 羲 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 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 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 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 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的高度。
流觞亭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 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 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 重檐翘角。
御碑正面刻着 清康熙帝临摹所书 《兰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着清 乾隆帝所书《兰亭即 事》诗,祖孙皇帝手 迹同处一碑,世所罕 见。
岂不痛哉!
思考:乐之因,痛之由,悲之源
2.俯仰人生,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