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昨与今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昨与今一、课题提出此项目旨在进行实地考察无锡惠山泥人文化基地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带领小学生追寻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探究惠山泥人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加强小学生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
增强其对建设家乡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选题依据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着名特产之一。
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
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明代,距今已逾千余年。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发展到鼎盛阶段,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了“泥人一条街”。
无锡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无锡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经最近几年的拆迁,原先的泥人一条街已经不复存在了。
惠山泥人题材丰富,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
在,惠山有袁、朱、钱等姓的专业作坊。
彩塑师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清代皇帝的赞赏。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惠山有作坊、店铺四十多家,专业匠师三十多人。
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地方官把一套大型手捏戏文泥人《》供奉内廷,从此惠山泥人成为。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由胡万成大房店铺选送的泥人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在该会的报告书(民国廿五版)中说:“陈列手工业中有泥人,多数制其贫贱富贵之像,精神体态,形容丰姿,面面俱到,旁视近视,宛若生人”。
胡万成大房在民国10 年《无锡大观》上刊登的广告:“大房胡万成,惠山对山门,远近有名声,精制美泥人”。
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
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
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
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无锡市的喻湘涟、王南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
无锡惠山泥人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调查研究惠山泥人文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提高他们建设家乡文化的责任感三、活动目标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提高责任感与使命感。
能力目标: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培养查找,搜集并简单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知识目标:1、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无锡泥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操作了解制作泥人的基本流程3、调查无锡本地人对无锡泥人的认识3、了解无锡泥人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4、探讨无锡泥人未来的发展四、活动对象、课时及形式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左右的学生活动课时:六课时左右(课时采取弹性课时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打通使用)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五、活动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题生成,制定计划 (2课时)第二阶段:调查阶段:分组活动,小组成员一同通过上网等渠道查询相关资料,初步解惠山泥人的相关情况。
老师带领学生去惠山参观泥人博物馆和制作工厂,亲身感受泥人文化的魅力并动手体验泥人的制作过程(2课时)第三阶段:汇报阶段: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汇报,分享成果第四阶段:展示阶段:全班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讨论惠山泥人未来的发展,老师予以总结。
(1课时)第五阶段:评价阶段:评价表彰大会。
(1课时)六、具体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自由组合,制定计划具体目标:确定子课题,建立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准备实施活动时间:课内2课时?1、讨论定探究方向和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是无锡惠山泥人、?惠山泥人文化的起源及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遇到问题时除了问老师,家长外怎样自己找答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然后老师总结学生说的方法。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生成子课题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起源2)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发展3)无锡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及代表艺术家4)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5)家乡本地人对无锡惠山泥人的认识5)无锡惠山泥人发展的方向3、建立子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1)、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根据途径的不同,分成三大组:采访组,考察组,网络组。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子课题研究方案。
(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但以学生意愿为主,不必过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师生共同评议,完善方案。
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等方式收集信息?2)采访同学,家长,行人(老师),专家?注意事项:?一般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上网,图书馆或书店看书,采访(同学,家长,路人,专家等)可能学生还会想到其它的方法,这时老师要对这些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老师预期审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学生在收集资料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上网搜索的技巧问题,采访时有要注意的事项(如采访前准备好本次采访的问题,衣着整洁,有礼貌),采访专家要在老师的带领下等。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研究探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这里由学生自己活动,老师已经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前给学生提出。
但是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老师还是要审视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分组活动?(一)具体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当地人对泥人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数据并分析的能力.?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综合运用等能力,引导学生作好记录等工作.?(二)研究形式1,调查,访谈2,统计,资料汇编?活动时间:课外1——2周?(三)活动过程:?1.分组搜集,确定搜集的内容.各"研究小组"分头行动,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调查,访问他人,了解惠山泥人文化,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家长,老师一起探讨,研究.?采访组: 家乡本地人对无锡惠山泥人的认识?考察组: 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网络组: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和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2.做好活动记录和研究工作.设计表格如下,发给小组长,负责记录写。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加人员?活动经过?(四)活动指导:?(1)开展考察或其他活动时,要事先写好行动计划书,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收集资料的相应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运用上网,访问,调查,观察等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调查研究要客观真实,不能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4)指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问题.课外外出活动,必须先征得教师和家长的同意,告知具体的活动地点。
?(5)引导学生克服实践活动中的心理和技能障碍,提高学生交际,口语等能力。
?(6)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过程的碰到的困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小组汇报,分享成果?(一)具体目标:1、整理资料,提炼认识,撰写结题报告。
?2、交流活动,反思汲取经验,体验成功。
?(二)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课外一周?(三)活动过程:?1、各小组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归类,汇总,筛选,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教师作相关指导(如资料有效性分析,剔除无关材料,表述语言的斟酌,还需要补充调查的材料收集等)。
?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反思。
?3、撰写结题报告和体会文章,教师重点指导课题报告的撰写,主要内容框架:《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昨与今》活动结题报告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以一起讨论各种表现的手段和形式,如展示小报,表演小品,朗诵,图片课件展示等,鼓励创新展示。
?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体会文章,成果课件等第四阶段:展示阶段(一)具体目标:交流成果,探讨未来(二)活动时间:1课时(三)活动过程1.全班交流?各小组将自己收集整理好的信息,在全班展示,交流。
?各小组可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
展示完毕后,各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共同探讨无锡惠山泥人未来的发展。
2、教师总结老师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予以总结。
第五阶段:评价阶段?(一)具体目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能等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培养学生进一步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
?(二)活动时间:1课时(三)活动过程?1.说我的心里话?学生通过填写"说说我的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一次自我反思,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说说我的心里话"评价表?评价项目?学生的话?你对本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请说出理由?你想对指导老师说什么??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通过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小组合作是否愉快?这样的活动,你愿意继续参加吗如果不愿意,谈谈你的看法2.心得体会?学生对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写写心得体会,分析自己的得与失,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对惠山泥人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