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船舶碰撞[60页]
1987年、1989年、 1993年、2001年进行了修正。1972年规 则于1980年对我国生效。2001年修正案于 2003年对我国生效
1972年规则统一了船舶避碰的技术规范, 减少了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并提供了确 定船舶碰撞过失的主要法律依据,已获国 际社会广泛接受。我国政府于1980年正 式接受该规则,但作了如下保留:“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机动船舶不受海上避 碰规则的约束。”
第八章 船舶碰撞
本章主要介绍有关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分 析船舶碰撞的概念及其变化,探讨船舶碰撞 中的过错,阐述相关赔偿制度。应当看到, 船舶碰撞与船舶触碰有一定差异,目前在我 国适用不同的法律。另外,关于碰撞中的人 身损害赔偿,我国海商法没有具体规定,只 能适用有关司法解释处理。
第一节 有关船舶碰撞的国际公约和我国 立法
第12条还规定,如果在某一案件中,有关的 船舶都属于缔约国,或者在本国法律所规定 的任何其他情况下,本公约的规定适用于全 体利害关系人
但是:(1)对属于非缔约国的利害关系人, 每一个缔约国可以在互惠条件下适用本公约 的规定;(2)如果全体利害关系人和受理案 件的法院属于同一个国家,应该适用国内法, 而不适用本公约
(四)其他规定
关于船舶碰撞引起的船舶所有人责任限制等问题, 公约第10条规定,在不妨碍将来缔结的任何公约 的情况下,本公约的规定不影响各缔约国的有关 限制船舶所有人责任的现行法律,也不影响因运 输合同或其他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义务。
关于因非实际碰撞而造成损害的问题,公约第13 条规定,如果由于一船操纵的作为或不作为,或 由于不遵守航行规章,而致另一船或任何一方船 上的货物、人身遭受损害,虽然实际上没有碰撞, 也适用本公约的赔偿规定
因此,海上避碰规则事实上具有技术规范和 法律规范的双重性
1977年7月15日生效。1972年规则与以往 不同,其理念重在帮助驾驶员进行避碰而非 使法院能判定责任。
因此,它将需要强调和引起海员注意的问题 和要求列为专门条款并置于优先地位,而对 号灯等与海员无直接关系的技术细节置于规 则后面或作为附录。
三是规定对于人身伤亡所造成的损害,各过 失船舶对第三方负连带责任(第4条第3款)
(一)适用范围
该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在海船之间或海船 与内河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使船舶或船上财 物、人身遭受损害所引起的赔偿,不论碰撞 发生在任何水域,应按本公约的规定处理。
第11条规定,本公约不适用于军事舰艇或专 门用于公务的政府船舶
二、《1985年确定海上损害赔偿的国际 公约草案》
规则至今没有通过,但它在统一海上侵权行 为的立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推动 相关立法的国际统一。
该草案对海上碰撞(不限于船舶碰撞)损害赔 偿的原则、船舶全损及部分损失、船期损失 及租金或运费损失、货物及船上其他财产的 损害、人身伤亡损害等方面的赔偿范围、计 算方法作了详细规定。
根据1972年规则,在公海和连接于公海而 可供海船航行的一切水域中的任何船舶(即 用作或者能够用作水上运输工具的各类水上
船筏,包括非排水船舶和水上飞机,但其他 条文另有解释者除外)都必须严格遵守以下 五项重要规则:(1)保持正规瞭望;(2)使用 安全船速;(3)给他船让路;(4)正确显示号 灯和号型;(5)正确使用声号和灯号。
我国也于1994年加入了该公约,而我国海 商法关于船舶碰撞的规定就是参照该公约制 定的
该公约是有关船舶碰撞最重要的国际公约, 其有三大贡献:
一是实行实际过失原则和事实推定过失原则, 废除了一切法律推定过失原则(第6条第2款)。 法律推定过失原则与公约确立的比较过错观 念相悖。
二是首次确立按过失的比例确定碰撞责任, 废除了平分责任原则(第4条第1款)。
三、《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海上避碰规则是防止船舶碰撞、保障海上交 通安全的重要航行规则。国际社会制定规则 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驾驶人员在驾驶和操纵 船舶时的作为或不作为,是为了预防和避免 船舶在海上发生相互之间的碰撞。与此同时, 规则又是在事故发生后,从中找出发生事故 的原因,判别事故双方责任,为处理海上碰 撞事故提供法律基础。
(二)船舶碰撞责任原则
该公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根据实际情况客观 地划分了船舶碰撞的责任界线。就意外或不 可抗力,或原因不明,或单方过失造成船舶 碰撞的问题,由于世界各海运国家的法律与 实践基本上是统一的,该公约只不过确认了 那些已经建立的原则
(三)碰撞的救助责任
公约第8条规定,碰撞事故发生后,各船船 长在不致对本船及其船员和旅客造成严重危 险的情况下,必须救助其他船舶及其船员和 旅客。船长还必须尽可能把他的船名、船籍 港、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他船。同时,公约 还规定如果船长违反上述规定,船舶所有人 一般不负责任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 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
《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规定的国 际公约》(以下简称1910年碰撞公约)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52年船舶碰撞中民事管辖权方面若干
规定的国际公约》 《1952年统一船舶碰撞或其他航行事故中
刑事管辖权方面若干规定的国际公约》
一、1910年碰撞公约
该公约得到世界许多国家(英国、加拿大、 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的承认和接 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各国法律中有 关船舶碰撞的法律规定
四、我国立法
(一)海商法 海商法第11章“船舶碰撞”主要参照1910
年碰撞公约,对船舶碰撞的概念、碰撞责任 的划分等作了规定,但没有规定碰撞损害赔 偿。其立法不足,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解释进行弥补的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 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试行的这一规定包含 了责任的承担、伤残赔偿范围、死亡赔偿范 围和计算公式、受伤者的收入损失、海上人 身伤亡的最高限额等。该规定适用于在海上 (含通海水域)和港口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 身伤亡案件,但其主体、客体或法律事实应 具涉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