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产权法》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人才服务的。

通过学习知识产权法课程,使学生对知识产权法的发展概况有个全面了解,并明确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根据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学分和学时《知识产权法》课程4学分,72学时,教学周期为一学期,全年开设。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一、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为《知识产权法》,主编中国政法大学黄勤南教授,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该教材为过渡教材。

该教材系统阐述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

这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

基本法律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国际公约。

二、其他媒体1.本课程计划制作12学时IP课件,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2.本课程计划制作二次电视直播课程,每次1学时,针对教学进行动态辅导答疑。

3.网上辅导,本课程将提供网上辅导,帮助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内容。

三、教学环节1.自学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要求,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

2.利用多媒体学习收视IP课程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

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电视直播课程电视直播课程是实现动态教学、远程交互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利用电视直播听取主讲专家的辅导,解决学习难题。

4.面授辅导面授辅导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要求和文字教材,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5.平时作业中央电大和试点电大均将安排平时作业,这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考核结果将记入形成性考核总成绩。

6.考试要求在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编知识产权法总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知识产权概念的来源和知识产权的范围,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范围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和特征一、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二、知识产权的特征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明确知识产权法的功能和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执法体系和法律服务机制。

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功能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二、知识产权法的功能第二节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一、中国知识产权法的渊源二、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三、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四、中国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第二编商标法第一章商标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标的概念,明确商标与相邻标记的区别,明确商标的分类,掌握商标的功能。

第一节商标的概念一、商标是表彰商品或者服务的一种标志二、商标是一种识别性标志三、商标是由经营者使用的一种标志四、商标是由显著之文字、图形或者组合所构成的标志第二节商标与相邻标记一、商标与商品装潢二、商标与商号三、商标与原产地名称四、商标与商务标语第三节商标的种类一、按照商标使用对象所做的分类二、按照商标构成要素所做的分类三、几类特殊的商标第四节商标的功能一、区别功能二、表明商品服务来源的功能三、表明质量的功能四、广告功能五、财产功能第二章商标保护制度的沿革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标的起源和发展,明确商标保护的历史发展和我国商标立法的概况。

第一节商标与商标保护的历史一、商标的起源和发展二、商标保护的历史第二节中国商标制度的沿革一、1949年前的商标立法二、1949年后的商标立法第三章商标权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标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内容,掌握商标权的取得,商标权取得的原则、方式,掌握商标权的终止。

第一节商标权的概念和内容一、商标权的概念二、商标权的法律特征三、商标权的内容第二节商标权的取得和终止一、商标权的取得二、商标权的终止第四章商标注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标注册的概念,商标注册的原则和条件。

掌握并能运用申请注册商标的要求、方法和程序注册商标及变更注册商标。

掌握并能运用商标注册的审查原则、对申请的审查、复审、商标异议、核准注册及程序。

明确商标国外注册的意义、途径,掌握商标国际注册。

第一节商标注册的原则和条件一、商标注册的原则二、商标注册的条件第二节商标注册的申请一、申请商标注册的要求二、申请商标注册的文件三、申请商标注册的方法四、商标注册申请日的确定五、注册商标的变更申请第三节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一、申请在先原则二、商标注册申请的审查三、对驳回商标注册申请的复审四、商标异议及异议复审五、商标的核准注册六、商标注册申请审核流程第四节我国商标的国外注册一、商标国外注册的意义二、商标国外注册的途径三、商标国际注册四、逐一国家注册第五章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和注册不当商标的撤消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注册商标争议的概念、掌握并能运用商标争议裁定解决商标争议。

了解注册不当商标撤消制度的意义,掌握对注册不当商标的界定,明确注册不当商标撤消程序与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程序、商标异议程序的区别。

第一节注册商标争议的裁定一、注册商标争议的概念二、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条件三、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的程序第二节注册不当商标的撤消一、注册不当商标撤消制度的意义二、注册不当商标的界定三、注册不当商标的撤消程序四、注册不当商标撤消程序与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程序、商标异议程序的区别第六章注册商标的续展与利用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及续展,了解注册商标使用的意义,明确注册商标使用的方式,掌握注册商标转让的概念,掌握并能运用注册商标转让的制度,明确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形式,并能够运用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第一节注册商标的续展一、注册商标的有限期限二、注册商标的续展第二节注册商标的使用一、注册商标使用的意义二、注册商标使用的方式第三节注册商标的转让一、注册商标转让的概念二、注册商标转让的情形三、注册商标转让的程序四、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第四节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一、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概念和意义二、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的形式三、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第七章商标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商标管理的概念,了解商标管理的意义,明确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掌握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明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明确商标印制管理。

第一节商标管理概述一、商标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二、商标管理机关及其职责第二节商标使用管理一、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三、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第三节商标印制管理一、对商标印制单位的管理二、对商标印制委托人的管理三、对非法印制商标标识的管理第八章商标权的保护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保护商标权的意义,明确保护商标权的概念及保护范围、方式,掌握并能运用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明确我国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例外,明确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掌握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第一节保护商标权概述一、保护商标权的意义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三、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方式第二节商标侵权行为的界定一、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二、商标违法、侵权、假冒行为与假冒商标犯罪的区别与联系三、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四、商标侵权行为的例外第三节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一、商标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二、商标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三、商标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第四节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一、驰名商标的概念二、国际公约对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三、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第九章商标评审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标评审制度的沿革,明确商标评审机构,掌握并能运用商标评审程序。

第一节商标评审制度概述一、商标评审制度的沿革二、商标评审机构第二节商标评审程序一商标评审申请的提出二商标评审申请的审查与受理三商标评审事宜的审理四商标评审事宜的裁决五重新评审第三编专利法第一章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专利的概念,专利权的性质,了解专利保护的历史及现代专利法的产生,了解中国专利制度的沿革,明确专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专利与专利权一、专利的基本概念二、专利权的性质第二节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一、专利保护的历史及现代专利法的产生二、中国专利制度的沿革第三节专利制度的特点与作用一、专利制度的特点二、专利制度的基本功能第二章专利权的客体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明的概念、种类,掌握实用新型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掌握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概念、保护方式,掌握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

第一节发明一、发明的概念二、发明的种类第二节实用新型一、实用新型的概念及其特征二、实用新型的保护方式第三节工业品外观设计一、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概念及其特征二、外观设计的保护方式第四节不授予专利权的项目一、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二、不可专利的项目第三章专利权的主体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发明人、共同发明人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明确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概念、范围。

第一节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发明人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二、共同发明人第二节专利申请人一、发明人或设计人二、发明人所属单位三、专利申请权的受让人四、外国人第三节专利权人一、发明人或设计人二、发明人的单位三、作为境外外国企业或个人的专利所有人四、专利权的合法受让人第四章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实质条件的概念及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

第一节实质条件的概念第二节新颖性一、发明和实用新型的新颖性二、外观设计的新颖性三、丧失新颖性的例外第三节创造性一、判断创造性的客观标准二、判断创造性的主观标准第四节实用性一、实践性二、再现性三、有益性第五章专利权的取得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专利申请的原则,掌握并能运用专利申请的程序、文件申请专利,掌握审查制度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批准程序。

第一节专利申请一、申请前的准备工作二、专利申请的原则三、专利申请日第二节专利申请文件一、请求书二、说明书三、权利要求书四、摘要五、图片或者照片六、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第三节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一、几种不同的审查制度二、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程序第六章专利权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职务发明人的权利,掌握专利权的限制以及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