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知识产权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14(二)课程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专业(四)课程性质:知识产权法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阶段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知识产权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2、熟悉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训练和提高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3、了解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中的地位,注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内容: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八)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种类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种类第二节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一、知识产权的性质二、知识产权的特征第三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地位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二、知识产权法的体系三、知识产权法的地位考核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民事主体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属性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即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理解: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各种权利;知识产权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属性及与有形财产权的区别;知识产权法所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

掌握: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基本特征,即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的特点,因而采取民事特别法的方式给予保护。

第二章著作权法概述教学要点:了解著作权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的演变,理解著作权与相关权利的区别,掌握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概况及我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著作权和著作权法一、著作权的概念二、著作权的特征三、著作权法的概念第二节著作权的起源与发展一、著作权的起源二、著作权的发展第三节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考核要求:了解:著作权的概念,即是主体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我国著作权的立法历史。

理解: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发展的四个阶段。

掌握:著作权的特征;我国著作权的主要原则。

第三章著作权的对象教学要点:了解作品的概念、特点和种类,理解作品的构成要件,掌握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作品的概念一、作品的定义二、如何理解作品的定义第二节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种类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作品四、美术、建筑、摄影作品五、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六、其他作品第三节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一、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二、其他考核要求:了解:作品的种类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指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理解:作品的概念,即是指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一定的形式创作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掌握: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四章著作权的内容、取得和期间教学要点:了解著作人身权的内容构成,理解著作人身权的各个权项,掌握著作权取得的途径与保护期限。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著作人身权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二、著作人身权的特征三、著作人身权的内容第二节著作财产权一、著作财产权的内容构成二、著作财产权的各个权项的特征第三节著作权的取得一、著作权取得的概念二、著作权取得的方式第四节著作权的保护期间一、著作权的保护期间的概念二、保护期间的意义三、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有关规定四、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间的法律规定考核要求:了解:著作人身权的概念;著作财产权的内容构成,著作权取得的概念;著作权的保护期间的概念。

理解:著作人身权的特点;著作财产权的各个权项的特征;保护期间的意义。

掌握: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财产权保护期的有关规定;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间的法律规定。

第五章著作权的主体与著作权的归属教学要点:了解著作权人的概念及基本分类、理解原始主体及其他著作权人(继受主体)的相关规定,掌握几种特殊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认定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著作权人一、著作权人的种类二、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三、著作权的继受主体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一、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二、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原则三、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对作品著作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著作权人的种类,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理解:著作权的继受主体;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对作品著作权的影响。

掌握: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原则。

第六章邻接权教学要点:了解邻接权的概念及与其他著作权的关系;理解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广播电视组织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含义;掌握表演者,广播电视组织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邻接权概述一、邻接权的概念二、邻接权的产生和发展三、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第二节表演者权一、表演与表演者的概念二、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三、表演者权的权利内容第三节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一、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概念二、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三、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及权利保护期第四节广播组织者权一、广播组织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及权利保护期第五节出版者权一、出版者权的概念二、出版者权的内容三、出版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考核要求:了解:邻接权的概念;表演与表演者的概念,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概念;广播组织者权的概念;出版者权的概念。

理解:邻接权的产生和发展;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广播组织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出版者权的内容。

掌握: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表演者权的权利内容;录音录像制作者的权利及权利保护期;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及权利保护期;出版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

第七章著作权的利用教学要点:了解著作权转让、著作权许可使用、著作权的特征,理解和掌握著作权法关于著作权利用制度的规定。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著作权的许可使用一、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二、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合同的主要内容三、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付酬办法和违约责任第二节著作权的转让一、著作权转让的概念二、著作权转让的内容第三节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一、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调解二、著作权纠纷的仲裁三、著作权纠纷的仲裁考核要求:了解:著作权许可使用的概念;著作权转让的概念;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调解。

理解:著作权许可使用的合同的主要内容;著作权转让的内容;著作权纠纷的仲裁。

掌握: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付酬办法和违约责任;著作权的其他利用方式;著作权合同纠纷的诉讼及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八章著作权的限制教学要点:了解著作权权能限制的各种具体情形,理解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的试用条件及其相互区别,掌握合理使用的认定方法。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合理使用一、合理使用的概念二、合理使用的条件三、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第二节法定许可一、法定许可的概念和范围二、法定许可的法定情形三、法定许可与合理许可的异同点第三节强制许可使用一、强制许可的概念二、强制许可与法定许可的区别与联系考核要求:了解:合理使用的概念;法定许可的概念和范围;强制许可的概念。

理解:合理使用的条件;法定许可的法定情形;强制许可与法定许可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法定许可与合理许可的异同点。

第九章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教学要点:了解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概念,理解著作权侵权的构成种类及法律责任,掌握著作权纠纷的处理方法及其有关规定。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一、侵犯著作权行为立法例上的两种情形二、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第二节一般侵犯著作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一、一般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二、一般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第三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及行政和刑事责任一、严重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二、侵权人承担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第四节侵权纠纷的解决及诉讼程序问题一、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二、关于诉前临时保全措施考核要求:了解: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侵犯著作权行为立法例上的两种情形;严重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表现形式;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方式。

理解: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人承担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关于诉前临时保全措施。

掌握:我国著作权法做出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一般侵犯著作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对侵权人的行政处罚方式及其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关于诉前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章专利权的主体与客体教学要点:了解专利申请人的概念,理解专利申请人的种类、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区别。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专利权的主体一、专利权主体的概念二、专利权主体的种类第二节发明一、发明的概念二、发明的种类三、发明的特点第三节实用新型一、实用新型的概念二、实用新型的特点三、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第四节外观设计一、外观设计的概念二、外观设计的特点三、外观设计与发明及实用新型的区别考核要求:了解:专利权主体的概念和种类;发明的概念;实用新型的概念;外观设计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