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武昌实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工业上电化学法生产硫酸的工艺示意图如图,电池以固体金属氧化物作电解质,该电解质能传导O2-离子,已知S(g)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负极S(g)只发生反应S-6e-+3O2-=SO3B.该工艺用稀硫酸吸收SO3可提高S(g)的转化率C.每生产1L浓度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理论上将消耗30mol氧气D.工艺中稀硫酸浓度增大的原因是水参与电极放电质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据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有SO2生成,所以负极还发生S-4e-+2O2-=SO2,故A错误;B.S(g)在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吸收生成物SO3可使反应正向移动,提高S的转化率,故B正确;C.浓度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中n(H2SO4)=1.84g/mL10009mL988%⨯⨯=18.4mol,由S~6e-~1.5O2~H2SO4可知,消耗氧气为18.4mol×1.5=27.6mol,故C错误;D.工艺中稀硫酸浓度增大的原因是负极生成的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在加热条件下,乙醇转化为有机物R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A.R的化学式为C2H4O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过程中固体有红黑交替变化的现象D.乙二醇(HO-CH2-CH2-OH)也能发生类似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从铜催化氧化乙醇的反应机理分析。
【详解】A. 图中CH3CH2OH+CuO→CH3CHO+Cu+H2O,则R化学式为C2H4O,A项正确;B. 乙醇变成乙醛,发生了脱氢氧化反应,B项错误;C. 图中另一反应为2Cu+O2→2CuO,两反应中交替生成铜、氧化铜,故固体有红黑交替现象,C项正确;D. 从乙醇到乙醛的分子结构变化可知,分子中有αH的醇都可发生上述催化氧化反应。
乙二醇(HO-CH2-CH2-OH)的两个羟基都有αH,能发生类似反应,D项正确。
本题选B。
【点睛】有机反应中,通过比较有机物结构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的本质,得到反应的规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COOH 和CH3COOH 互为同系物B.与CH3CH2CHO互为同分异构体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D.烷烃CH3CH(CH3)C(CH3)3的名称是2,3,3-三甲基丁烷【答案】D【解析】A.HCOOH 和CH3COOH 均为羧酸,且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基团,两者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与CH3CH2CHO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C.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可表示为,故C正确;D.根据系统命名法,烷烃CH3CH(CH3)C(CH3)3的名称是2,2,3-三甲基丁烷,故D错误,答案为D。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K+、NH4+、MnO4-、CO32-B.c(I-)=0.10mol·L-1的溶液中:Al3+、Fe3+、Cl-、NO3-C.pH=1的溶液中:NH4+、Na+、SO42-、Br-D.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Mg2+、K+、Cl-、HCO3-【答案】C【解析】【详解】A. MnO4-是紫红色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 c(I-)=0.10mol·L-1的溶液中与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故B不符合题意;C. pH=1的溶液中:NH4+、Na+、SO42-、Br-都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D. 水电离出的c(H+)=10-13mol·L-1的溶液,可能为酸或碱,HCO3-在酸中或碱中都要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分别在MgCl2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直至过量,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B.Fe2+的还原性大于Br-,将少量氯水滴入FeBr2溶液中,首先氧化Fe2+,则无法比较Cl2、Br2的氧化性强弱,故B错误;C.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C错误;D.测得同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2SO3溶液,说明CO32-的水解能力大于SO32-,则电离能力HSO3->HCO3-,即电离常数K a:HSO3->HCO3-,故D正确;故答案为D。
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颜色变暗:4Na+O2 =2Na2OB.铝条插入烧碱溶液中,开始没有明显现象:Al2O3+2OH-=2AlO2-+H2OC.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气体:NH4++OH-= NH3↑十+H2OD.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黄色沉淀变成黑色:2AgI+S2-=Ag2S↓+2I-【答案】C【解析】A、金属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暗:4Na+O2=2Na2O,选项A正确;B. 铝表面的氧化铝溶于烧碱溶液中:Al2O3+2OH-=2AlO2-+H2O,选项B正确;C.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NH4++SO42-=BaSO4↓+2NH3•H2O,选项C错误;D、碘化银悬浊液滴加硫化钠溶液,生成更难溶的黑色沉淀:2AgI+S2-=Ag2S↓+2I-,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T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7.钛(Ti)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下列关于4822A.质子数为22 B.质量数为70 C.中子数为26 D.核外电子数为22【答案】B【解析】【分析】48Ti的质子数为22,质量数为48,故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8-22=26。
22【详解】Ti的质子数为22,故A正确;A项、4822Ti的质量数为48,故B错误;B项、4822Ti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8-22=26,故C正确;C项、4822D项、的电子数=质子数=22,故D正确;故选B。
8.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矿物油和植物油都可以通过石油分馏来获取B.硫酸亚铁可作补血剂组成成分C.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α-氨基酸D.造成PM2.5的直接原因是土壤沙漠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矿物油可以通过石油分馏来获取,植物油是油脂,不能通过石油分馏来获取,选项A错误;B.硫酸亚铁可作补血剂组成成分,选项B正确;C.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α-氨基酸,选项C错误;D.造成PM2.5的直接原因是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选项D错误;答案选B。
9.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2S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E中FeS换成Na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B.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C.若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H2S的还原性比Fe2+强D.若H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二元弱酸【答案】C【解析】【详解】A. 若E中FeS换成Na2S,硫化亚铁是块状固体,硫化钠是粉末,不能达到随关随停的效果,故A错误;B. 若F中产生黑色沉淀,是硫酸铜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不能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故B错误;C. 若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是硫化氢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硫单质、氯化亚铁和盐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得出H2S的还原性比Fe2+强,故C正确;D. 若H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酸,不能说明是二元弱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B.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答案】C【解析】【详解】A. 血液和空气都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的是渗析原理,“静电除尘”利用的是胶体的电泳原理,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A项正确;B. 氨基酸在人体中生成新的蛋白质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B项正确;C.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如提取氯化钠,蒸发结晶即可,C项错误;D. 硅胶具有吸水作用,可防止食物受潮,D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C项考查的是关于海水水资源的利用常识,海水中可以提取溴、碘、镁元素,每个工艺流程及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学生要注意归纳总结,这些过程均涉及化学变化,而海水中提取氯化钠、蒸馏水等则是物理变化,学生要加以理解并识记。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是化学变化B.漂白粉、水玻璃和碱石灰都是混合物C.纯碱、明矾和干冰都是电解质D.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答案】B【解析】【详解】A、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而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A、漂白粉是由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构成的,是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选项B正确;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是电解质;明矾是硫酸铝钾属于盐,是电解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D、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2.在环境和能源备受关注的今天,开发清洁、可再生新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国家战略,科学家发现产电细菌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难降解废物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示意图如下所示(假设有机物为乙酸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室菌为厌氧菌,B室菌为好氧菌B .A室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8e−+2H2O2CO2 +8H+C.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电流的流向为b→aD .电池总反应式为CH3COO−+2O2+H+2CO2 +2H2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装置图可知B室中氧气参与反应,应为好氧菌,选项A正确;方程式中电荷和氢原子不守恒,选项B 错误;MFC电池中氢离子向得电子的正极移动,即向b极移动,b为正极,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即b→a,选项C正确;电池的总反应是醋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氧化成CO2、H2O,即CH 3COO−+2O2+H+2CO2 +2H2O,选项D正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溶于水得到的氯水能导电,但Cl2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B.以铁作阳极,铂作阴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备烧碱C.将1mol Cl2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3⨯⨯2 6.0210D.反应Al2O3(s)+3Cl2(g)+3C(s)═2AlCl3(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则ΔH>0【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时,阳极应为惰性电极,如用铁作阳极,则阳极上铁被氧化,生成氢氧化亚铁,不能得到氯气,故B错误;C.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分子,故HClO、Cl-、ClO-粒子数之和小于2N A,故C错误;D.反应Al2O3(s)+3Cl2(g)+3C(s)═2AlCl3(g)+3CO(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H-T△S>0,反应的熵变△S>0,则△H>0,故D正确;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