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二)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0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用氟利昂做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B. 严格地讲实验室中的“通风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C.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壳体通常采用纤维作增强体,金属作基体的复合材料D. 漂洗衣服时,可以采用萃取原理中的“少量多次”来节约用水【答案】A【解析】A.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导致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选项A不正确;B、严格地讲实验室中的“通风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一般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选项B正确;C、“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壳体通常采用纤维作增强体,金属作基体的复合材料,选项C正确;D、漂洗衣服时,可以采用萃取原理中的“少量多次”来节约用水,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食盐试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显黄色说明该食盐不含KIO3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会全部消失该无色溶液中一定有Al3+,无Mg2+C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D某待测液中先滴入氯水无明显现象,后滴入硫氰化钾溶液出现血红色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Fe2+A. AB. BC. CD. D【答案】B 【解析】【详解】A . K 元素的焰色浅紫色会被Na 元素的焰色黄色遮挡,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该操作不合理,故A 错误;B .只有Al 3+遇NaOH 才能产生“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而且沉淀完全消失,说明不含Mg 2+,操作、现象、结论均合理,故B 正确;C .新制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产生砖红色沉淀,故C 错误;D .若待测液中含有Fe 3+,也有同样的现象,检验亚铁离子时应先加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故D 错误; 故选:B 。
3.W 、X 、Y 、Z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 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第ⅥA 族B. X 、Y 、Z 三种元素对应原子的半径依次减小C. XZ 2和YZ 2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相似D. 利用Y 的含氧酸酸性强于W 的含氧酸酸性,可证明非金属性W 强于Y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于该四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W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 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且W 与Z 同主族,原子序数相差8,故Z 为O,W 为S,则X 为Si,Y 为N ,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由于该四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W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Z 元素原子序数的两倍,且W 与Z 同主族,原子序数相差8,故Z 为O,W 为S,则X 为Si,Y 为N ; A .X 为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ⅣA 族,A 错误;B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半径:r (X)>r (Y)>r (Z),B 正确;C .SiO 2为原子晶体,NO 2为分子晶体,SiO 2为酸性氧化物,而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所以二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均不相似,C错误;D.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时应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针对选项C:SiO2为原子晶体,熔沸点高,NO2为分子晶体,熔沸点低;SiO2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而NO2能够与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虽然生成盐和水,但是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4.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可看作是由苯衍生的物质配以相应文字形成的(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合物(A)不能与乙醇发生反应B. 化合物(B)分子式为C6H6Cl6C. 化合物(B)可通过苯与Cl2发生加成反应制得D. 1mol化合物(A)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A)的结构简式,含有羧基,故其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A错误;B、根据(B)结构简式,其分子式为C6Cl6,故B错误;C、苯的分子式为C6H6,(B)的分子式为C6Cl6,Cl取代苯环上的H原子,属于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D、(A)中只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1mol化合物(A)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D 正确。
5.氢氧化铈[Ce(OH)4]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氢氧化物。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滤渣A中主要含有SiO2、CeO2B.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C. 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eO2+H2O2+3H+=Ce3++2H2O+O2↑D. 过程④中消耗 11.2L O2(已折合成标准状况),转移电子数为2×6.02×1023【答案】C【解析】【分析】该反应过程为:①CeO2、SiO2、Fe2O3等中加入稀盐酸,Fe2O3转化FeCl3存在于滤液中,滤渣为CeO2和SiO2;②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滤渣为SiO2;③加入碱后Ce3+转化为沉淀,④通入氧气将Ce从+3氧化为+4,得到产品。
【详解】A.CeO2、SiO2、Fe2O3等中加入稀盐酸,Fe2O3转化FeCl3存在于滤液中,滤渣为CeO2和SiO2,故A正确;B.结合过滤操作要点,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B 正确;C.稀硫酸、H2O2,CeO2三者反应生成转化为Ce2(SO4)3、O2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H2O2+2CeO2=2Ce3++O2↑+4H2O,故C错误;D.过程④中消耗 11.2L 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电子数为0.5mol×N A=2×6.02×1023,故D正确;故答案为C。
6.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 逐渐减小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 Zn(OH)42-D.放电时,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答案】C 【解析】【详解】A.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K+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B.放电时总反应为2Zn+O2+4OH–+ 2H2O=2Zn(OH)42-,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项错误;C.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Zn+4OH–-2e–=Zn(OH)42-,C项正确;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电路中转移4摩尔电子,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电化学中必考的一项内容,一般先写出还原剂(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完成缺项部分和配平反应方程式,作为原电池,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4OH–-2e–=Zn(OH)42-;充电是电解池,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阴离子在阳极上放电,即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对可充电池来说,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原电池的负极接电源的负极,不能接反,否则发生危险或电极互换,电极反应式是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逆过程;涉及到气体体积,首先看一下有没有标准状况,如果有,进行计算,如果没有必然是错误选项。
7.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 -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OH为一元弱碱B. MA稀溶液pH<7C. 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D. K点对应的溶液的pH=10,则c(MOH)+c(OH)-c(H+)=0.01mol⋅L-1【答案】D【解析】【详解】A.0.01mol⋅L-1HA溶液中pH=2,则HA是强酸,滴入50mlMOH溶液恰好反应后,据图可知此时溶液呈酸性,说明存在M+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则MOH为弱碱,故A正确;B.HA是强酸,MOH为弱碱,MA是强酸弱碱盐,其稀溶液pH<7,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N点溶液呈中性,水电离的氢离子为10-7mol/L,K点溶液呈碱性,MOH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电离,水电离的氢离子小于10-7mol/L,所以N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K 点水的电离程度,故C正确;D.在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MOH溶液的2倍,根据物料守恒结合溶液体积变化知,c(MOH)+c(M+)=0.01mol•L-1,c(A-)=0.005 mol•L-1,根据电荷守恒得c(M+)+c(H+)=c(OH-)+c(A-),联立可得c(MOH)+c(OH-)-c(H+)=c(M+)-c(A-)+c(MOH)=0.01mol•L-1-0.005mol•L-1=0.005mol•L-1,故D 错误; 故选:D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9.0分)8.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 2和NO x ,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 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1)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 2和NO 的烟气,反应温度323K ,NaClO 2溶液浓度为5×10-3mol ⋅L -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SO 24-SO 23-NO 3-NO 2-Cl - c /(mol ⋅L -1)8.35×10-46.87×10-61.5×10-41.2×10-53.4×10-3①写出NaClO 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增加压强,NO 的转化率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 逐渐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脱硝反应速率___ (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 2和NO 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