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8课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课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坚持改革开放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1)衣—穿着的变化
5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革命”
列宁装
中山装
60、70年代
80年代
“毛泽东的 孩子们穿 起了时 装!”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90年代以来
(1)衣—穿着的变化
数量有限、 色彩样式单调
绚丽多彩
(2)食—吃的变化
“吃饱肚子成奢望”
要提倡。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 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 康。为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 水平乃至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还需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 业观念。
就业 观念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和识 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成为时尚。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991年6月,国务院 发布《关于企业职工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决定》 2005年12月,国 务院发布《关于完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制度的决定》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初步建立了以养 老保险、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农村居民合作医疗)、 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 保障体系。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数量有限、色 1、衣--- 彩样式单调 →
改革开放 绚丽多彩
日益丰富 2、食--- 匮乏、单调 宽敞、舒适 3、住--- 缺房、拥挤 通达便捷--4、行--- 比较落后 •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 • 2、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变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 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 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 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
深圳地铁
(4)行的变化
问 题?该如何解决,请 你出个主意?
问题
解决
城市交通中的塞车现象
公交优先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进行城市道路建设
加强交通管理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思考与讨论”: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
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
与西餐零距离接触
(2)食—吃的变化
匮乏、单调、 营养不足
日益丰富(由
吃饱到吃好、到 讲究营养、质量)
(3)住的变化
都市小区住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子楼 平房 现代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3)住的变化
缺房、拥挤
宽敞、舒适
南绕城高速公路立交桥
与过去相比,现代人的社会生活都 有哪些变化?
老北京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乡 村 别 墅
问题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 是什么?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 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1、就业制度演变的过程
统包统分
双向选择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统包统分→ 双向选择 →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2、就业观念的转变
公开招聘
持证上岗
人才市场现场
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
2、就业观念的转变
“等、靠、 自主择业、 要”思想和 → 双向选择 端“铁饭碗”
讨论:打破铁饭碗的好与坏?
现在这种能者上岗的就业制度改革,并不是社会 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 的需要。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 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 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 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 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 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是社会发展的趋 势和需要。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初步形成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为主的保障体系。 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 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 保障 制度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951年政务院 颁布《中华人民共 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标志着新中国社会 保障制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