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昆虫学之其它主要害虫

农业昆虫学之其它主要害虫


一、中国梨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同翅目 木虱亚目 木虱科
1、分布 广泛 东北、华北、西北为害重
2、寄主: 专一
梨木虱的 口器类型?
3、为害症状 成、若虫吸食芽、叶及嫩稍汁液
褐色枯斑
煤烟病
果实被害状
[卵] 卵圆形,一端钝圆, 下具刺状突,用于固定 卵于植物上;一端尖形态特征
[ 成 虫 ] 成 虫 体 长 约 10mm , 翅 展 20~34mm,体灰黑色,翅半透 明,翅脉明显清晰,翅面分布黑 色绒毛
[蛹]蛹体长约12毫米,初 黄白渐变黑褐色,外被两 层白色丝质薄茧
梨树发芽,出蛰, 取食芽、花蕾和 嫩叶,转移取食, 7-8片叶
5. 生活史及习性
成虫 1代(8/上中),2代(5/下-6/中)
东北、华北、甘肃1代,河南 西部和陕西关中2代 越冬场所:枝干缝隙及粗皮下
以2、3龄幼虫越冬
幼虫为害
卵期7-10d, 蛹期约10d 天敌:寄生蜂和寄生蝇
6.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消灭越冬幼虫:早春出蛰前刮粗老翘皮,集中烧毁 幼虫缀叶为害期:摘除被害虫苞,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梨花芽膨大期施药防治越冬出蛰幼虫。 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
[若虫]初孵若虫淡黄色。扁椭圆 形,复眼红色。3龄后若虫扁圆 形,翅芽在体侧突出,体绿色。 深秋末代若虫褐色
4 形态特

夏型
[成虫] 分冬夏两型。冬型雌体 3.0-3.1mm;雄体2.8-3.2mm。夏 型 体 小 , 雄 体 长 2.3-2.6mm ; 雌 体2.8-2.9mm.体色多变,绿色至 黄色
第四节 其它主要害虫
中国梨木虱 Psylla pyrisuga(仅危害梨) 梨星毛虫 Iliberis pruni (主要害梨、苹等) 梨虎 Rhymchites foverpennis(苹、梨、桃等) 梨实蜂Hoplocampa pyricola(仅危害梨) 梨网蝽 Stephanitis nashi (苹、梨、桃等) 棉褐带卷蛾 Adoxophyes orana (苹、梨、桃等) 芽白小卷蛾 Spilonota lechriaspis (苹、梨、桃等) 天牛类
三、 梨虎 Rhynchites heros Roelofs
鞘翅目 象甲科
1.分布 南北各省
2. 寄主 梨、苹果、花红、山楂、桃、杏
3. 为害症状:成虫咬食嫩芽,啃食果皮果肉,造成果面粗 糙,呈“麻脸梨”;产卵前咬伤果柄基部,造成大量落果。 幼虫蛀食幼果。被害果常皱缩脱落。
[卵] 近圆形,长约 1.5 mm,乳白色至 乳黄色,表面光滑
产卵形成的黑孔-黑钻眼
幼虫:体长8毫米左右,淡 黄白色,头部橙黄色或黄色 半球形,胸足3对,腹足8 对
4.形态特征
蛹:白色裸蛹,长约4.5毫米,宽2 毫米左右,后期变为黑褐色
体长约5毫米,翅展11~12毫米,全体黑色,翅透明,雌虫具有 锯状产卵器
5. 生活史及习性
春初化蛹 3/下-4/上成虫羽化
成虫
1. 分布 普遍发生,管理粗放严重,四川梨产区的主要害虫 2. 寄主 苹果、海棠、桃、杏、樱桃和沙果 3. 为害症状 吃光梨芽,梨树不能展叶,当年第2次开花
低龄幼虫的为害
致使叶片包成饺子形
全树叶片枯干
[卵]卵扁平,椭圆形,长 约0.7mm,初产时乳白 后变为紫褐色,数十粒 排成块状
[幼虫]幼虫体长约19毫米,黄 白色,体中部肥大,各节背面 有黑斑和毛瘤
四、 梨实蜂 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
膜翅目 叶蜂科
1.分布 普遍发生于我国北部梨区,以华北平原梨区受害重,四川各梨 产区分布普遍
2. 寄主 仅为害梨的各品种
3. 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花萼和幼果,发生严重时,1个花 丛的每朵花中都有幼虫蛀食,常造成大量落花
卵:长椭圆形,白色半 透明,产于花萼基部组 织中,并分泌黑褐色黏 液将卵覆盖住
成虫为害:
5. 生活史及习性
早期嫩芽、新稍、花朵
结果后啃食果皮果肉
梨树开 花出土
越冬成虫产卵
大部分个体1代,部分个 体2年1代。越冬场所:树 干附近土内蛹室
以成虫越冬
产卵孔
果内蛀食 幼虫为害
脱果早:入土幼虫当年化蛹羽化 脱果迟:当年以幼虫越冬
6. 防治技术
捕杀成虫: 成虫发生期,降雨后大量成虫出土,应抓紧时机捕杀; 早、晚气温低时摇动树枝,下接布单捕杀落地成虫 亦可用捕虫网捕杀。 消除落果: 被害果易落地,及时拾拣落果,集中消灭幼虫 冬耕翻土 使越冬成虫或幼虫暴露土面,为霜雪冻死或被鸟雀啄食 化学防治: 成虫盛发期树上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
[幼虫]初孵幼虫乳白色。头 部深褐色,头小,大部分 缩入前胸内。各节背面有 横纹,具微细短毛
4. 形态特征
[成虫] 12-14mm。紫红色具金属 光泽,密生点刻和细毛。头部延 长成管状(4mm),前胸背板球形, 中部具倒“小”字形凹陷纹。前 翅的粗大点刻成9纵行。
[蛹] 8mm。初乳白色,近羽化时 茶褐色。腹末具褐色刺1对
冬型
5. 生活史及习性
梨树花芽 萌动
3/上出蛰 3/中盛期
越冬成虫产卵
辽 宁 3-4 代 , 河 北 、 山 东 4-6 代 , 安徽砀山6-7代,浙江6代。 越冬场所:枝干树皮裂缝、落叶、 杂草及土缝
以成虫越冬
第一代若虫集 中孵化期-梨 木虱防治的最 关键时期
若虫为害
与湿度关系大: 少雨干旱 季节发生重
第一代:为害萌发的芽,嫩叶及新稍; 其余代:叶面为害
天敌:花蝽、瓢虫、 草蛉、蓟马、肉食 性螨类及寄生蜂等
6.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早春刮树皮,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消灭部分越
冬成虫 化学防治 关键时间在第一代若虫集中孵化期
二、 梨星毛虫Illiberis pruni Dyar
鳞翅目 斑蛾科
1代 越冬场所:被害枝内
以幼虫越冬
8/上休眠
梨品种间受害程度不同 抽稍期与成虫出枝高峰吻合的种类受害重 中国品种重于西洋 同一品种幼树受害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