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农业昆虫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1.0学时)第一节昆虫的多样性一、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二、昆虫纲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三、昆虫的多样性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关于农业昆虫学一、农业昆虫学的性质和任务二、农业昆虫学的内容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当前的植保方针。

难点:昆虫的多样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农业昆虫学的任务和内容及植保方针。

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农业昆虫学的性质。

第二章昆虫外部形态(4.0学时)第一节昆虫的头部一、头部的基本构造二、昆虫的触角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12种类型;触角的功能;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在实践上的意义。

三、昆虫的眼复眼的构造和物像的构成;复眼的功能。

四、昆虫的口器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胸部一、胸部的基本构造二、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三、昆虫的翅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昆虫的腹部一、腹部的基本构造二、外生殖器的构造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节昆虫的体壁一、体壁的功能二、体壁的构造和特征三、体壁的衍生物四、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难点: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昆虫的触角类型、昆虫的口器类型与构造、昆虫翅的变异、昆虫足的类型、昆虫雌性生殖器的构造、体壁的构造和特性和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第三章昆虫生物学(3.0学时)第一节生殖方式一、两性生殖二、孤性生殖三、卵胎生四、多胚生殖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一、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二、卵的结构三、胚胎发育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三节昆虫的胚后发育一、孵化二、生长和脱皮三、变态及其类型四、幼(若)虫期五、蛹期六、成虫期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世代生活史;一化性害虫;多化性害虫;局部世代;世代重叠。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一、休眠二、滞育兼性滞育;专性滞育;临界光照周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六节昆虫的习性一、食性二、假死性三、趋性四、昆虫的本能五、保护色及拟态六、群集、扩散及迁飞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昆虫的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昆虫孵化、脱皮、幼(若)虫期、化蛹、蛹期、羽化等概念;昆虫世代、年生活史等;昆虫休眠与滞育;昆虫的食性、趋光性、趋化性及迁飞特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各种概念。

第四章昆虫生态(3.0学时)第一节与农业昆虫有关的非生物因子一、气候因子温度;湿度;光;农田小气候。

二、土壤因子土壤温度及湿度;土壤理化性状。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生物因子一、生物因素与昆虫关系的特点非全体性;密度制约性;相互性;不等性。

二、昆虫对植物的选择产卵的选择;取食的选择;营养的选择;特殊物质的选择。

三、植物的抗虫性生态抗性;遗传抗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生态系与农业生态系的概念一、生态系统二、食物链、食物网三、种群、群落、生态系和农业生态系的概念四、生境和生态位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非生物与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昆虫生态学中的一些概念。

难点:抗虫性;生态系统。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生物因素、非生物与昆虫的关系。

第五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3.0学时)第一节植物检疫一、植物检疫的定义二、植物检疫的任务三、检疫对象的确定四、检疫的内容对外检疫;对外检疫。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二节农业防治一、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二、农业防治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直接杀灭害虫;切断食物链;耐害和抗害作用;避害作用;诱集作用;恶化害虫生境;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三、农业防治的评价优点;缺点。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化学防治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点;缺点。

二、农药的杀虫作用胃毒作用;触杀作用;内吸作用;熏蒸作用;拒食作用和忌避作用;不育作用;引诱作用。

三、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安全第一,对症下药;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止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生物防治一、生物防治的定义二、生物防治的特点三、天敌昆虫的利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

四、病源微生物的利用细菌;真菌;病毒。

五、利用昆虫生理活性物质治虫性信息素;报警素;保幼激素类似物。

六、其它有益动物的利用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五节物理机械防治一、捕杀二、诱杀三、阻隔法四、利用温湿度杀虫五、利用高新技术防治害虫六、红外线辐射七、射线不育八、闪光不育九、高温或低温不育十、激光不育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六节害虫的综合治理一、综合防治的概念二、综合防治的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观点。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综合治理的概念和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农业防治对害虫防治的作用;合理利用化学农药,怎样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天敌昆虫与病原微生物的利用;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

难点:害虫的综合治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六章地下害虫(3.0学时)第一节概述一、地下害虫的定义二、地下害虫的种类三、地下害虫的发生特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蛴螬一、种类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

二、为害直接;间接。

三、生活史四、生活习性五、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土壤有机质;天敌。

六、防治方法防治策略;防治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小地老虎一、概述二、发生规律生活史和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蛴螬类的为害、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蛴螬类和小地老虎的为害、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防治。

第七章麦类害虫(3.0学时)第一节麦蚜一、种类及分布二、为害及损失三、生活史和习性龄期;发生代数;越冬;麦蚜发生的阶段。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天敌。

五、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粘虫一、概述二、生活史和习性发生世代;成虫活动习性;产卵习性;幼虫习性;化蛹;,越冬。

气候条件;生态环境;食料条件;天敌。

四、防治方法农业防治;草把诱卵;人工防治;化学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麦蚜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防治;粘虫生活习性、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麦蚜、粘虫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第八章水稻害虫(6.0学时)第一节水稻螟虫一、三化螟为害;发生代数;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防治方法。

二、二化螟发生情况;世代与生活史;成虫;卵;幼虫;蛹;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防治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稻飞虱一、褐飞虱为害;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二、白背飞虱分布;越冬;寄主;为害性;发生代数;产卵;天气条件;水稻品种与生育期。

三、灰飞虱分布;越冬;寄主;为害性;发生世代;产卵;天气条件;耕作和栽培技术。

四、稻飞虱的防治防治策略;防治适期;防治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三种螟虫的为害状,各种虫态形状比较,三化螟幼虫入侵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螟虫防治。

稻飞虱的为害性、习性、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三种螟虫、三种飞虱的为害性、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

第九章棉花害虫(6.0学时)第一节棉蚜一、概述分布;为害;寄主范围。

二、发生经过与特点发生经过;发生特点。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棉花栽培方式和播种期;天敌;伏蚜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二节朱砂叶螨一、概述分布;寄主;为害。

二、生活史和习性生活史;习性。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寄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耕作制度;施肥水平和棉株长势;天敌。

四、防治方法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三节棉盲蝽蟓一、主要种类二、为害取食范围;为害表现。

三、世代及生物学特点越冬;发生世代;各代主要寄主植物;主害代和生育期;习性。

四、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耕作栽培制度;气候条件;棉株营养和生育状况;天敌。

五、防治方法防治原则;防治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第四节棉铃虫一、分布二、为害三、发生经过四、习性成虫;幼虫;蛹。

五、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棉花品种与生势;天敌。

四、防治方法农业防治;诱杀;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

本章重点:棉蚜的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朱砂叶螨与盲蝽蟓的为害性及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棉铃虫的为害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棉蚜、朱砂叶螨、盲蝽蟓和棉铃虫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与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