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共同理想

我们的共同理想

模块初中政治九年级上主备人毛永飞
第三章第9课第 1 课时模块总第 30课时
课题:我们的共同理想
授课班级九年级(1)(2)(3)(4)
授课教师毛永飞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明确新世
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过程

方法
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
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
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学情分析
二.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知识呈现教学方法、师生活动【导入新课】
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使广大党员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
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
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
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1:你能想象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略)
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
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

这些
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
但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

1、我们的最高理想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物
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的社会。

它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问题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关系
如何?(P110下,111下中,111下-112上)
活动2:阅读教材P111上-中下的材料,结合共产党人为
共产主义理想献身和事例,谈谈你对中共先进性的认识。

(答:中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
柱,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也正是如此,中共才凝聚了无数优秀分子
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领导核
心。


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指导学生看书P111页-112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是指经济上富有繁荣;“民主”是指政治是人上享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文明”指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达到较高水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二)同绘小康蓝图
活动3:阅读教材P112-113中的材料。

(1)说一说: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2)谈一谈: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社会风气不是很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生活不够好,民主法制不健全,公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没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公民精神风貌有待进一步提高。


1、从温饱到小康(历史性的跨越)
教师展示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问题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达到的小康水平?
[答:(1)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
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2)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

]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此,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问题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理想
活动6:联系教材P115中的材料,结合历史知识,说明人类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

中共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贡献战略任务。

]
2、和谐社会的内容
问题5: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答:(1)见上面活动6的答案(2);(2)(内容或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而且各项内容紧密联系、互相贯通。

它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指挥者。

3、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动工是和谐社会的享受者,更是建设者,只有动工着眼长远,又立足当胶,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应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努力奋斗!今天的学习,还使我们了解了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建设的目标。

了解党和国家制定这样的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为了使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使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