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 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 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 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实行专政,压 迫这些人,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对人民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 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 2006天津文综)1949年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 3、历史意义 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依据是( )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 )。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农村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主要内容: A.确立国家性质及其根本政治制度; B.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 A.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意义: 开创人民民主的新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奠定法制基 础。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2、历史条件
①军事基础: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理论基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必修三 ④组织基础: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2009年广东)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 )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解析]答案A。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 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 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 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 (2008广东)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证 [解析] A、C在《共同纲领》中已确立。B项在1956年三大改造 才完成。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选D。
意义
(2007年山东14) 右图是1956年版人民币10元券正面图 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情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
①1949年《 》规定实行。 》正式确认。
依据
②1954年《
实施
五个自治区:①到1958年内蒙古等自治区先后成立; ②1965年( )自治区成立。 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②保证了祖 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现代史阶段划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恢复经济 1949-53 过渡 恢复时期 巩固政权 时期 改造时期 1953-56 确立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1956-66 曲折发展 十年文革时期 1966-76 严重破坏 二年徘徊时期 1976-78 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 改革开放
内容
地位 意义
不同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间 发展
概况
职能
1949 初步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代行全国人大 年 确立 商会议的召开 职权 1954 正式 1954年《中华人民共 年 确立 和国宪法》正式确立 性质转变:人民 民主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 1956 新阶 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 职能转变:政治 年 段 党派实行‚ ‛ 协商、参政议政、 的方针 民主监督
材料:封建的剥削制度我们要废除,但资本主义的剥削 在今天还不能够废除……在目前中国之条件下,私有资 本主义剥削有若干发展是进步的。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的 经济下,在劳资两利的条件下,还得让资本主义存在和 发展几十年,这样对工人阶级好处多,坏处 少。 ——1949年刘少奇在天津工商界的谈话
(2006·北京卷1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 为了( )
(2012年广东卷 1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 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 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选C。一大召开前夕,即1954年之 前,排除B(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 D(1956年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A明显错误。
(2010年广东佛山市二模)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共领导下,继续作为 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 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解析]注意1954年这一特定时间,这一年第一届全国 人大召开,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协代 行人大职权的过渡状态从此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 组织继续发展它的积极作用。答案C。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标志
依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 》确认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 级人大。 ③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根本政治制度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重要体现。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政权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基石
法制建设 《 1954年宪法》 法律依据 政治建设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基石
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区、州、县)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A.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
B.实现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工商业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009年江苏)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 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 法性质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 治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