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平面几何讲义(上) 叶中豪

高中平面几何讲义(上) 叶中豪

高中平面几何(上)
知识要点
几何问题的联系和转化
比例线段与相似图形
共点线与共线点(梅涅劳斯定理和塞瓦定理)
三角形的“五心”
四点共圆及其判定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几何变换及相似理论
完全四边形与Miquel点
位似及其应用
例题和习题
1.已知H是△ABC的垂心,M、N分别是BC和AH的中点,直线MN交以AH 为直径的圆于点S、T。

求证:AT、AS平分∠BAC及其外角。

(10040601-2.gsp)
2.已知:ABCD是正方形,AE=AD,BF=BC,且∠EAD+∠FBC=90°,联结BE、EF,分别交AD于P、Q。

求证:PQ=QD。

(08012304.gsp)
3.已知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为AB、CD上的点,满足∠AED=∠BEC,∠AFD=∠BFC,对角线AC、BD交于O。

求证:OE=OF。

(07112501.gsp)
4.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对角线AC=BD,P是对边BC、AD中垂线的交点,Q是对边AB、CD中垂线的交点。

求证:B、P、Q三点共线。

(10041302.gsp)
5.如图,矩形ABCD中,EF∥AB,EF与对角线BD交于G点。

过E作ET⊥DF,
垂足为T;过F作FS⊥BE,垂足为S。

求证:S、G、T三点共线。

6.如图,设N是△ABC的弧BAC的中点,M是BC边中点,I是△ABC的内心。

求证:∠ANI=2∠IMC。

(09021701.gsp)
7.已知O是△ABC的外心,D、E、F分别是各边中点,R、r 为外接圆和内切圆的半径。

求证:OD+OE+OF=R+r。

(10040601-9.gsp)
8.已知:P是△ABC内任一点,EH∥BC,FI∥AB,GD∥AC,且三线共点于P,
AP交△ABC的外接圆于另一点Q。

求证:AP×PQ=EP×PH+FP×PI+GP×PD。

(10022801.gsp)
9.已知:AM是△ABC的中线,P是△ABC内一点,满足∠BAM=∠CAP,O、O1、O2分别是△ABC、△ABP、△ACP的外心。

求证:AO平分O1O2。

(10030801.gsp)
2
10.已知:G、O分别是△ABC的重心和外心,自A、B、C各作GA、GB、GC的垂线,围成△DEF,设G’是△DEF的重心。

求证:G、O、G’三点共线。

(10030801-3.gsp)(09101301.gs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