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

西方风景画的概述(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西方风景画的概述▲中国画家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致力于自身与天道的融合。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在山水画中体现自身的情感;西方画家则通过使用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绘画材料来体现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

同时,由于东西方所处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导致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起源:西方风景画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以后才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

在西方的美术史里,我们可以看到14世纪前半叶的意大利壁画,如锡耶纳市政厅的《善政图》,和15世纪初期尼德兰的抄本装饰画上,已经出现了风景在画面上占很大比重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的风景和早期的中国山水画同样的命运,只是作为人物的搭配。

真正没有人物登场的纯粹风景画最早是以素描等小画面形式出现的。

从15世纪起,风景在为人物画做了一个多世纪的背景后终于脱离这种陪衬的命运而走上了独立的道路,成为了独立的画种。

在德国画家丢勒的水彩画和阿尔特多费尔的油画中,出现不少风景画,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风景刻意的描绘。

但这时的风景画也不是很成熟,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则要等到了17世纪的荷兰。

荷兰的著名画家维米尔、霍贝玛对风景画的发展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时,在风景画繁荣发展的同时又产生海景画、夜景画、街景画等分支。

当时的一些意大利的画家还描绘了理想中的恬淡的田园风景,这与中国山水画家所追求的“心中的天地”有几分神似。

此外,法国的普桑等人也在风景画中配置很多古代的神话人物作为点缀。

在西班牙,格列柯、委拉斯贵支等大师也留下不少传世的风景画名作。

直至18世纪,英国出现了伟大的康斯太勃尔,才使风景画取得了决定性发展。

他学习荷兰画家的风景画,采取直接描写自然的写生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久就影响到法国的印象主义画家。

透纳最初也受荷兰画家的影响。

19世纪的画家还注意表现高山、大海及晚秋、晨雾等前人不曾描绘过的自然景象。

以柯罗为首的法国巴比松画派,开始采取自然主义的态度来表现风景。

19世纪后期,由于印象主义画家的努力,风景画获得明暗和色彩的微妙谐调,并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门类,到此完成了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到完善。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思想支配和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古典时期那种严谨写实的风格,推开了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大门。

这个时期一般都概括称之为古典时期,写实性极强。

随着风景画的发展,不同的风格及表现手法逐渐涌现出来。

譬如英国的水彩,法国的印象主义以及巴比松画派,都在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理解。

印象派的画家更是为了真实的现实世界呕心沥血。

西方风景画在创作中分为古典与现代,也分为薄和厚两种不同的画法。

近现代的的风景画创作往往较为随意,不象古典时期那样循规蹈矩,画法也发展为多样,所创作的作品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美学角度: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

因此,西方的画家就不会有中国画家的精神境界。

他们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形成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

如诗人但丁所言:“……你的艺术,距上帝只差一个等级”。

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如此追溯一番就不难理解西方艺术的写实性。

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

当然,也是西方风景画的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

这就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忠实、并接近于自然。

在了解了他们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他们笔下刻绘的真实的自然,也就可以领会了。

这是与中国的山水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美的认识,表现在艺术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创作理念:西方风景画多强调对景写生,在现实中感觉大自然,依靠丰富的色彩,细微的光感表达一种真实存在的自然风光,以此表达自身对自然和世界的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追求的是尽最大量的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摹自然的景色。

甚至寻找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形象、更有效的表现自然,这种创作方法最基本手段是不断的观察自然,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变化和不同,这一点尤以印象派表现的更为彻底。

对于“神”的理解,西方风景画是逐渐认识到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就追求“神”的起点不同。

这主要是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创作的理念不同,所以体现在画面上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这是基于两种不同美学思想的创作态度。

▲表现手法:西方画家在描绘眼中的事物时,是将它们当作“面”来理解的。

“面”对于塑造形体要优于“线”,“线”表现的较为抽象,而“面”似乎要具象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更容易让人理解。

西方风景画家为了靠拢真实的世界,在艺术实践中选择了这种造型手法。

这样也就决定了采用不同的造型手法,表现出的将会是不同的视觉效果。

西方风景画的湖光山色都是由一个一个的“面”组成,通过对“面”的使用增强画面的体积感和真实感,因此西方风景画仿佛比中国山水画要厚重,也就比中国山水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观。

西方的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

所有这些就是为了更完美的表达出作者的视觉感受。

油画技法就是把各项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

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画家熟练地使用油画材料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并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西方风景画家在作品的造型上贯彻自己的美学思想,充分利用油画的特性极力展现大自然的瑰丽。

真实的再现大自然一树一草,油画的特性有利于作者反复的修改,长时间的观察,然后逐渐深入的表现自然景色。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更接近自然,而不是单纯为了对象的“神”,而对对象的“形”有所忽略。

它的造型特点简言之就是写实性,充分表现色彩的细微变化,以及光感、质感的不同,在画面上营造一种真实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空间角度:西方风景画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中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所以,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的认识,即科学的空间,并不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

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风景画中的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而不是像中国山水画家那样浑然一体。

他们的笔下并不像中国山水画家笔下的空间那样穷极宇宙、变幻无穷。

尽管在表面上接近于自然,却在心灵上没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终究是徘徊在自然与内心之间,为自然景观所园囿。

当然,西方风景画并非单纯的自然的翻版,同样带着个人的感情基调。

▲色彩角度:油画在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

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表现的是身和仙境。

后来,许多著名的画家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单一的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他们逐渐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并直接描绘。

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的现实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

这样就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早期的作品只是对不同的物象、不同的质感、不同的色彩进行描绘。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们对光的认识逐渐深入,以及光与色彩关系也了解的较为深刻,因此这时候西方风景画的色彩表达更为丰富。

通过莫奈、西斯莱等人的作品我们大致可以看到西方风景画对色彩表现的细致和美丽。

▲表现形式:“用笔”是中国画家创作和鉴赏的一个标准。

与此不同的是,油画的笔是扁头的,这样绘制出的“宽线”正是西方画家以面造型的起点。

和东方画家使用的工具相同的是,这种工具也是极具弹性的。

在早期的的风景画中,笔触的应用并不是很明显的。

后来,随着画家们对油画艺术的表现功能要求的提高,笔触才逐渐应用的广泛起来。

同时,西方风景画的创作始终是围绕自然的色彩展开,并因此而发展。

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在古典,还是近代,对于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如何去理解表达这种变化和感觉,一直是西方风景画家的创作方法及目的。

随着技法及理论的成熟,西方风景画家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达逐渐全面。

体现在作品中也就千姿百态。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我们熟知的风景画作品。

可以说,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西方风景画的特点,从中让我们感悟到中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色,同时,也让我们从视觉上体会到西方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西方风景画的代表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康斯太勃尔《干草车》霍贝玛《林间小道》《日出·印象》莫奈,法国19世纪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与《干草垛》等。

《干草车》康斯太勃尔,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长期在家乡研究农村景色,画了许多素描、油画习作,然后进行创作。

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与学院派虚构呆板成了对照。

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有很大启发作用。

《林间小道》霍贝玛,17世纪荷兰画家。

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该幅作品体现了西方以焦点透视为主要构图方式,从中体现了中西方的不同的图式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