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风景画演变

西方风景画演变

一,端倪: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风景画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在日常活动中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便是和自然打交道。

人们在注意自然之后,开始了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于是在比较早期的绘画中出现了风景画(如庞贝壁画)。

由于宗教势力对人们的探索思想的禁锢,大多数艺术都被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所取代,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对神的崇拜,社会的现实使得风景画在欧洲历史的一个相当长时间里鲜有作为。

这种状况直至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所转变。

文艺复兴开始后,人们逐渐把人的价值从宗教中独立出来,并得到肯定,欧洲人向希腊人学习民主,也像优秀的先民一样开始研究自然,于是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画家们的自然认知能力和技法表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画历史画的天下,虽然也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题材(如勃鲁盖尔),而基本面貌仍是以画人物的主题性创作为绝对统治地位的,而风景内容的绝大部分出现在主题性绘画的背景中,只有极少数独立出现的风景画。

达芬奇创作出第一幅独立的风景画,一幅开阔的风景素描,这位对自然有着极大兴趣而且博学的画家以超乎常人的热情描绘自然的一草一木,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素描。

在这些众多的描绘植物,山川,水流的画中,透露着一个心灵纯净的人对于自然的无限兴趣和一种超乎个人的大气与浑成,这在以后的伟大的风景画家中也是屡见不鲜。

如果说意大利南方对于风景发生兴趣,而在那时候并未画什么完整的风景画,只是更多的去描绘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植物的话,那么无独有偶,在北方,丢勒也以同样的热情,如达芬奇一样描绘植物,动物,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耐心和兴致勃勃致使他用尽心思细致地描绘一株植物。

作为西方水彩画的鼻祖,丢勒画了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幅水彩风景画。

这幅风景画显然与他描绘植物,动物的绘画一样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并不考虑将其出售,因为那时的画家并不以此题材为生,真正的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到十七世纪出现。

二,源起:十七世纪——职业风景画家的出现十七世纪在欧洲大陆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它开始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真正走上了欧洲历史舞台的序幕。

新兴资产阶级的艺术趣味与工业发展导致的社会分工直接导致了绘画面貌的巨大变化。

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纷纷独立出来,并且各自得到充分发展,由于社会的需求,形成了最初的美术品市场,美术商业化的局面出现。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欧洲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风景画家,最早期的代表是扬·凡·戈延,代表作有《河上要塞》,《埃延附近的莱茵河》,这些画尺幅较小。

那时还没有实景写生,而作品却是基于对自然景物的细心观察的,那种逼真细致的画法是适合当时买主的口味的。

荷兰风景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鲁依斯达尔和他的学生霍贝玛,这些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描绘的风景给人以亲切真实的感觉,体现了常人生活中的情致,可以说风景画家的情趣与欣赏者是一致的,由于是对于现实景致的感情而必然导致对画家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因而那时的风景画家主要的精力便用在努力增强技艺,以描摹现实中的情致而无更多的追求,这与其他地方和后来很多画家有所不同。

同时由于这种状况,第一批风景画家们为风景画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技术经验。

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并不以风景画为主业的画家——维米尔,他的著名的《台夫特的风景》就是一幅十分精致的迷人的作品。

同时期的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普桑与洛兰共同开辟了法国风景画的辉煌开端。

与荷兰画派的小景不同,它们的颇有气势的宏大场面深具古典的内涵。

普桑的风景画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深沉而肃穆,因而有了更多的哲学意味,画面的崇高的精神倾向使之有了深厚的历史感。

作为历史画背景的风景在古典绘画中往往显得概念,不如现实中的鲜活,不像以后很多风景绘画作品中描摹得那样真实与接近生活,然而正是由于古典对于共性的描绘使之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走向了人性崇高的一面,即走向神性,这与以后的走向现实,走向人性,走向人性方方面面的艺术倾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十七世纪是欧洲美术史上肖像画的顶峰时期,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伟大画家都是画人物的。

他们也都会画一些独立的风景画,而且品质相当可观,正如前面提到的维米尔。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荷兰小画派的风景画家们大多是一种对现实景物的兴趣而创作的,伦勃朗与他们不同,对于油画语言的深刻追求,及对聚光效果的迷恋,使他的风景画看上去很有舞台的效果,这种状况也开始了一个正由古典向现实过度的历史时期。

然而与伦勃朗人物画的深度性格刻画有所不同,他的风景油画精神内涵不多,更多的是抒情。

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还有数量众多的风景素描,这些素描材料多样,有铜版画,水墨画,粉笔画等。

这些素描充分说明了伦勃朗的现实主义立场。

它们就是现实中的普通景物,而且被画得那样朴实,平易近人,没有任何的造作的痕迹。

那种基于对普通生活的热爱而产生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来无数的画家。

与伦勃朗齐名的肖像画大师委拉斯贵兹偶尔的几幅风景小景画得非常平实,功力平隐地发挥了应有的水平,除了技法之外并没有更多的价值,比之人物画更罕有情感的流露。

在当时,一位名气更大的画家鲁本斯,却满怀兴趣地用他旺盛的精力创作着杰出的风景画,这些完全出自个人兴趣的作品比起他许多订制的创作更有一些真情流露。

他对于树木的有力地描绘显露了一个杰出的素描大家的功力和才气,一种生命力充满了画面。

可以说鲁本斯的风景画比之他的其他任何绘画都是毫不逊色的。

十七世纪风景画在历史上充分地展开了,然而现实主义刚刚开始,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发挥,这种丰富和完善要到后来漫长的时间里由其他出色的艺术家去继续。

三,发展: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在欧洲历史上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之后,浪漫主义的倾向露出了端倪,后来蔓延到文化的各个角落。

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伟大时代,也是英国风景画繁荣的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浪漫主义的一大特征,与大诗人华兹华斯相对应的,是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和透纳,他们以形象的绘画歌颂着自然。

一个作为民间画家,一个作为官方画家,对于传统有着不同的态度,透纳这个一心想要赶超洛兰的皇家美术学院的画家,把古典的风景带入了浪漫主义精神,而与洛兰不同的是宁静和平的理想精神,被另一种崇高所取代了,它是力量的体现,色彩的光辉,运动,情感的激烈倾泻,他画自然力量中最暴力的一面,与早期画家格列科有着精神的共通。

他打破了理性主义,把浪漫主义推向了某个方面的极致。

与透纳不同,乡间的画家康斯泰勃尔只想画现实中的景致,而不去创造太多的想象因素。

他的这个做法延续了自荷兰小画派的第一批风景画家及鲁本斯那样的人的兴趣。

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技法上,以使得欧洲人的手在风景上越画越灵活,越画越精彩,从而确立了风景画家的地位,并且这种技法上的发展,也为此后的更多可能性提供了方便。

比康斯泰勃尔更具浪漫主义气息的是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

他的浪漫主义理想比之洛兰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过多虚幻的浪漫主义的倾向,使得他的画面既少了古典的深沉厚重,也少了现实主义的朴实的厚重。

作为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的杰出代表,描绘心中所见景物,而难免舍弃了其他更加珍贵的东西。

四,繁荣:十九世纪的风景画艺术大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艺术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个艺术走向多元与自觉的时代。

在那时,艺术甚至可以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同时对于艺术自身的真谛的讨论也异常火热。

艺术家有更大的自由去按自己的意愿画画,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法国新古典主义的画家们,坚持历史画的创作,独立的风景画甚少,仅有的风景画作像大卫的风景小景,使我们想起委拉斯贵兹。

与新古典主义的安格尔针锋相对的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

他的名画《希阿岛的屠杀》中的背景就是受了英国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影响的,鲜活的色彩,运动的笔触。

此时,景物本身已不是画家关注的重心,而是借以表现绘画语言与内心情感的载体。

继浪漫主义之后,反对官方艺术的矫揉造作和子虚乌有,现实主义诞生了,代表人物库尔贝,十分坚定地以强有力的创作维护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以把现实主义中的景物原搬不动地画到画面上为己任,创造出一大批逼真厚实的风景画,将油画的写实技艺带到了一个新的程度。

在这儿,艺术的求“真”态度压过了一切。

除库尔贝以外,现实主义另有两位重要的风景画家:米勒和柯罗。

他们又和当时的一个著名风景画团体——巴比松画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米勒除了画大量的农民题材的人物画之外,也画了不少油画,色粉画和素描的风景,始终贯彻着现实主义的立场,在对一景一物的仔细描绘着,朴实的语言透露着朴实的情感,这让我们想起了伦勃朗,而他把这种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到了一个更高的地步。

他感情的真诚厚重与库尔贝的一丝不挂的求真心态和杜米埃的有力的批判精神,共同造就了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深度。

在这里,由十七世纪的荷兰开始全面展开的现实主义绘画,在此走向了成熟。

与这些现实主义画家有些不同的柯罗,虽然画法上仍是以实景写生为主,但是其深厚的古典绘画理念却让这个独树一帜的风景画家达到了更丰富的内涵,而与先前的普桑,洛兰并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

柯罗一开始学习的是古典绘画,继之走向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个人性情与文学修养的影响下,画面产生了诗意,产生了理想的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由于长时间的实景写生,观察和描绘,柯罗的手法已十分有印象主义的感觉。

因而柯罗是十九世纪一位举足轻重的大画家。

他画的风景,有古典的宏伟,大气和稳定,又有现实主义朴实的手法和情感,同时还存在着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到他晚期的作品越来越明显,著名的《梦特枫丹的回忆》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着轻柔的诗意的作品。

他的无功利的创作态度也使得他的作品少了经济繁荣时代浮华的印迹。

与柯罗关系密切的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卢梭,细心地描绘自然的真正形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悠然状态,却又不失庄严。

另一位巴比松画家杜比尼,手法已十分接近印象主义,总的来说巴比松画派的成就并不是很高,然而他却是那个工业时代的人们厌倦都市,回归自然的一个代表。

在欧洲历史的许多个时期我们都可以看到在一个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条件下,风景画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人们喜爱的一个画种,以满足物质充裕之后的精神需要。

现实主义不仅仅发生在法国,而且波及世界各地,这里不便赘述法国之外的一些重要风景画家。

俄罗斯美术也在十九世纪达到繁荣,其中有四位著名风景画大师:萨甫拉索夫,希施金,库茵芝,列维坦,萨甫拉索夫的风景画与另三位一样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情调。

大概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寒冷和民族情感等原因,他的画充满了凄凉的静穆的意境,这在代表作《白嘴鸭飞回来了》中便有很好的体现。

这与列维坦的风景画不谋而合。

希施金严肃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使得他的森林风景完整而大气,树木的伟岸似乎映射了画家的人格。

库茵芝的画则偏向浪漫装饰。

俄罗斯风景画的审美情趣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