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丰田生产方式)丰田式生产管理(Toyota Management),或称丰田生产体系(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社长大野耐一创建,是丰田公司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它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精益生产( Lean Production)管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给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名称。
丰田生产方式又称精细生产方式,或精益生产方式。
目录[隐藏]• 1 丰田式生产管理简介• 2 丰田式生产管理的起源和理念o 2.1 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正确结果o 2.2 发展员工与事业伙伴,以为组织创造价值o 2.3 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组织型学习的驱动力• 3 丰田式生产管理:不降低成本就无法提高利润• 4 丰田式生产管理哲理的理论框架• 5 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关键原则• 6 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四大规则•7 把握TPS的几个要点•8 丰田式生产管理:工人如何学习规则•9 推广和应用丰田生产方式的思考•10 丰田式生产管理案例分析o10.1 案例一:日本邮政:导入丰田式生产管理o10.2 案例二:TPS在广州丰田有限公司的运用[1]•11 参考文献[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简介美国《商业周刊》2003年第一期评选出世界十五位最杰出经理人,日本首家税前盈余超过1兆日元(87.4亿美元)的企业———丰田,其社长张富士夫(Fujio Cho)名列榜上。
在日本经济被人形容为“处在黑洞看不见曙光”之际,张富士夫此时能获选,具有典范的意义与价值。
张富士夫认为,日本要脱离困境,无论是制造、服务业或者是政府,唯一的良方就是打破传统产业(部门)藩篱,也就是要改变僵固思维模式,引进“丰田式生产管理”。
通过塑造丰田式生产管理的企业文化,张富士夫领导这家世界第三大的汽车厂,建立全球制造和销售系统,成绩亮丽,创下净利达46亿美元,销售额比前一年同期增长15.4%为657亿美元,并满怀信心宣示:“要实现全球年销售量600万辆的目标”,“要从现在全球10%占有率提升至15%”。
[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的起源和理念TPS的灵感来自美国,而不是来自丰田自己的汽车生产过程。
丰田的代表团到美国访问,研究美国的企业。
他们首先参观了福特汽车公司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汽车厂。
尽管当时福特汽车是行业的领导者,丰田代表团发现福特使用的很多生产方法,并不是很有效率。
令代表团最为震惊的是大量的库存,和在大部日子,工厂各部门的工作量并不平均。
不过,他们在访问Piggly Wiggly超级市场时,看到Piggly Wiggly只会在顾客购买货品之后,才重新进货,代表团从而得到启示。
丰田实践从Piggly Wiggly学习所得──减少存货.存货的水平只足够其雇员使用一小段时间,然后重新订货。
这是典型的“即时生产”(JIT)。
而低库存水平是丰田生产方式的一个关键的结果。
TPS背后的理念是杜绝浪费,因而不再需要库存。
基本原则是“丰田模式” (The Toyota Way),概述如下:[编辑]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正确结果•建立无间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使用「后拉式制度」以避免过度生产•平准化:工作负荷平均(工作要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而不是兔子那样)•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一开始就重视品管的文化•职务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使用视觉控管,使问题无从隐藏•使用可靠的、已经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以支持人员及流程[编辑]发展员工与事业伙伴,以为组织创造价值•栽培彻底了解并拥抱公司理念的员工成为领导者,并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栽培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重视公司的事业伙伴与供货商网络,挑战它们,并帮助它们改善[编辑]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组织型学习的驱动力•现地现物:亲临现场查看以彻底了解情况•决策不急躁,要通过协商以共识为基础,彻底考虑所有可能选择,快速执行决策•透过不断地省思与持续改善,以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不降低成本就无法提高利润成本中心型以计算或实际的成本为中心,加上预先设定好的利润而得出售价,其公式为:售价= 成本+利润在供应< 销量时,在垄断产品时可以如此定价售价中心型在供应>销量时,以售价为中心,当市场售价降低时利润随之减少,其公式为:利润= 售价-成本缺乏改善意识的企业属于此类型,市场好时有较高的利润,市场差时大幅度下降利润中心型在供应>销量时,以利润为中心,当市场售价降低时,成本也必须下降以获得的利润(目标利润) 不会减少,其公式为:成本= 售价-利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浪费?不增加价值的活动(如:生产过程改变零件尺寸、形状或功能,非价格) 是浪费;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但所用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丰田式生产管理目的就是取消那些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即降低成本。
[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哲理的理论框架丰田式生产管理哲理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
“两大支柱”是准时化与人员自主化。
准时化(JIT-Just in time)生产。
即以市场为龙头在合适的时间、生产合适的数量和高质量的产品,JIT需要以拉动生产为基础,以平准化(LevelingSystem)为条件。
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对本工序在制品短缺的量从前道工序取相同的在制品量,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平准化是指工件的被拉动到生产系统之前要进行人为的按照加工时间、数量、品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排序,使拉动到生产系统中的工件流具有加工工时上的平稳性,保证均衡生产,同时在品种和数量上实现混流加式运动,起到对市场多品种、小批量需要的快速反应和满足功能。
人员自主化是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
生产线上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而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同时将质量管理溶入生产过程,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
“一大基础”是指改善(Improvement)。
改善是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基础。
这里的改善是指这样的含义:①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
在工作、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②消除一切浪费。
丰田式生产管理哲理认为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
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努力不断消除。
③连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是当今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
它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关键原则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关键原则归纳如下:一、建立看板体系(Kanban system)。
就是重新改造流程,改变传统由前端经营者主导生产数量,重视后端顾客需求,后面的工程人员通过看板告诉前一项工程人员需求,比方零件需要多少,何时补货,亦即是“逆向”去控制生产数量的供应链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能节省库存成本(达到零库存),更重要是将流程效率化。
二、强调实时存货(Just In Time)。
依据顾客需求,生产必要的东西,而在必要的时候,生产必要的量,这种丰田独创的生产管理概念,在80年代即带给美国企业变革的思维,现已经有很多企业沿用并有成功的案例。
三、标准作业彻底化。
他们对生产每个活动、内容、顺序、时间控制和结果等所有工作细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例如装个轮胎、引擎需要几分几秒钟。
但这并不是说标准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工作人员发现更好更有效率的方法,就可以变更标准作业,目的在于促进生产效率。
四、排除浪费、不平及模糊等。
排除浪费任何一丝材料、人力、时间、能量、空间、程序、运搬或其他资源。
即排除生产现场的各种不正常与不必要的工作或动作时间人力的浪费。
这是丰田生产方式最基本的概念。
五、重复问五次为什么。
要求每个员工在每一项任何的作业环节里,都要重复的问为什么(Why),然后想如何做(How),以严谨的态度打造完美的制造任务。
六、生产平衡化。
丰田所谓平衡化指的是“取量均值性”。
假如后工程生产作业取量变化大,则前作业工程必须准备最高量因而产生高库存的浪费。
所以丰田要求各生产工程取量尽可能达到平均值,也就是前后一致,为的是将需求与供应达成平衡,降低库存与生产浪费。
七、充分运用“活人和活空间”。
在不断的改善流程下,丰田发现生产量不变,生产空间却可精简许多,而这些剩余的空间,反而可以做灵活的运用;相同人员也是一样,例如一个生产线原来六个人在组装抽掉一个人,则那个人的工作空间自动缩小,空间空出来而工作由六个人变成五个人,原来那个人的工作被其他五人取代。
这样灵活的工作体系,丰田称呼为“活人、活空间”即鼓励员工都成为“多能工”以创造最高价值。
八、养成自动化习惯。
这里的自动化不仅是指机器系统的高品质,还包括人的自动化,也就是养成好的工作习惯,不断学习创新,这是企业的责任。
这点完全如松下幸之助所说:“做东西和做人一样”,通过生产现场教育训练的不断改进与激励,成立学苑让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反应越快越精确。
九、弹性改变生产方式。
以前是生产线上(line)作业方式,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组装,但现在有时会视情况调整成几个员工在一作业平台(Cell)上同时作业生产。
NEC的手机制造工厂,因为需同时生产二十几种款式手机,所以激活机器人并无法发挥效率,他们就采用上述方式,一桌约三、四个员工作业,来解决现场生产问题。
[编辑]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四大规则蕴涵在丰田式生产管理之中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可以用四条基本规则来概括。
这些规则指导着每一产品和服务所涉及的每一项作业、每一处衔接和每一条流程路线的设计,实施和改进.这四条规则如下:规则一:所有工作的内容、次序、时间和结果都必须明确规定。
规则二:每一种客户-供应商关系都必须是直接的,发送要求和得到回应的方式必须明确无误,非“是”即“否”。
规则三:每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流转路线都必须简单而直接。
规则四:所有的改进都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的方法,在尽可能低的组织层面上进行。
这四条规则要求,企业的各种作业、衔接和流程路线必须能够进行自我检测,以自动发出问题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