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李商隐诗两首李商隐【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自主收获】一、认识作者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

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二、了解背景《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辉煌。

《马嵬》(其二),对杨贵妃马嵬之死,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

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明皇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地揭示出来。

三、积累词语1.近义词辨析①爱好与嗜好“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

“嗜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②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③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④赔偿、补偿37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

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2.解成语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

里:内部。

指学习要切实。

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易误:入情入理:合乎常情和道理。

)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出言无状:说话没有礼貌。

焚膏继晷:点起灯继续着白天(干的事)。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或学习等。

膏:油脂.焚膏:指点油灯。

凤凰于飞:指凤和凰比翼双方。

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四、积名句①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③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⑦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合作探究】一、熟悉课文1.《锦瑟》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本分析1.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2.《马嵬》(其二)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两句?结合其表现手法和在诗中的作用,分析其成为主旨句的原因。

三.阅读鉴赏1.《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一首,它的用典较多,请赏析其在表现人物感情上有何作用。

2.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至今已历千载,人们谈笑之,咏叹之,而立意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把罪责归于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

那38么,李商隐《马嵬》(其二)一诗又是如何评价此事的呢?【巩固练习】一、语言表达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马嵬.(wéi)惘.然(wǎnɡ)宵柝.(chè)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C.栩栩..(xǔ) 金钗.(chāi)痴.心(chī) 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茫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是()(1)现代自然科学是研究单个的食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无坚不摧自以为是B.不只坚不可摧自以为是C.不止坚不可摧自行其是D.不只无坚不摧自行其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5.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着惋惜伤感的情绪。

请你针对“夕阳”写一段感悟性的话,表达积极或达观的情怀。

(不少于40个字)二、阅读鉴赏39[黄钟]人月圆·客垂虹(元)张可久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又描绘出一个怎样的游子形象请分别进行简要概括。

答: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答:三、拓展延伸解读李商隐一目所能及的,仅是一池残荷。

枯黄卷曲的荷叶在秋风中瑟瑟地颤抖。

一切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只有一种难言的哀伤。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是我读到的最沉痛的一首诗。

我常常在想他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

生于乱世,跨越了六个朝代。

科考落榜,沦为幕僚。

结篱王氏,却从此陷入了朋党倾轧的漩涡中,从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间,漂泊零落,潦倒而终。

二他的一生都不曾安稳过,我始终觉得他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看透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可他的血脉之中又生长着很蓬勃的欲望,像汩汩淌着的河水所散发出的水藻和淤泥的腥味,淡淡的,却又是固执的。

我总是能从他的无题诗中读到一种淋漓如江河流泻的生命体态。

那些诗大都写得颇为隐晦且已经朦胧。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华丽的罗帐,轻巧的团扇,艳丽的榴花,以及香炉里金色的灰烬。

他用这些凄凉的意境,掩盖了他生命中所有的感伤、迷离。

他将他的穷困与落魄寄托在这些耀眼的色彩中,两者强烈对比之下,我看清了他所有的失落与孤寂。

他是那么的骄傲,他不肯直言他的挫败,所以他只能将明明暗暗的忧伤融入一片绚烂的繁华之中。

让后人来捕捉那字里行间难言的情愫。

三我猜想,他常常独自徘徊在夕阳下,望着风起云涌的晚霞。

他的目光穿越如血的残阳,穿越黄昏时冗长的街道,穿越烈日下绿色的田野,穿越战场上的烽烟长河,穿越孤寂的月与40幽冷的山,穿越日深月沉的无常,穿越隐隐约约的悲喜,呜咽成苍凉的笛声,撒落了一地的碎片。

当最后一缕残光隐没在无边的黑暗时,他便低低地吟着那首《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四他的一生是极其痛苦的。

我固执地认为,中国历史上的诗人没有一个有他那种深重的忧伤。

他的痛不同于李煜,他没有李后主那么寥廓的层面去绝望;也不同于李清照的那些闲愁;更不同于柳三变的繁华落尽的悲凉。

他一生漂泊,一生落魄,所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空漠漠的哀愁,他的世界是空旷而孤独的,和谁也没有关联。

而这种痛苦才是最致命的,因为他连惋惜的资本也没有。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大概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诗了。

于是,一切定格,秋风扫落叶,残酒、残花、残阳、残烛,跟着这样的夜一起沉沦,沉沦在他的天地里。

五昨日的他,只是历史的匆匆过客;今天的我们,也不过是明天的沧海桑田。

时间,会冲淡一切。

正如哲人所说:“生存即是苦难,活着即是炼狱,我们无处可逃,于是寻找天堂。

”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属于他的天堂。

可惜追求到的却是苦涩的情感。

他踏遍了每一寸土地也找不到他梦中的繁花似锦与地老天荒。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想我终于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

【点评】李商隐的诗难解,主要是因为李商隐这个人的神秘。

文中,作者用其独特的视角来审视这位颇具争议的诗人,来追寻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忧伤、孤愤、苦难、不幸,当然也有令人销魂的爱意,就是缺少欢笑、温暖、理解,甚至是亲情和友谊。

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李商隐诗两首【合作探究】一、熟悉课文尾联是对前三联的总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41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

难怪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

二、文本分析1.《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邈,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作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作政治诗来读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