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课件PPT
(五)根据受伤部位皮肤或粘 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与否:
1、开放性—— 皮肤或粘膜有 创口流血,深 部组织与外界 环境沟通者。
4、职业工种:工人、农民、运动员易 损伤。
二、筋伤病机
1、筋伤病理 (1)、急性筋伤:软组织出现细微撕裂、
部分断裂或全部断裂; (2)、骨错缝:关节骨端轻微错移和滑
膜的嵌顿。 (3)、慢性筋伤:组织变性、增生、粘
连、挛缩。
伤筋的病机
筋肉损伤 筋断裂 络脉受损 气滞血瘀
2.气血的病理
病理
络脉受损: 桡神经损伤——
垂腕畸形。
筋骨、关节病机
筋的主要功能是联属关节,络缀形体, 主关节运动。
筋骨强壮,则关节活动正常,筋伤则活 动功能障碍。
病理
肌肉损伤——肌挛缩。
三、筋伤的分类
(一)按受伤原因分类:
扭伤 挫伤 碾压伤
扭伤
任何关节由于旋转、 牵拉或肌肉猛烈而 不协调的收缩等间 接暴力,使其发生 超出正常生理范围 的活动,会使肌肉、 肌腱、韧带、筋膜 或关节囊补过度牵 拉,引起撕裂、关 节错隙。
病机
气虚——全身或某一脏腑、器官、组织 出现功能不足和衰退的病理现象。疲 倦乏力、语声低微、呼吸、气短、胃 纳欠佳、自汉、细轻无力。
气脱——气随血脱,本元不固。突然 昏迷,或醒后又昏迷,目闭口开,面 色黄白,呼吸浅促,四肢厥冷,二便 失禁,脉微弱。
伤血—外力伤及经筋血脉,以 致筋伤出血或瘀血停积
(2)、间接暴力
损伤在远 离外力作 用的部位, 在传达力 作用的部 位。
(3)、肌肉强烈收缩
损伤在肌腱附着 点,如跟腱断裂, 髌韧带撕裂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断裂。
(4)、持续劳损—累积性损伤。
持久过度用力:某些 体力工,运动员等。
被迫强迫体位:与生 理体位相反的工作、 生活习惯。
他病继发:偏瘫、畸 形继发。
挫伤
直接暴力作用 于人体引起的 闭合性损伤, 轻则局部血肿 瘀血,重则肌 肉、肌腱断裂, 关节错缝或血 管、神经损伤。
裂伤
由锐器切 割或钝器 打击所致 皮肤及皮 下组织裂 开的筋伤。
碾压伤
钝性物体的推 挤压与旋转挤 压直接作用于 肢体,造成皮 下及深部组织 为主的严重损 伤,常形成皮 肤的撕脱伤。
《中医筋伤科学》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 1、掌握筋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2、熟悉筋伤的定义。 3、了解筋伤的病因病理。 4、熟悉筋伤的分类。 5、教学重点、难点:筋伤的临床诊
断及治疗 。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中医筋伤学:
是研究人体筋伤病因、病 机、诊断、辨证治疗和预防 的一门临床学科。
慢性筋伤——常由急性筋伤失治,或 为持续劳损所致,特点是:病 程长,局部肿胀、疼痛、功能 障碍等症状缠绵不休。
(四)按受伤的程度分类
1、撕裂伤:某一部 位筋的部分撕裂损 伤,如踝关节扭伤。
2、断裂伤:某一筋的全部断裂伤,如跟 腱断裂,腕关节离断。
3、骨错缝:某 一关节的微细错 位,如腰后关节 紊乱。
2、风寒湿邪侵袭:痹症。
伤后风湿病:损 伤后感受风寒湿 邪,使急性筋伤 难愈,或使慢性 筋伤加重。
落枕、肩周炎。
(二)、内因
1、年龄:小儿筋膜较厚而富有韧性, 不易损伤;老年人筋膜缺乏韧性, 易损伤。
2、体质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
3、解剖结构:先天畸形,发育不良, 力学薄弱环节易损伤。肩关节易劳 损。
(三)脏腑病机
肝主筋,肝血充足,则筋得濡养。 脾主肌肉、四肢肉,脾健运则肌肉 充养。脏腑与筋有着密切的联系, 局部筋伤疾病也会影响脏腑,出现 机能失调,表现出临证候。
经络病机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及调节各部功能的通路,有运行气血, 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
筋伤致经络受损,经络阻塞,气血运行 不通,不通则痛则肿;筋肉失养,则筋 痿。
《素问.五脏生成篇》: “诸筋者,皆属于节”。 “筋气之坚结者,皆络 于骨节之间”。可见古 人认为筋即为在关节部 附着的有形之物。
相当于现 代医学的软组 织。
第二节 筋伤的病因病机
一 、筋伤的病因 (一 ) 、外因 1、外力伤害 (1)直接暴力—外力直
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如 挤压、 挫伤等;
(2)、间接暴 力—损伤发生在 远离外力作用的 部位;多为扭伤、 撕裂伤。
(二)按受伤时间分:
新 鲜 性 筋 伤 ( 新 伤 ) —— 受 外 力 作用后发生病并立即就诊者, 2~3周以内。
陈旧性筋伤(陈伤)——新伤失 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复作,2~3 周以上;或持续劳损所致。
(三)按发病过程分类
急性筋伤——多为突如其来的暴 力所致,特点是有明显的外 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功 能障碍明显。
筋的定义
筋——主要指: 人体的皮肤、皮 下浅深筋膜、肌 肉、肌腱、腱鞘、 韧带、关节囊、 滑膜囊、软骨、 周围神经和血管、 椎间盘等非骨性、 非内脏的组织。
定义:
凡因各种急性外伤 或慢性劳损以及风 寒湿邪侵袭等原因 造成的人体筋的损 害,统称为筋伤。
“伤筋动骨”说明 筋与骨的密切关、炎症蔓延、循 环障碍 ,产生新的临床症状。
病机
⑴气血津液病机:
伤气——外伤致人体气机运行失常
气滞——气血流通发生障碍。外无肿形,自觉 疼痛范围较广,痛无定处,体表无明显压痛点。
气闭——气血错乱,气为血壅,气闭不宣。出 现一过性晕厥,昏迷不省人事,窒息、烦躁妄 动,昏睡困顿。
血瘀—全身血流不畅或因溢脉外,局部有离经之 血停滞。局部肿胀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点 固定不移。面色晦暗、皮肤青紫,舌暗、瘀斑, 脉细或湿。
血虚—体内血流不足。面色不华或萎黄,关晕目 眩心悸,手足发麻,心烦失眠,爪甲色淡、唇 舌苍白、脉细乏力。
血热—积瘀化热或肝火炽盛,血分有热。发热、 口渴、心烦、舌红绛、脉数或高热昏迷,血肉 腐败成脓。
(1)、急性筋伤:经脉受损,气血阻于 脉里,或凝于脉外,形成气滞血瘀之证。 (2)、开放性筋伤:经脉受损,血溢脉 外,离经之血过多,可出现气虚血脱之 证。
(3)、慢性筋伤:表现为气虚血瘀、气 血虚弱证候。
病机
【病理表现】 一、解剖的变化:筋裂伤、筋断、关节 错隙。 二、组织血肿、水肿、粘连与变性。 三、骨赘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