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在人口转型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 间上的非同步性,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年龄 结构。布鲁姆和威廉姆森将年龄结构划分为三 个阶段:高少年儿童抚养比时期、高劳动年龄 人口比时期和高老年抚养比时期。在高劳动年 龄人口比时期,社会负担率相对较轻,生产性 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 。这一阶段具有的人口生产性就如同经济增长 的一个额外源泉,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在两 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成本低廉;二是消费率低而储蓄率高,为 高投资提供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的“老龄化”的浪潮不仅席卷 所有发达国家,也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 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按照联合国标 准,中国在新千年伊始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 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是6.96%,2001年为7.1%)。如 前所述,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中高收入阶段,但人口 转型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 阶段。这表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
➢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下降是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而发展中国家 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医学的巨大进步和粮食生产技术和分 配系统的改善。这些改善主要是先进医疗医药技术和粮食生产技术从发达国 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的结果,而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显著的必然联系。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三)中国的人口转型
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历史上,最早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的当属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殖力比土地的 生产力要大无数倍。人口在食物供给 充足的条件下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 活资料受土地收益递减律的制约只能 按算术级数增长,因而生活资料的增 长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除非采取 某种强有力的措施抑制人口增长,否 则就难以维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平衡。
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对于一个根据个人偏好程度而构成的商品系 列,每个合乎理性的人都试图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商品的相关价 格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当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人口生育率的分析时, 孩子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从而使消费者(家庭)对于孩子的 需求,就像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一样,成为一种经济的、理性的选 择。
在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的情况下,养育孩子的收益低;妇女教 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的增多,使生 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而 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 子本身的扶养费和教育费都大幅度提高。 在收益低而成本高的情况下,对孩子的 需求就比较少,因此发达国家人口出生 率较低。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但是,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时间过长,我国的人口迅速老龄化,目前老年人口占比 迅速上升,劳动人口占比下降,“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五、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根据联合国的界定,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就标 志着一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了。
“人口红利” 对中国经济发展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施了严格的 “一胎化”人口政策,致使我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从而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 上升,劳动力资源丰富,致使劳动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同时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保持 30%以上的高水平上。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红利因素对中国GDP的增长做 出了很大贡献,中国GDP中有超过1/10是由于“人口红利”因素所创造的。
尽管人口陷阱模型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它所揭示的人 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却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 实际状况的理论概括,从根本上纠正了不顾经济发展 条件,放任人口增长的做法。而制定有效的控制人口 政策则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选择。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四、转型中的人口红利
人口转型过程中有一个阶段的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布鲁 姆和威廉姆森将这种作用称为“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 )。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如果某个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增长的进程中恰好处在这样一个最富有生产性 的人口年龄结构时期,人口红利的窗口就会打开
东亚经济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在非常显著的程度上是因为人口红利在发挥作用。据估算, 在1970—1995年间,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人口红利贡献的经济增长约在1.5%—2.0%,占 其稳态经济增长的1/3—1/2。
第四篇 发 展 要 素
第四篇 发展要素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十二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发展 第十三章 技术进步与创新 第十四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 第三节 人力资本形成
第十一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 •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保持在低水平上,已经进入了人口
转变的第四个阶段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中国人口转型的突出特征:“未富先老”
按照人均GDP,中国目前处在中高收入阶段,如 上所述,人口转型应该处在第三个阶段。但是 中国人口转型已经进入第四个阶段。与我们处 于同组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还在快速增长, 我们把它们称为“未富未老”。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所期望得到的孩子数目与家庭收入成正 比,与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成反比,与孩子的价格成反比。在此可以用数学式来表达 这些关系:
Cd=f(Y,Pc,Px,tx)(x=1,…,n) 其中,Cd是对存活孩子的需求(在低收入社会,应考虑到婴儿死亡率很高)。Y 是既定的家庭收入水平;Pc是孩子的净价格(等于抚养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孩子的 预期收益);Px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tx是相对于孩子来讲,对其他商品的偏好 程度。 培养孩子的成本包括: (1)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 (2)孩子的教育费用和抚养成本 孩子的预期收益包括: (1)孩子将来可获得的收入 (2)孩子将来对老人的赡养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评价 马尔萨斯人口论假定不符合事实,主要批判有两点: 首先,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这种 作用足以抵消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阻力。 其次,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率有 正向的联系,认为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增加。但是 在实际中的情形则完全不同。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人口学家把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图11-1 人口转型阶段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
第一阶段(19世纪以前) • 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率非常缓慢。这个阶段基本上反映了19世纪以
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第二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 • 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增长迅速。这个阶段发生
而发达国家目前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但已经 达到高收入阶段,我们称之为“先富后老”。 而我们国家是经济还未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人 口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了。把这种特征称为“未 富先老”。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二、人口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家们从家庭人口出生率的微观决策角度来说明人 口转型第三阶段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所在。他们将传统的 新古典主义消费者行为理论作为模型分析的基础,并以 经济学原理和最优化原则来解释家庭规模的选择。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图11-3 近十年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数量与占比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中国超前老龄化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卫生保健条 件的持续改善,使得人均寿命显著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卫生统计,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6.1岁,其中男性74.6岁,女性77.6岁。
中国在1949—2014年间,撇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特殊时期,基本上经 历了人口转型的后三个阶段
图11-2 1949—2014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增长率(‰)
资料来源:2009年数据来自《1991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以后数据来自国 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库。
其次是政策所致。中国在1980年开始实施一胎化政策,到2016年放开到二胎,这意味着一胎 化政策实施了35年之久,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过快。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造成不利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下降;(2)劳动力短缺导致 工资上涨,削弱企业竞争力;(3)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 率;(4)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不利于科技创新。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在正常(新古典)条件下,可以预期:
Cd Y >0,即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
<0,即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
Cd Px
>0,即相对于孩子,其他的商品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
<0,即相对于孩子,对其他商品的偏好越大,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
通过上述的微观理论模型,我们就可以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 出生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了
•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与失业 • 第三节 人力资本形成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一、发展阶段与人口转型
➢ “ 人 口 转 型 ” ( demographic transition)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 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 率的稳定人口的过程。
➢ 由于人口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 率,所以当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同步一阶段(1950-1960年代) • 经历了人口出生率很高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因此人口增长
率较高,平均保持在2%以上,即处于人口转型的第二个 阶段
第二阶段(1970—1990年代) • 经历人口死亡率继续下降但人口出生率下降得更快,带来
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呈现出人口转变中的第三个阶段的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