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授课教案

外科学授课教案

第一篇外科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了解外科学发展简史、外科学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成就
掌握学习外科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古代外科学和外科学的发展及我国在外科领域成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如何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学习方法
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
外科学的范畴
四、教学内容:
1.讲授内容:
①外科学简史
②外科学范畴
③学习外科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2.讲授要点:
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疾苦
②贯彻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
③狠抓“三基”教育,较好坚实外科基
五、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
裘法祖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
六、复习思考题
外科疾病的基本形式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三基”指什么?如何抓好坚实的外科基础?
我国在外科领域中有哪些成就?如何学习外科?
第二章无菌术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掌握基本概念。

掌握手术人员、手术区的术前准备,术中无菌原则。

了解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和手术室的管理。

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无菌的观念和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灌输无菌的观念和基本概念。

2、难点是术前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

三、教学内容
1、无菌术的发展史。

2、有关无菌、消毒、抗菌的基本概念。

3、术前准备和术中无菌原则。

4、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手术室的管理。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无菌术,消毒,灭菌法。

试述手术人员、手术区的术前准备。

试述术中无菌原则。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1.了解机体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的意义。

2.熟悉酸碱平衡失调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3.掌握外科水、电解质失调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机体正常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水钠代谢异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体内钾代谢异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代谢性酸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

四、教学内容
1.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渗透压及电解质含量的意义。

2.体液代谢失调。

3.酸碱平衡的失调。

4.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1.试述等渗性缺水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试述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3.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调的临床处理原则有哪些。

第四章输血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1.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2.了解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方法。

3.了解血液成分输血和血液增量剂的使用。

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2.难点:输血并发症的诊断、治疗。

四、教学内容
1.输血的作用: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

(2)增加血液携氧功能。

(3)提高血浆蛋白的浓度。

(4)增加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

2.输血的适应证:
(1)出血800毫升以上(成人)。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3)严重感染。

(4)凝血功能异常。

3.输血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反应;
(5)心力衰竭;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传染疾病。

4.自体输血
(1)自体输血的三种方法;
(2)自体输血的优点;
(3)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5.血液成分输血
(1)血浆成分;
(2)红细胞;
(3)白细胞、血小板等。

6.血浆增量剂
(1)右旋糖酐;
(2)6%羟乙基淀粉代血浆;
(3)6%羟乙基淀粉电解质平衡代血浆;(4)血定安等。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1.输血有哪些作用?
2.输血有什么并发症?如何预防和处理?
第五章外科休克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1、了解休克的病因分类和病理变化。

2、掌握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方法: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2、难点是病理变化。

四、教学内容
1、休克发生的病因和基本病理变化。

2、常见休克(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1、休克的基本病理变化。

2、休克的分类和分型。

3、常见休克的治疗原则。

第六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1 .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

2.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指标及血气分析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诊断意义。

二、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诊断及处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

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2.难点:①如何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②如何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做出早期诊断。

四、教学内容
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常见病因、临床诊断指标(包括心血管、肺、肾、胃肠、肝、血液、脑的诊断指标)。

在处理急重症时应有整体观点,进行全面诊断,重视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尽可能及早纠正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流和缺氧。

并应加强循环功能的监测,包括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

防治感染,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包括有效抗生素的选择,以及病灶的清除。

注意改善全身情况,避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功能。

及早治疗任何一个首先发生的器官衰竭。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成人呼吸窘呼吸窘迫,烦躁不安,PaO2<60mmHg,面罩高浓度吸氧辅助呼吸不能改善低氧血症。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呼气末正压呼吸机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呼气末正压值一般以5~15cmH2O为宜,>20cmH2O会影响循环功能,氧吸入浓度在使用呼吸机开始时可用100%纯氧,但应逐渐降低至≤40%,以防高浓度氧对肺的损害。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1.在急重症时如何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
2.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标准是什么?
3.较高水平的PEEP(>20cmH2O)对循环功能有何影响?其机理如何?
第七章麻醉
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教学目的及重点
1.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用药原则,麻醉前准备的基本要求。

2.了解麻醉前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准备的内容及意义。

3.了解ASA分级和某些特殊病情的麻醉前准备。

二、教学方法: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用药原则,麻醉前准备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麻醉前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和对麻醉与手术耐受能力的估计,麻醉前禁食禁饮原则,常用麻醉前用药。

2.难点:特殊病情如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病人的麻醉前准备,麻醉前准备程度与麻醉手术安全性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1.简述麻醉的概念,临床麻醉工作任务,麻醉学的发展与现状。

2.麻醉前准备,包括麻醉前诊视病人并掌握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

3.举例说明麻醉前准备的重要性及与麻醉手术安全性的关系,如高血压病人麻醉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急诊胃饱满病人的麻醉前处理的必要性及麻醉技术选择原则;禁食禁饮的原则和要求等。

4.麻醉前用药,重点讲常用药物种类、作用机理、代表性药物,常规给药种类、剂量与途径等。

五、教具:多媒体幻灯片与参考书籍和文献
六、复习思考题
1.试述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2.麻醉前禁食禁饮的重要性及时限要求。

3.常用麻醉前用药有哪些种类,举出各自的代表性药物。

4.高血压病人麻醉前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