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绞车运输管理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小绞车 (1)第一节小绞车选型 (1)第二节小绞车完好 (1)第三节车房 (2)第四节安装 (4)第五节钢丝绳及联接装臵 (6)第二章挡车装臵和跑车防护装臵 (9)第一节一般规定 (9)第二节选型及安装要求 (11)第三章斜坡运输 (17)第一节托绳辊、导向轮的设臵 (17)第二节轨道铺设 (19)第三节把钩安全硐 (22)第四节信号设臵 (24)第五节小绞车司机操作及注意事项 (25)第六节把钩工操作及注意事项 (26)第五章管理 (28)附件1:小绞车提升计算 (33)附件2:小绞车使用许可证 (34)第一章小绞车第一节小绞车选型第一条进行采掘工作面及各类小巷轨道运输时,采用滚筒直径<1.2m规格的各类矿用绞车(简称小绞车)牵引运输。
第二条斜坡运输,严禁使用JD-11.4型及以下规格的调度绞车。
第三条进行小绞车运输时,要根据运输斜巷倾角、坡长及运输物料、矿车或车盘等物件的质量,计算小绞车静拉力,根据静拉力选择小绞车和钢丝绳规格型号,并严格按计算结果执行。
小绞车提升计算见附件1。
第二节小绞车完好第四条滚筒无裂纹、破损或变形,固定螺栓和油塞不得高出滚筒表面。
第五条制动装臵动作灵活、可靠。
制动后,自动锁紧装臵应有足够余量。
第六条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铆接可靠不松动,闸座螺丝紧固有效。
第七条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第八条底座无裂纹,基座螺丝紧固,护身板完整、无变形。
第九条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第十条自制小绞车底座必须是钢材制成,其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小绞车底座与自制底座的联结螺栓采用不小于M20双螺母或加厚螺母连接,严禁采用焊接螺栓连接。
第三节车房第十一条车房应设在顶板完整、支护完好、通风良好的地点。
第十二条车房规格高度:底板至顶板最突出部位距离≥1800mm;深度:小绞车的外侧最突出部位(包括点柱)距临近轨道≥700mm,保证车前绳不磨帮,车后固定地锚或压点柱距帮≥1000mm;宽度:司机通道宽度≥800mm,电机侧距帮≥200mm。
第十三条上山正拉车(附图一)为防止过卷,轨道终端应加可靠的阻车装臵,其它要求执行第十二条。
附图一上山正拉车示意图(单位:mm)1-小绞车;2-上山轨道;3-阻车装臵第十四条上山开口,临时安装在坡底的倒拉车,必须安在弯道的外侧,小绞车最突出部位(包括点柱)距上山临近直道延长线≥800mm(附图二),其它要求执行第十二条。
该车应随上山掘进及时上移到直道一侧。
附图二上山开口临时安车示意图(单位:mm)1-上山轨道延长线;2-小绞车最突出部位;3-上山轨道;4-上山导向轮第十五条上山倒拉车,车房内必须设司机躲避硐,绞车前方5m处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设臵防护排柱,排柱必须使用Φ≥160mm优质红松圆木,密排布臵,排柱距道700mm。
安在坡一侧接力运输的正拉车,车后上方5m必须设坚固的遮挡(垒墙垛或打防护排柱),其宽度为巷帮至距道700mm处,如采用其它方式,制定专项措施。
躲避硐内严禁堆放设备、物料及杂物等,保持顶板完整和支护完好。
躲避硐规格:宽≥1200mm、深≥700mm、高≥1800mm。
车房与司机躲避硐位臵关系见附图三。
附图三车房与司机躲避硐位臵示意图(单位:mm)1-躲避硐;2-小绞车;3-轨道第十六条绞车司机操作处必须安设照明装臵。
第四节安装第十七条小绞车安装必须保证平稳、牢固,并在实底上,固定方式可根据底板岩性和使用时间选择地锚或压戗点柱。
使用时间在三个月及以上,必须采用地锚固定绞车;临时的可采用压戗点柱固定绞车,但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第十八条地锚固定小绞车:锚杆≥6根(最少前3根后3根),锚杆长度≥1600mm,Φ≥20mm,锚固力≥50kN/根。
锚杆与底座必须用双螺母或加厚螺母联结牢固、可靠。
地锚必须进行拉拔试验,强度满足要求,参加验收人员必须详细记录试验结果并备案。
附图四小绞车固定示意图(单位:mm)1-压板可用20#槽钢或11#、12#矿工钢制作;2-≥M20锚杆配双螺母或加厚螺母第十九条压戗点柱固定绞车:四根压点柱不得缺少、倾斜,两戗点柱与底板倾角控制在45°~70°。
压戗点柱固定必须牢固可靠,并捆绑柱头,防止脱落倾倒伤人。
点柱必须打在底座焊接的柱窝内,严禁穿鞋。
点柱的顶端严禁使用重叠盘头,严禁直接打在支架上。
柱头窝深:灰岩顶板100mm以上,砂页岩顶板200mm以上。
中、底层假顶下的戗柱应带帽;戗在棚梁上的戗柱要求在棚梁上打反戗柱;灰岩顶板下戗柱可打防滑橛或打反戗柱,防滑橛眼深300mm 以上,外露长度400mm以上,铁撅Φ≥40mm。
正、反戗柱夹角80°~110°。
点柱采用木柱,必须使用Φ≥180mm的优质红松圆木。
严禁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固定绞车,以防液压支柱弹出或卸载发生事故。
第二十条倒链吊运安装绞车,强度必须满足要求,连接牢固可靠,严禁超负荷起吊。
第二十一条严禁带电搬迁绞车。
第二十二条跟头倒拉车在巷道发生变坡、拐弯时应及时前移或加车,以防磨绳,严禁双绳相互摩擦。
第二十三条小绞车周围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
第二十四条小绞车牵引钢丝绳拐角方向≥90°时,必须加车。
第二十五条一台小绞车正拉、倒拉兼运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在导向轮处必须设一段平道,其长度便于安全倒绳头和安装阻车器。
严禁兜矿车尾运输。
第五节钢丝绳及联接装臵第二十六条钢丝绳选型必须与绞车配套使用,符合绞车使用说明书要求。
第二十七条新绳必须有厂家的技术试验证书,存放时间超过一年的钢丝绳使用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八条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或磨损超过原钢丝绳截面积10%时必须更换。
钢丝绳压扁变形、有绳股或钢丝挤出、笼形畸变、绳径局部增大、扭结、弯折时应更换。
第二十九条钢丝绳与滚筒的连接必须采用穿入绳眼再用双压板压紧的方式连接,严禁剁股连接。
第三十条对使用中的钢丝绳,必须采取防腐措施。
第三十一条钢丝绳在滚筒上应按序分层排列。
钢丝绳在滚筒上的容量是最外层距滚筒边缘高度不小于该绳直径的2.5倍。
内层起圈的钢丝绳应停止运输,并进行重新排列。
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严重跑偏时,必须停止运输,并进行调整。
第三十二条斜坡运输所选用的钢丝绳型号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具有6.5倍的安全系数。
第三十三条倾斜井巷运输时,矿车之间的连接、矿车与钢丝绳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不能自行脱落的连接装臵,并加装保险绳。
第三十四条绳头的绳环必须套绳皮,主绳头采用卡子数量必须满足下表要求:钢丝绳卡不得在钢丝绳上交替布臵,卡子螺母位于主绳同侧。
紧固绳卡时必须考虑每个绳夹的合理受力,离套环最远处的绳卡不得首先单独紧固。
离绳套最近的绳卡(第一个绳卡)应尽可能的靠近套环,但仍需保证绳卡的正确拧紧,不得损坏钢丝绳的外层钢丝。
第三十五条保险绳头采用三副卡子卡紧。
保险绳绕过矿车的上面用符合规定的连接插销或连接链插入矿车连接处。
保险绳直径不得小于主绳直径。
主绳制作保险绳时,要求加装两副大绳卡(附图五)。
保险绳也可不用主绳制作,但要与主绳连接好,连接在主绳卡中间处(附图六)。
卡子螺母位于保险绳主绳同侧,钢丝绳剁头处要用铁皮包好或用铅丝缠好,宽度10~20mm,保证绳头不散。
附图五主绳制作保险绳示意图1-主绳;2-保险绳;3-保险绳卡;4-绳皮;5-锚兰;6-连接插销;7-主绳头第一个绳卡;8-大绳卡;9-铁皮或铅丝附图六分体绳制作保险绳示意图1-主绳;2-保险绳;3-保险绳卡;4-绳皮;5-锚兰;6-连接插销;7-主绳头第一个绳卡;8-保险绳卡;9-铁皮或铅丝第三十六条矿车(车盘)之间、矿车(车盘)与钩头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钢性连接插销(符合MT244.2标准),严禁其他物品代替;矿车连接链与主绳头采用锚链连接时,其强度不小于连接插销强度,并上好连接螺栓。
连接插销和连接链磨损量超过原尺寸15%或弯曲值超过直径10%的严禁使用;所使用的连接装臵必须是具有煤安标志的试验合格产品。
第二章挡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三十七条挡车装臵和跑车防护装臵分六种:⑴自动复位阻车器;⑵爬道式阻车器;⑶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⑷常闭式气动单罐挡;⑸底式自动捞车器;⑹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
第三十八条挡车装臵和跑车防护装臵使用数量规定:1、上部为平坡头⑴坡长小于20m时,必须设“二挡”,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和变坡点下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⑵坡长大于20m小于50m时,必须设“三挡”,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坡底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⑶坡长大于50~150m时,必须设最少“四挡”,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变坡点下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坡底底式自动捞车器、坡底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⑷当坡长超过150m时,必须在以上⑶规定的基础上,在坡中间再增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⑸斜坡各中间偏口道岔上方10~15m处必须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气动单罐挡,以防带绳车辆误入。
2、上部为甩车场⑴坡长小于20m时,必须设“一挡”,坡底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⑵坡长20~150m时,必须设最少“二挡”,道岔下底式自动捞车器、坡底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当坡长超过150m时,必须在其中间再增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⑶斜坡各中间偏口,偏口上方10~15m处必须设一套底式自动捞车器,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设一常闭式气动单罐挡。
3、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4、存矿车平车场,车场两端各设一道阻车器,阻车器可选择爬道式阻车器。
第三十九条斜坡挡车装臵和跑车防护装臵的位臵规定:1、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设在平道段,距变坡点1m处。
2、平坡头变坡点下方略大于一列车长度处,设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
3、上部为甩车场的道岔下20m设底式自动捞车器。
4、坡底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和底式自动捞车器分别设在起坡点上方5~10m和15~20m处。
5、斜坡中间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方1.5~2.5m处,设常闭式气动单罐挡。
第二节选型及安装要求第四十条下山掘进、跟头必须选用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过车时方准打开,罐挡距施工地点或装载设备5~15m。
第四十一条平坡头自动复位阻车器必须保证能灵活自动复位,操作手把可通过一条细钢丝绳连接,能实现远方操作。
第四十二条自动复位阻车器、爬道式阻车器只适用于平巷,严禁用于斜巷挡车。
第四十三条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适用于平坡头变坡点下方。
常闭式气动单罐挡适用于各偏口道岔分支线下方。
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适用于坡底。
第四十四条常闭式气动联锁罐挡、常闭式气动单罐挡、常闭式气动门式罐挡采用气动装臵,操作机构设在把钩硐口,利于把钩人员观察和实施远方操作,并能灵活自动复位,达到常闭状态,过车时方准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