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的三类结果显示方式(第三种特殊)
血液分析仪检测标本后,结果显示通常有三类形式:数据、图形(直方图)和报警(图形、符号或文字)。
正常情况下,前两种显示将对医学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种结果显示形式。
(一)数据
凡是可向临床报告的检测参数,一般均以检验报告单的形式显示,可按原样和特殊格式打印,向临床发出或传送结果。
检测项目的内容主要是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各类血液分析仪特色检测参数。
紧挨检测结果的数据旁,多显示相应参数的参考值。
对于超出参考值的检测结果,通常在其旁加上符号(↑表示增高或↓表示减低),或用颜色(如红色表示增高,蓝色表示减低)加以醒目突出(海力孚血液分析仪采用比较形象的↑↓方式)。
对于无法直接报告的结果,也有相应的符号提示。
有报警或结果异常的参数,经检验人员复核、最后确定后,可发出报告。
(二)图形
血液分析仪常用的图形有2类:直方图和散点图。
1.直方图
(1)白细胞直方图: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在35~450fl范围内将血细胞分为3群。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的左侧高陡,通道在35~95fl,为小细胞群峰(主要是淋巴细胞);最右侧峰低宽,通道在160~450fl,为大细胞群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包含中性杆状核细胞和中性晚幼粒细胞);左右两峰之间较平坦区有一个小峰,为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个核细胞区,以单核细胞为主,也含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等)。
出现异常直方图时,常伴随相应部位的警报信号,异常直方图出现曲线形态改变的通常含义如下:
1)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可能有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未溶解红细胞、白细胞碎片、蛋白质或脂类颗粒。
2)淋巴细胞峰与单个核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原始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单个核细胞区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可能有未成熟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4)中性粒细胞峰右侧区域异常:可能中性粒细胞绝对增多。
5)出现多部位警报:表示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的异常。
(2)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直方图是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单个峰的光滑曲线,通常位于36~360fl范围,横坐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坐标表示不同体积红细胞出现的频率。
正常红细胞主要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可见2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胞,可能为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出现异常直方图时,常伴随曲线峰的增高降低、左移右移、单峰双峰,曲线宽窄,曲线起始高低、尾部抬高延伸等变化。
(3)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体积直方图是一个偏态分布的单个峰的光滑曲线,通常在2~30fl范围内,主要集中在2~15fl内。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常发生于存在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血小板聚集、红细胞残骸等。
2.散点图
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由于应用光散射原理有较大不同,因此,即使是正常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的散点图表达形式也有明显区别。
通常,平面散点图只显示2维(X、Y轴)图像,而3维(X、Y、Z轴)图则显示立体图像。
在2维坐标系,横坐标(X轴)和纵坐标(Y轴)分别表示一种检测原理或检测角度的细胞信息,在坐标象限中的任何一个散点反映的就是X轴和Y轴的综合信息。
观察和分析散点图需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检测原理下,坐标上的散点所在象限平面图上的位置如:上下(高低)、左右、前后(可重叠)或散点群的疏密,均与相应类别的细胞外形、体积大小、内部结构、胞核胞质、颗粒数量等理化特性密切相关。
异常散点图包括病理性和非病理性干扰物质的影响,散点图需要结合临床和检验分析前、中、后仔细分析,作出合理的解释。
海力孚血液分析仪所采用的是彩色直方图的显示形式,能够直观地显示检测结果,帮助医生做出诊疗判断。
(三)报警
1.报警概念
至今,血液分析仪可靠的功能主要有3项:
①筛检和报告正常检测结果,此时,一般不出现任何报警。
②在仪器技术条件已开发成功并被权威医疗机构(如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并在仪器或实验室设定的检测项目规则内作出报告,此时也可无报警,但在多数情况下仍出现报警,以提醒检验人员密切注意已经出现的异常。
③如被检测的异常标本,不满足实验室已设定的各项规则,则仪器必然出现报警,此时,检验人员必须特别注意复核标本。
总之,检测结果出现报警,意味着仪器检测结果直接向临床报告的可靠性已经明显降低。
因此,对出现任何检测结果的报警,在没有复核确认或有效解释之前,不能直接向临床发出检测结果报告。
(1)报警来源:主要有检测结果超出实验室设定的检测项目参考值、复检标准、临床疾病标本异常和患者人群变异。
(2)报警有效性:仪器以参考方法检测结果作为标准,判断仪器检测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总效率(一致率或符合率)。
(3)报警形式:主要有图形、符号或文字3种。
仪器依据预先设定的检测数据、大小分布、图形等,作出全面分析和判断,对可疑的阳性检测结果用文字或图示的形式作出解释性、易于理解的报警信息。
如,用红色显示阳性(反之,绿色显示阴性)。
出现“阳性”或“错误”提示,可能确实是标本出现异常,因此必须根据实验室的规则,进一步仔细检查。
特别须注意出现WBC、DC、RBC、PLT、NRBC、RET及其相关参数的数量和形态异常的报警。
(4)报警内容:仪器报警的项目和内容是厂商和用户作出的定义,内容涉及检测对象年龄、性别、参考值、危急值、红细胞计数值、血小板计数值、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值、细胞形态或可疑的各种异常信息。
血液分析仪解释性程序是仪器依据检测数据、大小分布、图形的全面分析作出判断,提供易于理解的报警信息,用于对结果显示和信息的补充,提示浏览屏幕上报警信息。
对同样的内容,各仪器报警形式并不统一。
因此,要根据各仪器的操作手册,仔细理解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