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冷水溪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始终把质量和效益放在农业发展的首位,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大力普及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不断加大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第一章概况
冷水溪乡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

辖1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3万人。

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0.7亿元,财政收入178万元。

全乡生产总值2.5亿元,粮食作物播面1746公顷,水稻、玉米规X化栽培达90%以上,总产9721吨,较2009年9320吨增产4.3%,产值3754万元,同比增长5 %,其中夏收作物产量2226吨,秋收作物产量7495吨。

油菜播面150公顷,产量177吨。

完成肉类产量1252吨,畜牧业产值2540万元,较2009年2352万元增长7.99%元,其中大牲畜存栏4262头,出栏890头,;生猪存栏11080头,出栏10800头,能繁母猪存栏368头;山羊存栏2705只,出栏2724只;家禽存笼37300羽,出笼79900羽,禽蛋产量168吨;渔业产量76吨,产值80万元。

境内资源丰富,现建有四家大鲵驯养繁殖场,有“中华大鲵之乡”之称。

我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走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的农村经济工作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积极招商引资,引导、扶持、发展已经
成形的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并逐步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实现品牌战略。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抓好优质中药材、烤烟、生姜、畜牧、果业、水产五大产业,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并通过各种会议把这一思想贯穿于全乡各项工作之中。

第二章必要性分析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和应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党和政府当前所极为关注、推进的一项重大农村经济工作。

加快产业调整步伐是对乡情和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前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业化、产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农业仍停留在以量取胜的发展阶段,农业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于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标准化农业,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标准化,而且要求农产品加工技术、市场运作、经营方式标准化。

现代农业是生态农业,不仅注重经济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生态环境效益,降低资源消耗量,提高生态贡献率,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乡是个农业大乡,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农产品向特色商品的转化的目标,实现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突出农产品的地域特点,以优势特色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占领农产品市场。

以高效化提升产业水平,以生态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市场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对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目前我乡农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不稳定等问题,急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独特的立地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优势和特色上做文章,在提质和增效上下功夫,不断挖掘农业潜力,才能保证新一轮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此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极大的优化了行村乡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资源,从而拓宽农民的劳动收入渠道。

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第四章调整原则与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在提高经济效益高的农业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能实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强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依法保护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又要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发展高效替代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从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结构来看,农业内部结构发展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要想规避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重点是农业内部结构。

结构调整应遵循充分发挥区位、资源、
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大力发展“珍品、精品、旅游观光”农业的思路,统筹兼顾,多业并举,稳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程。

第五章工作内容和重点
5.1种植业。

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 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能实现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目前我乡大棚数量1917个,比调整前有大幅增加。

继续稳定小麦、玉米粮食作物面积增加以番茄、辣椒等为主的时令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大姜的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达到870亩。

5.2畜牧养殖业。

按照加快发展猪鸡产业,突出发展牛羊产业的思路,加大畜禽品种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畜禽饲养方式,积极引导农民与企业联合,目前已经种植桑园2635亩。

着力培育各种类型的养殖户(场),每年建成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小区1个,争取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

5.3林果业。

实施果树良种区域化栽培,引进和发展优质果品,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发展需要。

目前我乡有果园5416亩,新增加了300亩。

在调整过程中重点抓好以优良品种更替、高值嫁接换种、低产果园改造工程;以矮、密、早、丰生产模式为代表,综合配套生产、管理、保护设施的新果园现代工程;组织实施生态林果区建设工程。

5.4农业生态旅游产业。

我乡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大力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潜力,加快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二、三产业,吸引农民离开土地积极开展餐饮、娱乐、小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业,生态旅游可
开发空间巨大。

孙家夼村位于我乡中部,交通便利,气候贻人,环境优美。

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山有气脉,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符合我国传统的山水审美。

林地郁郁葱葱,以松林为主,原生植被好,林间野兔、野鸡众多;项目山地有的地势险要,有的造型奇特,有众多观景点;两山相挤,形成幽深的峡谷,太阳初深,云蒸霞蔚,形成难得的自然奇观。

年四季人气旺盛,特别是桃李争艳时,游人如织。

第六章保障措施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乡“三农”工作全局,必须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切实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6.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乡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把这一工作当作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

乡村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优化调整工作的计划任务落到实处。

6.2 加强宣传,搞好规划。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进一步提升。

在优化调整中,必须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首先要调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从传统的种养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全乡农业结构调整。

要注重发挥典型示X引导作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巡回宣讲,搞好示X推广。

特别是通过效
益分析、算帐对比,用农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的事实教育群众,消除群众的疑虑,引导群众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6.3 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积极争取市财政等部门的支持,逐步加大对我乡农业生产发展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农业生产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和问题。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库作用,推出适合民间投资的“短平快”的农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

6.4 加强服务,培育和扶持替代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关键是如何发展替代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确保农民收入有更大幅度地增加。

6.5 完善规X市场,壮大经济人队伍,以销促产。

以蔬菜、水产批发市场为龙头,各零售市场为依托多元发展,以便民、惠客为宗旨,树立大市场观念,建立开放式市场运作机制,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