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考官提问:1. 感染切口与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法有何不同答:感染切口皮肤消毒的方向是由外向内,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向是由内向外。
2. 铺好的四块手术巾是否可以移动?原则是什么?答: 可以移动。
原则是:手术巾只能适当的向外侧移动,不可以向内移动。
3. 如果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两遍消毒之间应间隔多长时间?答:应当间隔 1 分钟,或等到前一次消毒液晾干后再进行,以便于达到消毒效果。
4.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以手术切口为中心,周围至少15cm 的范围。
5. 铺好的四块手术巾如果在术中需要移动,应该如何移动?答:只能以切口为中心,由内向外移动;不能将手术巾向手术切口处移动。
6. 会阴消毒时常用的消毒剂是什么?答:碘伏或0.1%新洁尔灭(1:1000 苯扎溴铵溶液)。
7. 消毒常用0.5%碘伏,其优点是什么?答:优点是皮肤不过敏,应用简便,刺激性小,不需要脱碘,消毒效果较好。
8. 男性阴囊为什么不能用碘酊(碘酒)消毒?答:因为碘酊刺激性大,消毒作用不强,在对粘膜部位或给婴幼儿消毒时,都不能选用碘酊做消毒液。
9. 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是否需要备皮?答:需要备皮。
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 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
(胃大切手术)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自乳头连线水平以上、下至大腿上、中1/3 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
(阑尾炎)常见的考官提问:1. 刷手冲水时,为什么要保持手高肘低位?答:为了防止手臂的水流到手部,污染已刷过的手2. 手术刷手时,是否需要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为什么?答:不需要,刷手的过程主要是为了清洁消毒手臂,而不是达到无菌的要求;3. 肥皂水刷手时,特别要注意哪些部位的刷洗?答:特别要注意甲缘、甲沟、指缝及肘部的刷洗;4. 如果前一台手术为污染手术,再参加下一台手术前是否需要再次刷手?答:需要再次刷手。
5. 如果术者刷手时,衣裤明显溅湿,怎么办?答:需要更换手术衣,重新刷手。
常见的考官提问:1. 穿手术衣后,手术衣哪些区域要确保无菌无污染?答:从肩部到腰部的前面,两侧腋中线之间以及双臂的区域。
2. 如果术中肘部触及到没有无菌手术衣的巡回护士,如何处理?答:应更换手术衣或者戴无菌袖套以覆盖该部位。
3. 术中若两位手术者要更换位置,如何更换?理由是什么?答:背靠背转体换位。
因为术者胸前为无菌区,采用背靠背转体换位,避免可能的污染,符合无菌原则。
4. 一台清洁手术结束后,需要继续第二台手术,如何脱去手术衣和手套?答:在助手的帮助下,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脱手术衣时由助手解开腰带后,将手术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脱掉,然后右手将左手手套扯至左手掌指关节部,再以左手扯去右手手套,最后用右手指在左手掌部退下左手手套。
5. 在穿手术衣时,在袖口发现有一小破口,应如何处理答:更换一件手术衣,或者配戴无菌袖套。
6. 穿包背式手术衣时,应先系腰带还是先戴无菌手套?为什么?答:应先戴无菌手套,因为包背式手术衣的腰带系于腰前,是绝对的无菌区。
7. 完成污染手术后,还有接台手术时,是否需要重新刷手?答:需要重新刷手。
8. 戴好手套后,发现手套上有滑石粉该如何处理,为什么?答:应选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因其可引发化学性炎症影响伤口愈合, 造成组织粘连,所以必须进行冲洗。
常见的考官提问:1. 常用的内翻缝合法有哪几种?答: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以及荷包口内翻缝合法。
2. 手术结束后刀片和缝合针等器械应如何处理?答:应与纱布等废弃物分开,存放在回收锐器的容器中统一处理。
3. 常用的外翻缝合法有哪几种?答: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以及连续外翻缝合法。
4. 为什么缝合伤口时不能过浅?答:缝合过浅会留下组织间空隙,造成积血、积液,不利于伤口愈合。
5. 常用的单纯缝合法除单纯间断缝合法外,还有哪几种?答:单纯连续缝合法、8 字形缝合法以及连续锁扣缝合法。
6. 术中剪线时线头应保留多长?答:一般缝线线头应保留2mm可吸收缝线保留3〜4mm7. 当结扎处组织具有一定张力时,可选用哪种结扎方法?答:有张力时可选用外科结打结法。
8. 能否使用电刀切开皮肤?为什么?答:不推荐。
因为电刀造成的损伤,会使小血管凝固而导致皮肤缺血坏死或影响愈合,同时也增加切口疤痕。
9. 皮肤切开时,为什么需要绷紧皮肤?答:为了固定皮肤,这样切口可以更加整齐。
10. 执笔法常用于哪类切口?较长切口切开时,一般采用什么执刀方法?答:执笔法用于短小及精细的切口。
做较长切口时,一般采用执弓式。
11. 手术时刀片不慎折断,若未对患者造成损伤,应如何处置折刀事件?答:应立即寻找断端,将其拼合,查找是否有缺损;若有缺损难以找到,应在术中拍摄X 线平片,以确认没有进入患者体内。
常见的考官提问:1. 清创手术中,清理伤口时应尽可能保留哪些组织?(至少答出三项)答:清创时尽可能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组织。
2. 清创时如何判断组织失去活力?答:凡夹捏不收缩,紫黑色不改变或切开不出血的组织考虑已经失去活力。
3. 清创时特别要注意哪些组织有无损伤?答:要检查血管、神经、肌腱及骨骼有无损伤。
4. 头面部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具备什么条件可以一期缝合?答:通常头面部伤口伤后一般在24〜48小时以内者都应争取一期缝合。
5. 请指出清创术的最佳时间?答:清创术最佳时间一般是在伤后6〜8 小时之内进行。
6. 清创时什么情况下需要放置引流物?答:伤口深长,污染严重或损伤时间长的伤口应放置引流物。
7. 左前臂外伤10 小时清创后应缝合吗?是否需要放置引流条?答:伤后6〜8小时以内清创后一期缝合,绝大多数伤口能一期愈合。
如伤后>8小时,伤口污染较重,则清创后不必缝合,清创后需放置引流条,待二期缝合。
8. 清创的目的是什么?答:最大程度减少伤口的污染,为组织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9. 伤口处理结束后,如何预防破伤风感染?答:主要方法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拓展可能的提问:10. 能否使用电刀切开皮肤?答:不推荐,因为电刀的电损伤可能会因为小血管凝固导致皮肤坏死或影响愈合,也增加切口疤痕。
11. 术中剪线时可吸收缝线线头应保留多长?答:可吸收缝线线头应保留3〜4mm。
12. 皮肤切开时,为什么术者常常绷紧皮肤?答:为了固定皮肤,这样切口可以更加整齐。
三、常见的考官提问1. 上肢开放性骨折现场急救原则是什么?答:抢救生命,创口包扎,外固定。
2. 四肢绕扎止血带的部位常选择在哪些部位?答:上肢在上臂上1/3 处,下肢在大腿中、上1/3 处,手指在指根部。
3. 如果没有夹板类硬物,四肢骨折还可以如何固定?答:下肢骨折可以应用健肢固定法,将患肢与健侧肢体捆绑固定;上肢骨折可以利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于胸廓上即可。
4. 四肢骨折用绷带固定夹板时,为什么要先固定远折端,后固定近折端?答:可以防止患肢充血水肿。
5. 骨折固定的目的是什么?答:通过限制患者肢体活动,防止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等周围组织,从而避免继发性损伤,减少疼痛,便于抢救运输和搬运。
6. 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现场急救常用夹板、三角巾固定。
7. 肘部外伤大出血,止血带结扎的部位是?答:在上臂的上1/3 处四、考官提问1. 请叙述放松止血带的具体时间和方法?答:每间隔60 分钟放松止血带 1 次,每次放松止血带的时间为 3 分钟,松开止血带之前应该用手压迫住出血动脉的近端。
2. 手指外伤出血,用指压法压迫哪条血管可止血?并模拟演示?答:压迫伤指的指动脉,演示时: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患指根部两侧。
3. 现场急救开放性骨折,应用包扎术的目的是什么?答:现场包扎伤口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或者减轻伤口污染,另外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4. 应用止血带止血时,一般每隔多长时间放松一次?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多长时间?答:一般每隔60分钟放松一次;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4 个小时。
五、常见的考官提问:1. 为什么脓肿切开引流时要记录填塞的凡士林纱布块数?答:为了防止换药时遗漏凡士林纱布在脓腔内,使创面难以愈合。
2. 如何判断深部感染时脓肿已经形成?答:穿刺抽出脓液或影像学检查发现脓肿形成。
3. 脓肿切开术时由于原本就有很多脓液,因此并不需要执行无菌原则,对吗?为什么?答:不对,仍然需要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为了避免混合感染。
4. 脓肿切开原则是什么?答:切口要足够大,要考虑患者站立及仰卧时的最低位引流。
5. 经过关节的脓肿切开时一般采用什么切口,为什么?答:一般采用横行切口,因为纵行切口疤痕挛缩会影响关节活动。
6. 应在何时取出脓肿切口内填塞纱的引流纱布?答:应在手术后24〜48小时取出引流纱布,更换放置引流物引流。
常见考官提问:1. 肥胖患者手术后出现渗液,可能原因是什么?答:可能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
2. 手术切口一般分为哪几类?答:手术切口一般分为三类:1类切口为清洁切口、∏类切口为“可能污染切口”和川类切口为污染切口。
3. 健康肉芽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答:健康肉芽组织呈现粉红或红色,颗粒较小、均匀,分泌物少,触之易出血。
4. 若创面肉芽出现水肿,需用3%〜5%盐水湿敷,理由是什么?答:3%〜5%的盐水是高渗盐水,利用高渗盐水湿敷,可以减轻肉芽水肿。
5. 换药中发现伤口的肉芽过度生长,应如何处理?答:可将其剪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压迫止血。
也可用硝酸银溶液烧灼,再用生理盐水擦拭。
6. 气性坏疽切口换药,需要注意什么?答:换药时要注意隔离,换药后必须焚毁污物,器械特殊消毒。
7. 换药时发现伤口周围皮肤轻度红肿,可以用70%的酒精纱布湿敷吗?答:可以。
8. 拆线时为什么要提起线结,剪断新露出的缝线段?答:皮肤表面的缝线可能有细菌污染,这样抽线时可避免细菌污染线道。
9. 一般腋下、下腹部、会阴部切口术后第几天拆线?答:术后5〜7 天拆线。
10. 下肢手术切口一般术后第几天拆线?答:术后10 〜12 天拆线。
11. 阑尾切除术的麦氏切口,正常情况下应该术后第几天拆线?答:应该在术后5〜7 天拆线。
12. 换药过程中,发现伤口肉芽过度生长,应如何处理?答:可将其剪除,再用生理盐水擦拭,压迫止血,也可以用硝酸银溶液烧灼,再用生理盐水擦拭。
常见考官提问:1. 应用鼻塞法吸氧,有什么优缺点?答:鼻塞吸氧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不影响咳痰和进食。
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
2. 吸氧时为什么要应用湿化瓶?答:医疗用氧是纯氧,气体干燥没有水份;干燥的氧气会刺激病人上呼吸道粘膜,易引起病人不适,甚至导致粘膜损伤。
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给氧时需要使用湿化瓶。
另外,使用湿化瓶还可以看到氧气流量的大小,方便医师控制氧流量。
3. 从用氧的安全角度考虑,对氧气设备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答:需要注意防火、防热、防油和防震,即:要做到用氧的“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