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一夜之间,预调鸡尾酒撑起了整个酒行业的兴衰,成为酒行业中的“富豪”,进入了“黄金时代”。
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像以往的白酒巨头一样,不留死角的频频出现在电视荧屏的每个角落。
说起预调酒的兴起其实并非偶然,也花费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铺垫市场,预调酒的爆发其实是存在很大的必然性,也许爆发点略显偶然罢了。
如今,预调酒红遍全球,成为酒品消费新时尚,进入了预调酒的爆发性成长期与市场布局和渠道模式等战略部署息息相关。
但是,预调酒这个“新宠”着实给这个并不景气的酒行业带来了欣慰,恰巧引用以锐澳鸡尾酒冠名的同样比较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的一句口号:“奔跑吧,预调酒”。
文/苏永洪C OVER STORY封面文章预调酒:精美的大蛋糕预调酒的“黄金时代”正式上映,Are you Ready?当几年前锐澳(RIO)预调鸡尾酒频频出现在电视剧《爱情公寓》中时,没有多少人能预料到这种五颜六色的介于酒类和饮料之间的品类能掀起多大的风潮。
不过,在2014年的秋季糖酒会上,原本寥寥可数的预调酒突然涌现出20多个新品牌,瞬间引起了行业内外人士的热议和思考。
业内人士预测,预调酒的高增长至少将持续3年。
那么,预调酒是什么?为什么会火起来?如何在市场上操作运行的?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未来将会如何变化?引发了人们对预调酒的“人肉搜索”。
预调酒的起源预调酒由小到大,由开始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爆发性狂刷“存在感”,也确实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打磨。
预调酒迅速在国内酒行业市场崛起,也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做铺垫。
其实,预调酒的兴起也辩证地说明《羊皮卷》中的道理:“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垮。
”那么,对于预调酒你到底怎么理解?预调酒的全称是“预调鸡尾酒”,首先是鸡尾酒,属于alcopop的饮料,“鸡尾酒”又是以基酒佐以果汁、糖浆等辅料调制的个性化酒精饮品,这里不禁提起全球用量最大的基酒伏特加和朗姆酒。
相传世界上第一瓶真正意义上的预调酒诞生于1995年,一名风流倜傥的澳大利亚人在英国以独特的配方调制出了第一杯预调酒。
这种既柔和又刺激的混合酒,像极了年轻人矛盾、暧昧的心情,因而一经推出即为广大年轻的时尚族群所推崇,以至于成为一种新的酒吧、聚会文化。
到今天,预调酒已不再是一种酒类名称,而成为风靡欧美乃至世界的时尚文化。
目前,预调酒品牌在市场上有锐澳(Rio)和冰锐(Breezer)、拉蒂尔L O R D E E、V K(V o d k a K i c k原产英国)、吉伦达(GALLANTER)、蓝精伶(High Blue)、动力火车(Power Station)几大预调酒品牌。
我国预调鸡尾酒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主要出现在沿海发达城市的KTV、酒吧和休闲会所,属于由欧美品牌占据的高档消费行业。
2000年以后,更多国外预调鸡尾酒品牌如百加得、红广场等相继进入中国,同时,锐澳等部分国内品牌也开始探索和发展。
2005年以后,国内生产的品牌如百加得、锐澳等凭借较多的产品种类、时尚新颖的包装和适合国人需求的口味逐步显示出一定的市场规模。
2012年开始,预调酒开始迅速火爆起来。
春天来了以后?正是时势造就了预调酒的全球风靡,目前,欧美国家及日本市场预调酒发展日趋成熟,且已进入稳定增长期。
预调酒自产生以来在日本、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均得到了很大发展,2003年预调酒在欧洲主要的19个国家创造了销售奇迹,仅英国的销售额便超过了18亿英镑。
然而国内酒行业的多元化市场的变化使这类“时尚大咖”品种迎来了春天,并迅速进入火热的夏季,当然面对市场竞争也难逃秋风瑟瑟,盼只盼冬天的到来不会那么近在咫尺。
这就需要我们在春天埋下一个健康的种子,找到现在所面临的竞争中的问题一一克服才能茁壮成长。
由于预调酒具备“低酒精度、口味众多、饮用方便”等特征,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了消费者购买力的瓶颈,增加了消费者购买非生活必须品或新消费品类的可能性及购买力;并极度迎合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大大提高,并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消费人群的变化,年轻人成为主导力量,这种时尚、青春的酒类更加受到追捧,导致近年来预调酒的消费人群增长迅猛。
据中国酒业协会统计,预调鸡尾酒销售量已从2006年的近百万箱增长至2013年的近千万箱。
预计2014年预调鸡尾酒市场仍将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销售量有望达到1.5亿箱以上,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这也意味着,五年内预调鸡尾酒市场规模将增长十倍。
目前,国内预调酒市场仍在低基数下加速增长,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布局,行业蛋糕在竞争中不断做大,拥有渠道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据统计,预调酒去年销售量仅占酿酒行业总销量的0.12%,近两年爆发式增长的市场容量以及较低的进入壁垒,也吸引众多新竞争者试水预调酒。
作为市场先行者,虽然锐澳和冰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并不稳定,未来上下梯队品牌的流动将逐渐变大。
近年来,纵观整个酒类的销售情况,白酒利润节节败退,创新乏力,遇到了品类增长瓶颈是行业的共识;葡萄酒从增长中稳定下来,也许需要一个调整来解决行业混乱的问题;而表现最好的是啤酒,销售额和利润双升。
这样就已经很明显了,竞争来了?竞争是一剂良药凡是有市场的地方必然存在竞争,如何应对竞争,首先取决于如何看待竞争。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任何存在并生长的东西必然有推动其成长的“养料”。
预调酒最为新兴的品类之所以能成长,能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新品类,主要的推动力少不了的便是行业竞争。
竞争虽然是激烈的,但是它却是一剂良药,竞争会给品类整体带来快速的导入和容量的扩张,一个行业的良性竞争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有利循环,身处同一个行业便拥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共同把蛋糕做大,让品类更快形成,然后再去拼一拼各自的实力。
能者多劳多得。
预调酒市场的景气和火爆并不是亘古不变,这时候万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需要有居安思危、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大众消费观。
国内的预调酒市场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目前国内预调鸡尾酒市场基数仍然较小,去年其销COVER STORY封面文章售量仅占酿酒行业总销量的0.12%。
但中国预调酒市场自2011年以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在年轻消费群体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预调酒企业通过广告宣传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销售规模由2006年的近百万箱增至2013年的近千万箱,行业收入突破20亿元。
近七年来,预调鸡尾酒行业加速扩张的时期,新竞争者不断涌现,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迅速,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就竞争格局而言,中国预调酒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锐澳和冰锐形成了双寡头垄断局面。
2014年的糖酒会上出现的20多种预调酒印证了市场的趋势和竞争格局。
就品类竞争而言,预调酒面向的是年轻消费群体,其主要竞争对手将是啤酒品牌和传统饮料巨头。
作为啤酒及饮料的相关替代品,预调酒将切割部分啤酒、饮料市场份额,获得细分市场增量。
在预调酒市场加速扩张的近两年,我国啤酒行业和软饮料行业销售收入增速明显下滑。
再加上陆续有白酒加入预调酒市场,纷纷发力,竞争却非一般的激烈。
但是这时候也是考验品牌价值的关键时期,也是展现综合实力的较量。
那么如何在竞争中通过对市场的把握和渠道的拓展笑到最后?预调酒,该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大环境的不景气”这几个字已被说滥了,说点现实的吧,预调酒火起来了,但也少不了一番厮杀竞争,如何生存,你必须了解整个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准备好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市场转变,渠道相生纵观每个行业的发展之规律不难发现,市场的变化是相应渠道的衍生。
行业扩容,竞争中纷纷涌入,渠道和品牌将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领先者需要在渠道建设的速度和品类品牌化方面强化竞争优势。
作为一种时尚饮品,预调酒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目前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一线城市是预调酒消费的主力市场,并在逐渐进入高速成长期,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增速加快、时尚族群不断壮大。
预调酒行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培育期后开始迎来高速增长,消费群体加速扩张,未来市场容量的增长潜力巨大。
其实,预调酒的消费品行业属性,渠道竞争模式跟啤酒、饮料行业基本一致,产品价格弹性低,重复消费率高,因此行业竞争层面,渠道成为竞争的关键要素,但因为行业总体规模较小,行业最终发展会最后集中到一到两家龙头企业。
我国预调酒竞争格局已然形成,锐澳与冰锐相加市场份额接近过半,龙头地位巩固。
相比外资背景的冰锐,锐澳的宣传力度更强,知名度高,营销渠道管理方面也不输别人,通过全国平衡布局,商超、传统、夜店均有稳固基础,很多业内人士预测,锐澳将成为品类崛起的最大赢家。
这也正是应了行业专家的预测,现在两家独大的局面很难突破,尽管有很多品牌涌入,但是未来只有四五个品牌能够生存下来。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预调酒的渠道模式是什么样的?预调酒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明显区别于中国传统酒类形象。
它的生产对产区、工艺等的要求并不高,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行业进入壁垒较低,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依靠先发品牌认知和渠道终端占有。
所以,预调酒渠道普遍采用“区域代理+直销”模式,主销渠道为夜场、大型卖场,电商渠道发展迅速。
过去预调酒在夜场份额较大,也是重要销售渠道,现在的预调酒品牌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价格相对来说也较贵;随着消费群体不断发生变化,2011年之后,大型卖场及商超开始出现铺货,卖场成为预调酒目前的最主要渠道,并逐渐向婚宴、餐饮渠道拓宽。
另外就是利用了现在非常火爆的电商模式,“线下+线上”的渠道模式有利于预调酒走量,是进行全国化布局、抢占市场份额的最终目标。
总而言之首先企业要巩固现有线下销售渠道,积极扩展新的渠道,有利于产品向三四线市场辐射;其次,拥抱互联网,利用网络平台的大流量,实现线上增量。
再加上大量的植入宣传造势,市场就大大的打开了,这一点,锐澳鸡尾酒做得很到位。
但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钓鱼?酒水行业嘛,水深都知道,预调酒火起来以后开始闹“绯闻”了,说不上负面,谁叫这个行业确实是暴利行业呢!“暴利”的配角相对于整个酒行业而言,预调酒就是一个非常小的配角,然而就是这个配角赚足了银票和眼球,可谓是名利双收,高利润也成业界公开的秘密。
有人开始算账了,预调鸡尾酒都是用基酒调的,还要加入大量水稀释,添加的香精价格也寥寥无几,因此每瓶的生产成本也就三四元。
这些成本低廉的预调酒,进入超市等零售终端后售价摇身变成12元左右,到了酒吧等夜场则又翻了一倍。
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拥有锐澳品牌的上海巴克斯酒业公司毛利率分别达65.7%、72.2%和75.2%。
真是一个“暴利”的角色,上演了一场时尚青春的掠夺战啊!但是,无论在酒行业是不是主角,只要消费者买账那就能获得“金鹰最佳演员”称誉。
还是要啰嗦一句:切莫让奢华冲昏了头脑,预调酒发展到现在该面对的问题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