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论语》课件
君子慎其处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 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 “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 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 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 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 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大意就是:(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如果 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 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就可以从国库领取报 酬和奖金。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 鲁国人因此得救,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孔子的一个 学生叫子贡,他从国外赎回来了鲁国人,但却拒绝了 国家的报酬和奖金,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 愿为国家分忧。
孔子坐车去诸侯国游学, 经过一个村口时,看到两 个放牛娃正为什么事情争 得面红耳赤,孔子问他们 争辩的原因。一个男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 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 时候离人远。”另一个小 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是离 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 时离人近。 一个小男孩说: “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 看起来像个圆车篷大。到 了中午就看起来像盘盂一 样大,这不是远的时候小 而近的时候大吗?”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 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 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 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
不也愉快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 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 考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得。”
7、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 真智慧啊!”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 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译文)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 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孔子却批评他,说:“子贡做错了。从今以后,鲁 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 叫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落水者送了一头牛给子路作 为报答,子路接受了。孔子却称赞说:“从此以后,鲁 国人必定会去就落水者。”
启示
孔子认为,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 而子贡的做法,固然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 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 ’的要求。往后那 些赎了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 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 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 子路因为救落水者而名利双收,这样自子路以 后,大家遇到落水者,就会去救了。这个影响是 多么好啊。所以说孔子看事情看得深远啊!
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
•
鲁国之法:鲁人为 人臣妾於诸侯,有能 赎之者,取其金於府。 子贡赎鲁人於诸侯, 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 人矣。”取其金,则 无损於行;不取其金, 则不复赎人矣。子路 拯溺者,其人拜之以 牛,子路受之。孔子 曰:“鲁人必拯溺者 矣。” 孔子见之以细, 观化远也。
10、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 的 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 伤。”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 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启示
宋国那个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 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 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 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 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 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 “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清明得多了。
颜回食米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藜(lí )羹不斟, 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jué)取其甑(zèng) 中而食之。 孔子佯为不见之 .选间,食熟, 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孔梦见 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 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 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 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 审 分览· 任数》)
万 世 师 表 道 观 古 今
百 代 馨 香 德 配 天 地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有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 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 壁的,从不回头的强人。
赞 周 礼 , 写 春 秋 , 立 杏 坛 , 育 才 德 , 桃 李 三 千 。
删 诗 书 , 定 礼 乐 , 创 儒 学 , 传 经 艺 , 师 表 万 世 。
启示
• 《两小儿辩日》文章通 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 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 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 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 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 为知”,而是本着“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 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 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子罕辞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指 鉴别玉器的人)以为宝 也,故敢献之。”子罕 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 宝。”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 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 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 其所。
13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 小
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 利。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当做自己的 任务,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 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 吗?”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 (前551
年~前479年)子姓, 以 孔为氏,名丘,字 仲尼。排行老二,又 称:孔二,汉族人, 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 邑(今山东曲阜fù) 人。孔子是我国古代 伟大的思想家、政治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故事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 斗,问其故。一儿曰:“我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一儿曰:“日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热而远者 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 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 乎?”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 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 改正并告诉他人。”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 满 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译文 )孔子说:“勤勉好学,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 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所以称他为 ‘文’。”
1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季节,(我)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 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 道’吧!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 人身上。”
《论语》简介
《论语》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 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首创 语录之体。《论语》以记言为 主,“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 “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 语言。
子罕辞玉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 (把它)献给子罕。子罕 不接受。献美玉的人说: “(我)把玉给雕琢玉器 的人看,那人认为是宝物, 所以我才敢进献。”子罕 说:“我把不贪看作是宝 物,你的宝物是美玉;如 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 就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 不如各自保管自己(眼中) 的宝物。”
献玉的人跪拜于 地,告诉子罕说: “小人带着玉璧,不 能安全地走过乡里, 把玉石送给您,我就 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 杀身之祸。” 于是, 子罕把这个人安置在 自己的乡里,请一位 玉工替他雕琢玉石, 卖出去后,把钱交给 献玉的人,让他富有 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论 语
吴忠市回民中学:马玉芳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及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 学习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方法,理解、运用《论语 》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 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进一步培养文言文 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全文。 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5.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孔子的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有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 动是聚众讲学,由次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 ——儒家学派。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 家学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 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倡导德 化社会和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 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 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已建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