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学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0.05%-0.1%升汞,非金属器皿消毒。 2%红汞,皮肤粘膜小创口 消毒。 0.1%硫柳汞,皮肤手术部位消毒。 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类
0.1%高锰酸钾皮肤、水果等消毒。 3%过氧化氢,创口皮肤粘膜消毒 0.2%-0.5%过氧乙酸,塑料、玻璃器皿消及洗手 10%-20%漂白粉,饮水、粪便消毒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Bacterial Physiology
细菌的生长繁殖
生长(growth)
细菌个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繁殖(multiplication)
细菌个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开始分裂 个体数目的增加
方式:二分裂
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p24)
水、碳源(自养、异养)、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Key words
Bacteria growth curve 细菌的生长曲线
Logarithmic phase
对数生长期
Stationary phase
稳定期
Culture medium
培养基
Differential medium 鉴别培养基
Selective medium
选择培养基
Obligate aerobe
影响因素
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 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
如新洁尔灭pH 9时杀菌作用强
细菌的性质 环境因素 有机物的存在 药物拮抗
两种消毒剂合用时,有的能相互颉 抗
如阴离子剂肥皂与阳离子剂新洁尔 灭
灼烧
干热 干烤
温度
常压 灭菌
湿热
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
不能杀死芽胞
流通蒸汽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
物理 方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培养基灭菌。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 加热61.1-62.8℃30min或71.7℃15-30s,杀灭液体
中的病原微生物。
主要用于牛奶、酒类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加热121.3℃(1.05公斤/平方厘米),20min可杀灭细菌
芽胞。
适用于手术器械、手术衣、敷料、培养基等消毒灭菌。
适宜的环境
酸碱度:多数pH7.2-7.6,嗜中性,嗜碱性,嗜酸性
温度: 人的病原菌均为嗜温菌
渗透压:嗜盐菌
嗜冷菌 嗜温菌 嗜热菌
气体 (CO2、 O2)
细菌对氧的需要
专性需氧菌 (obligate aerobe) 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仅能在 有氧环境下生长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低氧压时生长最好,高时抑制
分类层次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2004年): 原核生物分为古生菌域(2个门)和细菌域(24个门) 分类层次:门、纲、目、科、属、种
例如: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 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的一个种。全称大肠埃希菌。
公认的细菌分类体系 “伯吉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属名,名词,首字母大写,
表示细菌的形态或发现或有贡献者
种名,形容词,小写,表明性
状特征,寄居部位或所致疾病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Staphylococcus sp.
泛指某一属细菌,不特指其中某个菌种, 属名后加sp.,或ssp.(复数)
1、湿热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迅速凝固。 2、湿热传导穿透力强。 3、水蒸汽接触物体冷却时能释放潜热。
过滤除菌
滤器与滤膜
空气消毒: 过滤和紫外线照射
生物安全柜
物理方法——光线与射线
紫外线 注意:紫外线可损伤眼睛,灼伤皮肤 !
200-300nm紫外线均有杀菌作用,265-266nm杀菌力最强 机理:破坏细菌DNA 紫外线穿透力不强,有效杀菌距离30cm~1m
“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IJSEM) 是细菌分类命名的世界公认的权威期刊
细菌的命名
拉丁双名法: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
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 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适宜的环境条件
按物理状态分类
液体培养基:增菌 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纯化细菌;
斜面:短期保存及运输 半固体培养基:动力鉴定,菌种保存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
医学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研究 生物制品的制备 流行病学调查
工农业生产 基因工程中应用
细菌显示的不同生化反应
IMViC 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 • 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 大肠埃希菌 “++--”,产气肠杆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充足的营养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基础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 增菌培养基:培养营养要求高的细菌 选择培养基:抑制杂菌,只让目的菌生长 鉴别培养基:鉴别细菌 厌氧培养基:培养厌氧菌,如庖肉培养基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营养物质下降, pH下降蛋白合成期, 芽孢形成 基因工程表达产物:外毒素,抗生素,此阶段产量最高
4.衰亡期(decline phase) 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形态显著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细菌的生长曲线
中介体介导G+菌分裂
细菌的生长曲线
(the bacterial growth curve)
① ②
③ ④
迟缓期
培养时间
对数期
稳定期
衰退期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时期
1.迟缓期(lag phase) 代谢增加、 酶活力增强、菌体增大、繁殖极少、准备阶段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对环境因子作用敏感 生物学性状典型(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敏试验)
高压 灭菌 121ºC,20min (103.46kpa)
紫外线(266~300nm, 265~266nm最强,距离30cm~1m)
辐射 电离辐射
滤过除菌:0.22µm,不能阻留支原体、病毒、L型细菌
化学 化学消毒剂 方法
细菌的分类
分类原则
传统分类和种系分类 表型分类:形态和生理特征 分析分类:菌体组分、代谢产物组成与图谱特征 基因分类:遗传物质16SrRNA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 术.(如进行外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创口,微生物实验的 无菌操作,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消毒灭菌的方法 物理方法:温度、光线与射线、
超声与声波、滤过除菌
化学方法: 各种消毒剂 生物方法: 抗生素、噬菌体、细菌素
物理方法——温度
1、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可用于饮水、杯盘、碗筷消毒。 流通蒸汽灭菌法: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间歇灭菌法:连续三次可杀灭细菌芽胞,
消毒灭菌
基本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
括病原与非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
消毒(disinfection):指只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不
包括非病原微生物与细菌芽孢。
防腐(antisepsis):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
物品发生腐败变质。
无菌(asepsis): 不含活菌的意思。
专性需氧菌
Microaerophilic bacterium 微需氧菌
Facultative anaerobe
兼性需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专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 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
细菌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个体的生长繁殖
无性繁殖 二分裂方式 代时: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属要的时间
20-30min/代,结核杆菌18~ 20h/代
群体的生长繁殖
表面活性剂:0.05%-0.1%新洁尔灭,外科洗手、手术器械及皮肤 烷化剂类: 0.02%洗必泰,术前洗手,膀胱、阴道冲洗。 染料类:2%-4%龙胆紫,浅表创口消毒。 酸类:5-10ml/m3 醋酸加等量水蒸发,房间空气消毒。 醛类: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物于用空气消毒
化学消毒剂杀菌机理
微生物蛋白质变性 核酸变性 细胞壁或细胞膜受损 微生物酶活性丧失
A 高压蒸汽灭菌法 B 紫外线照射法 C 巴氏消毒法 D 滤过除菌法 E 干热灭菌法
1.常用于手术室、无菌室的消毒 2.常用于基础培养基灭菌 3.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 4.常用于血清、抗毒素等制剂的除菌 5.常用于粉剂、油剂的灭菌
1.B 2.A 3.C 4.D 5.E
化学方法
常用化学消毒剂
酚类:3%-5%石炭酸、2%来苏儿,地面、器皿表面消毒。 醇类:70%-75%酒精,皮肤、体温计消毒。 重金属类
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机理:破坏细菌DNA 人工电离辐射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试管、导管、
吸管等消毒
电离辐射
物理方法——超声波
原理:粉碎微生物细胞,导致大分子解聚、蛋白
质、 DNA变 性 消毒灭菌方面无实用价值
主要用于裂解微生物细胞,分离提取细胞组分或 制备抗原
压力蒸汽灭菌锅
巴氏消毒法
物理方法——温度
2、干热灭菌法:
焚烧:适用于处理动植物尸体、易燃烧废弃物。 灼烧:适用于细菌接种环(针)灭菌。 干烤:加热160℃-180℃ 2h,
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 适用于耐热怕潮湿物品, 如玻璃器皿、粉剂、油类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