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1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

1.1步骤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或危害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1.2危险性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如表1-1。

表1-1 危险性等级划分
预先危险性分析采用如下的表格形式(见表1-2)提交结果
表1-2 危险性预先分析(样表)
1
2生产装置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1)评价结果
按表1-2形式对恒盛药化生产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1。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
2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1)
3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2)
4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3)
5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4)
6
表2-1 恒盛药化生产装置预先危险性分析(续5)
7
(2)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知:生产装置生产及检维修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中毒,其危险等级为Ⅲ~Ⅳ级(危险至破坏性的);
其次是电气火灾、触电、化学灼伤、水灾等,其危险等级为Ⅲ级(危险级);
再次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噪声损害等,危险等级为Ⅱ级(临界级)。

对于上述可能产生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在预先危险性分析表中均一一对应提出初步的防范对策措施。

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