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 工业防毒技术

4 工业防毒技术

危险源辨识方法— 集思广益法


全体动员,运用头脑风暴及经验(头脑风暴的人员选择要 全面) 提出识别的危害 技术小组评估判断识别的正确性 确认、登记所识别的危害;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定量),用与系统风 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 伤亡风险的等级,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D: 危险性分值 计算公式是:D=LEC

a.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染毒 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b.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染毒动 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c.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全组染 毒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d.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全组染毒动 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e.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IMac)。一次染毒后,引 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f.慢性阈计量或浓度(LIMch)长期多次染毒后, 引起实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g.慢性“无作用”剂量或浓度。在慢性感染后, 实验动物未出现任何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盐酸、 烧碱及浓硫酸,都具有强腐蚀性, 一旦发生泄漏,可能造成化学性 灼伤。此外,盐酸合成炉、碱液 蒸发器及各类加热器壁温较高; 盐酸合成炉中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及加热蒸汽温度较高,可能会造 成高温灼伤或烫伤事故。同时会 连带发生中毒事故。
触电
电解工段电解槽连接 铜排均是裸露的,电解操 作时直流电负荷很大,在 电解操作及检查过程中, 如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或 违章操作,就非常容易发 生电灼伤、电击等触电事 故,严重时会使人触电身 亡。

②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慢性中毒的毒物作用 于人体的速度缓慢,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生 病变,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毒物在人体内积累 到一定程度引起病变。慢性中毒一般潜伏期比较 长,发病缓慢,因此容易被忽视。
慢性中毒依不同的毒物的毒性不同,造成的危害 也不同。常见的慢性中毒引起的病症有中毒性脑 脊髓损坏、神经衰弱、精神障碍、贫血、中毒性 肝炎、肾衰、支气管炎、心血管病变、癌症、畸 形、基因突变等。
§4-1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 1、工业毒物与职业中毒 :
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 物质,称为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 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2、工业毒物的分类
(1)粉尘:飘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2)烟尘:烟雾或烟气 (3)雾: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液滴 (4)蒸气:液体蒸发或固体物料升华而形成 (5)气体:生产场所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 于空气中的气态物质。
化工生产过程的“三废”与毒害
如氯碱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如盐泥废渣,其 组成、排放量与原盐杂质含量及生产工艺 有很大关系,一般每生产1吨烧碱会产生 40~60 kg(干基)的盐泥。某些化工厂废渣 中含有二恶英成分,二恶英的最大危害是 具有不可逆的“三致”毒性,即致畸、致 癌、致突变。现在大多数厂家,尤其是中 小型氯碱厂,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未 经处理的盐泥有的在厂内外堆存,有的排 入厂区附近水域,造成严重污染。
三级:中度的
二级:重大的
一级:不可容许 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 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阶段
技术控制 即采取技术措施对固有的危险源进行控 制,主要技术有消除、控制、防护、隔离、 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双放散球阀
智能型气 体检测仪 EX-TEC PM4


二、工业毒物的毒性
1、评价毒性物质的毒性指标 毒性计算所用单位一般以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动物 某种毒性反应所需要的计量表示。计量通常以 mg/kg(每千克动物体重需要毒物的毫克数)或 mg/m2(动物体表面积每平方米需要毒物的毫克 数)表示。毒物毒性常用的评价指标有以下几种。

化工安全生产技术——
第四章
§4-1 §4-2 §4-3 §4-4
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危险源 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护 综合防毒措施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工业毒物的分类、评价、危险源 2、掌握化工企业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突发事件 及处理。 3、以氯碱生产企业为例,掌握其生产过程中常 见的化学中毒与急救办法。 4、介绍GB 2890-1995、GBZ 2-2002(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危险源(扩展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的要求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
2、有条件时应对危险源辨识组成员进行专 业知识培训。 3、前期准备时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
4、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辩识方法—安全检查表法
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 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结合流程,依据 专业经验、标准或法规设计检查表,查找 安全卫生危害。
对人可能致死量
/(g/kg)
<0.05 0.05-<0.5 0.5-<1.0 5.0-≤15.0 >15.0
60kg体重 总量/g
0.1 3 30 250 <1000
中等毒 1-<500 低毒 微毒 500-< 5000 ≥5000


3、中毒及危害
中毒的途径 由毒物侵入人体内引起的疾 病称为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 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①呼吸道。呼吸道是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 最主要途径。生产环境中,悬浮于空气中 的粉尘、烟雾、蒸气、气体均可通过呼吸 道侵入人体。
氯气泄漏
2007年3月29日18时50分,江 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山东装 有液氯危险品的运输车,行至 京沪高速公路上行线103KM处, 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运输车 侧翻液氯泄漏。截止3月31日8 时,此事故已造成28人中毒死 亡。
京沪高速路车祸致液氯泄 漏 周边村镇27人死亡
液氯严禁跨省销售!
灼伤
每天在危 险中 6
每周一次 3
每月一次 2
每季一次 1.5
每年一 次 1
极少可 能 0.5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后果的分数值
可能产生 的后果 分数值
多人死亡
100
数人死亡
40
一人死亡
15
严重伤残
7
手脚伤残
5
受伤严重
3
轻伤
1
LEC法
危险源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D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现场检 查
… ..
……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方法——经验分析法
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 — 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经验。 类比法 利用以下相同或相似信息来进行类推、分析、评价: — 工程系统; — 作业条件的经验; — 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

二、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

§4-2 工业毒物的危害与危险源
中毒是氯碱生产中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电 解盐水以及液氯工段都存在着大量的氯气, 泄漏后会致人中毒。液氯工段如果发生爆炸 泄漏,则中毒事故后果更为严重。
内蒙海吉氯碱厂——国内第二 家本体法PVC生产企业
火灾和爆炸
饱和食盐水电解时产生易燃、易爆的氢气。 氢气和氯气合成氯化氢时,如果配比不 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可能发生火灾爆 炸。同时由于装置中存在有毒的氯气及 氯化氢气体,发生火灾爆炸时则可能会 连带发生有毒气体的泄漏。在液氯工段, 存在因三氯化氮富集发生爆炸及其他设 备爆炸的危险。

2、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的急性分级可根据动物染毒实验资料 LD50进行分级。据此将毒物分为剧毒、高 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下表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 大鼠一 级 次经口 LD50/ (mg/kg) 剧毒 高毒 <1 1-<50 六只大鼠吸 兔涂皮时 入4h死亡2- LD50/ 4只的浓度/ (mg/kg) (μg/g) <10 10-<100 100-<1000 1000-<10000 ≥10000 <5 5-<44 44-<350 350-<2180 ≥2180
危险源分级依据
危险程度 及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三、危险源的危险等级的评价 (LEC法)
表5: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 五级:可忽略的 四级:可容许的 措施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加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 持。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 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 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 的控制措施。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 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 施。


②皮肤与黏膜。有些毒物可以通过完好的 皮肤和黏膜,经毛囊的皮脂腺被吸收,有 些是经破坏皮肤后侵入。 ③消化道。许多毒物可以通过口腔进入消 化道而被吸收。此类毒物往往是由于吞咽 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 物而引起的。



4、中毒的危害
①急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急性中毒指大量毒物 迅速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病变。由于毒物不同造 成的危害也不同。 a.对呼吸系统的危害。刺激性气体、有害蒸气、 烟雾和粉尘等毒物,吸入后会引起窒息、呼吸道 炎症和肺水肿等病症。 b.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如四乙基铅、有机汞化合 物、苯、二硫化碳、环氧乙烷、甲醇及有机磷农 药等,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周 围神经炎和神经衰弱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