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

《多一些宽容》教学研究案【学习目标】1.深入领会文章提倡宽容的意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豁达大度的人。

2.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学习重、难点】学习文章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以及道理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朗读,思考每一段表达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学习以道理论证为主的论证方法,并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如何才能做到宽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预习篇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胸jīn()bìng()弃和mù()jiǒng()异嫉妒()隔mó()芥dì()2.解释下列词语。

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芥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斤斤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

________,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________,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

________,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

4.收集至少两条有关“宽容”的成语或谚语并写在下面,了解有关“宽容”的故事与同5.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

导学篇一、导入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的大的是人的胸怀。

宽容不仅仅是海量,更是一种修养的智慧。

请读一读有关宽容的名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尊敬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俄罗斯)屠格涅夫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二.整体感知1.释题:看了文章的标题,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明确: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

(观点)2.作者为什么要提倡人与人相处,要多一些宽容呢?明确: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只有提倡宽容,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个人胸襟的角度看,“有容乃大”。

3.大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回答句式:宽容是-------。

宽容是用爱的力量温暖人心、拉近距离。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甚至被人们认为是成熟的一种标志原来宽容竟是如此神奇的力量,难怪作者要我们“多一些宽容”,这也是我们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合作探究说来容易做来难,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齐读第二小节回答。

——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如此复杂的问题作者仅用了一小节就条理清晰地为我们指明了做法,请你从结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三个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精彩论证的。

结构——总分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在修辞手法上主要采用的是排比,增强议论的气势。

四、质疑提升:1、作者按照什么层次来论述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明确:这一段有5个层次,先总说后分说,分说的内容由轻到重,安排十分讲究。

第一层是总述(开头2句)。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

“要……就必须……”说明“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是宽容的基本要求。

这一层不仅概述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而且在结构上也是全段的总领,以下四层依照“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顺序分别进行论述。

第二层谈互谅。

第一句话先说什么是互谅。

第二句从人的心理需要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互谅。

第三句说明具有宽容这样的品德的意义。

第三层谈互让。

在说明什么是互让之后,着重阐述互让的意义。

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层谈互敬。

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

第五层谈互爱。

在说明什么是互爱之后,着重说互爱的意义。

运用一个排比句从正面加以论述。

这一段四个并列的层次之间,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

四个层次的顺序,也安排得十分恰当。

2、“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为难能可贵?明确:“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者有一个逐层递进的关系。

“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的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互敬”。

3、大家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那么,作者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时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呢?明确:以讲道理为主,基本没有摆事实。

一篇议论文一般情况下总是既讲道理又摆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可这篇文章却是雄辩多于事实,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请你为这四个“互”补充几个事实论据。

要求:①事例具有高度概括性②找到其恰当的位置③与上下文自然衔接。

(正反两方面都可以)参考互谅:唐太宗李世民不记前嫌任用魏征。

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多次劝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居然不恨魏征,不计前嫌,原谅他当时是各为其主,反而重用了魏征,一起创建了震铄千古,可以夸耀于世界的“贞观之治”。

他的贞观盛世,与他的胸襟广阔分不开的。

互让:安徽某地有六尺巷景点。

相传,清代礼部尚书张英为解决家人与邻居的矛盾,特寄诗一首回家,诗曰:"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主动让地三尺,邻家亦主动让地三尺,遂成就了“六尺巷”这一千古美谈。

互敬:周总理,作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非常辛苦。

有一次,周总理工作了一整夜,清晨刚要回家,在路上碰见一个清洁工人,周总理主动上前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说“同志您辛苦了!”周总理十分尊重别人,所以他也得到了全国人民对他的尊重。

互爱:据《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庄公弟兄二人,母亲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

按照古制,郑庄公是老大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成为郑国君主。

母亲武姜更加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

他们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准备谋反。

有人发现后告诉了庄公,庄公说:“只要我母亲武姜愿意,有什么关系。

”后来叔段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谋反日期,武姜作出决定后就回信给叔段,让他立即起兵,自己做为内应。

郑庄公早已发现他俩的阴谋,截获了密信。

叔段措手不及仓皇出逃,后自杀。

庄公很伤心,对母亲说"我俩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庄公就把武姜送到颍地居住。

过了一段时间,庄公有些后悔,管颍地的官员颍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挖个深及黄泉的地洞,在那里和母亲见面。

母子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从此言归于好。

这即是著名“掘地见母”的故事。

在这四个层次的论述中作者论述的角度不同。

有的从正面论述,如:“互谅、互爱”;有的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如:“互让、互敬”。

讲道理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同样摆事实也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因为两个家庭的相互仇视,缺少宽容,而成了千古悲剧绝唱;在二战中倍受摧残的犹太人也是在极端分子的枪口下失去了他们爱戴的以色列总理拉宾。

没有宽容,和平便在战火中黯然失色,没有宽容,便有了“好友反目”,“同室操戈”。

在没有宽容的世界里,永远也不会有幸福和宁静。

同学们刚才所举的例子,更进一步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宽容。

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人因为宽容而留下美名……齐桓公宽容并重用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大业,蜀相蒋琬多次宽容性格孤僻无礼的杨戏成就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谈……打开你记忆的宝库,是再找两个因为宽容大量而留下佳话的事例?战国时,蔺相如因多次为国争誉立功,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

蔺相如为顾全大局,多次退让躲避,甘愿忍受廉颇的嘲讽,当廉颇得知后,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后来两人同心协力为赵国出力,留下千古美谈“将相和”。

五、总结明学:学生谈学习收获,师小结: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愿宽容之心,遍布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以雨果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板书多一些宽容郭安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提倡宽容的意义------------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对观点补充论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慧学篇1.你能为加点的字注音吗?豁达()胸襟()摒弃()嫉妒()和睦相处()迥异()芥蒂()2.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敬人者,人自敬之3.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宽容是港湾,供我们的爱心停泊;仿:4.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B.我反对将儿子送到贵族幼儿园去是希望儿子不毁在优裕的生活环境里,让他从小就具有刚毅、诚实、吃苦耐劳。

c.保障儿童权利是设置儿童节的初衷,这一要义在今天丝毫没有过时,所以仍需要成人时时反思。

D.虽然人生的幕布徐徐拉开,但在少年的眼里,世界和未来都是崭新的和充满吸引力的。

6.阅读下列对话,用一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3分)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7. 片段作文“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

”课外收集人格修养方面的格言警句、成语、谚语,并写一段感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