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快乐》(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执教:徐玮玮
活动目标:1、在熟悉故事基础上,让幼儿结合自身经验,大胆表述对快乐的看法。
2、进一步理解快乐的含义,用完整的语言与他人分享自己经历的
快乐事情。
活动准备:大书、心形卡片、报纸、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玩游戏牛仔很忙。
2、师幼交流: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游戏,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们样呢?
(二)基本部分
3、幼儿回顾大书:小朋友也读过一本叫做《快乐》的大书,
书里都有哪些快乐的事呢,谁愿意说说?
4、幼儿集体齐读大书,
5、教师小结:书中小姑娘拥有很多快乐的事,生活中你们有没有
快乐的事呢?
6、小朋友都有快乐的事,大家都想把自己快乐的事分享给大家,
一会儿请你想一想或是画一画,我们大家再来猜一猜,但要注
意不管你用哪种形式,都一定要准确哦,不然我们猜不出来,
那可就不好玩了!
7、幼儿分组准备,教师巡回观察,照相。
(轻音乐)
8、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是表演,请其他小朋友来猜,(猜对
了送上笑脸贴片。
)
9、小结:原来小朋友快乐的事真的好多呀,我发现听了别人快乐
的事,我们也变得很快乐呢!快乐是可以与他人分享的。
让我
们跟着快乐的音乐,玩起来吧。
10、幼儿跟随音乐《幸福拍手歌》一起表演,体验结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作为孩子们“快乐的伙伴”。
我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是他们的好朋友。
我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分享阅读,一起快乐成长!
其实快乐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快乐是一种幸福的精神状态;快乐是每个人都在追求和寻找的目标。
也许每一个人对于这个问题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但是,这个既熟悉又抽象的问题摆在一个五岁的孩子面前时,可能会让孩子遇到语言表达障碍,一时语无伦次甚至会失语,尽管“快乐”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存在于孩子们的生活之中——快乐是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快乐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快乐是和爷爷奶奶分享幼儿园的开心逸事;快乐是大家一起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选择分享阅读中班下期的读本《快乐》,就很好的在孩子的生活和课堂间,搭建了一个学习的桥梁,让孩子们能通过生活去学习,并最终实现从真实生活(和小朋友一起过生日,你会快乐!)上升到对抽象概念(快乐不仅是得到,快乐也可以是分享,快乐还包括付出)的理解这一目地。
在孩子们已经有了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们创设和读本匹配的快乐场景,来帮助孩子对“快乐”进行体验和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回归生活中才能得到阐释,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正如新《纲要》要求的那样,只有当孩子们遇到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他们才会想说、敢说、愿意说。
随着体验活动的深入,老师的提问更像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锁,将“快乐是过生日”扩散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分享、绘画表达等学习过程,将生活中模糊的“快乐痕迹”变得清晰,发现自己的快乐。
孩子们在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会再次品位到生活的幸福。
中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一
逆反期,总是以“自我中心”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出发点。
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得到的快乐,但是对于分享、付出快乐却比较困难。
针对孩子们的这一年龄特点,活动中始终让孩子们体验着快乐,感受快乐,回顾快乐,表现快乐,分享快乐,旨在帮助孩子们感受“有时候,看见别人快乐,你也会快乐!”孩子们只有在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时,才能明白“其实分享也是快乐!”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要求,我们在语言领域就是要发展幼儿的听与说的能力。
同时经过第三个环节,孩子们也产生了强烈的交流、表达愿望,顺应孩子们的需求我安排了——“快乐分享猜猜看”的游戏环节。
孩子们在活动中,讲出了自己的理解,又收获了小伙伴的看法。
这对孩子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方式了。
这正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依然得到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就能得到两种甚至更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