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课》(812)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商品X和Y两产品交叉弹性是-1,则(D )。
A. X和Y是替代品 B .X和Y都是正常商品C. X和Y都是劣质品D. X和Y是互补商品2. 根据消费者选择理论,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 B )。
A.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B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C. 预算线斜率小于零D.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3.消费者偏好不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D )。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正常品 D.低档品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D )。
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C.规模收益问题 D.边际收益(报酬)问题5.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业:( C )。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6. 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B )。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7. 正常商品的价格上升,则( C )。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8.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2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D )。
当仅仅增加劳动供给,而不增加相应的资产供给,生产函数是无法达到相应的增加.A.增加20% B.减少20% C.增加大于20% D.增加小于20%9.在垄断市场中,厂商将在( D )情况下扩大其产量。
A.价格低于边际成本 B.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C. 边际收益低于边际成本D. 边际收益高于边际成本10.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价格为P=100-4Q,供给价格为P=40+2Q,则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分别为( A )。
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所对应的价格和产量,由此100-4Q= 40+2Q,解得:P=60,Q=10。
A.P=60,Q=10 B. P=10,Q=6C. P=40,Q=6D. P=20,Q=2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帕累托最优同20122.效用;同2012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如喜好,商品价格和收入既定等),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到各商品的购买中,以达到总效用最大。
4.需求的收入弹性;通常简称为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弹性系数加以衡量。
5.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三、简答题(共30分)1.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吉芬”矛盾。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2.“谷贱伤农”,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
同20123.什么是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四、计算与分析(10分)已知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某个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2.5Q2+20Q+10。
求:(1)这个厂商的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可变成本函数(VC)。
(2)当市场价格P=40,这个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总利润分别是多少?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学(7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政府购买乘数Kg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相比较是( C )。
A.Kg<KtrB.Kg=KtrC.Kg>KtrD.不能确定没有解析2.经济周期理论是分析( D )如何导致经济短期波动的理论。
A.总产出B.总收入C.总供给D.总需求3.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B )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四部门的经济模型中考虑了政府购买和对外贸易,所以GDP包括净出口,从而排除C、D项。
计算GDP时不减折旧,所以排除A项。
4.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减少时,( D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5.AD曲线上任一点均代表了( C )。
A.物品市场和劳动市场达到均衡B.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C.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D.三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6.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 )。
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 曲线左移7.下列( D )对经济没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A.累进税制度B.转移支付制度C.农产品支持价格制度D.政府购买8.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C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总需求=总供给即均衡状态下的失业9.LM曲线一定下,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挤出效应( C )。
A.为0B.越小C.越大D.无法确定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
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
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
都不存在挤出效应。
5、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lm的古典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10.如果T年的物价指数为122.1,T-1年的物价指数为110,则T年与T-1年相比的通货膨胀为( A )。
A.11%B.10%C.12.1%D.12.21%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自动稳定器”;2.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它的实质是,对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4.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三、简答题(共20分)1.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2.简要说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公式及其涵义,并分析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四、计算与分析(10分)假定:投资函数r i 1250200-=,消费函数y c 5.0225+=;货币需求r L y L 2001002.021-==,,名义货币供给M=200,物价水平P =1;(假设经济在Y =650时达到充分就业) 问:(1)IS 和LM 曲线;(4分)(2)求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 (2分)(3)经济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压力?(4分)五、论述题(13分)2012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6000美元,作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
2013年,中国GDP 增长7.5%左右,2014年中国经济仍将下行,有人预计GDP 增长在7%左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明了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那就是按照今年人代会所确定的GDP 增长7.5%左右为下限;CPI 不能超过3.5%左右为上限。
试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
论我国目前及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现在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
2015年国内外环境仍将十分复杂严峻,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在这个世界经济宏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未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显的尤为重要,必须打好政策组合拳。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 运行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经济运行的 新问题、新情况较多,未来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特别是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上涨、就业压力大、对外贸易下滑等问题,可谓是“内忧外患”。
先从内忧上讲:第一,以投资增长保经济增长的模式有待改变。
第二,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过度依赖会制约经济增长。
第三,历史原因形成的“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的产业结构模式有待调整。
第四,通货膨胀有待治理。
第五,“扩内需”压力极大。
再看“外患”:第一,全球经济进入调整周期。
第二,为了治理本国的经济问题,欧美国家不断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或可持续。
内忧外患,中国的经济形势可谓不容乐观。
一、国内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现状(一)宏观经济增长下滑超预期,通胀压力仍较大从已公布的全国各省市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受国内调结构以及国际经济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较去年四季度显著放缓0.8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回落,创下了2009年2季度以来的新低,降幅超出市场的预期。
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环比增速较去年四季度放缓了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现状中国外汇储备从1994年汇改时的516.2亿美元,到1996年的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两到三年间,均保持了较快增速。
进入本世纪,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保持了高速增长,2003、2004、2007年增速超过40%。
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三)国内投资增速短暂回落,对外投资增速尤其让人关注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达到3.3万亿美元,中国一直在寻找通过丰富外储投资种类来达到资产保值,所以在当下的国内,在面对国际货币压力的情况下,央行拟动用百亿美元外储助力国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