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教育主张
(一)教育目的论 1、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 2、批评传统教育的工具化倾向。
(二)论述教育目的
1、他们提倡要发展学生的个人意识,使学 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 活方式,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 2、存在主义教育家认为应当培养学生: ①真诚的态度 ; ②选择和决定 ; ③培养学生责任感,自由意味着选择。 ④加强死亡教育。
(1)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发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
十月革命的胜利
1932年的经济危机 为二战积极准备
德国国民的悲观情绪 存在主义 的产生 德国产生冒险精神
(1)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发源
德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海德格尔
雅斯贝尔斯
(2)法国存在主义的产生
法国存在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重视人文学科 (三)重视学生个人的需要 (四)科学合理的知识观 (五)重视活动课程
四、师生关系
(一)教师作用 1、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学生,而是帮助 学生能自由的去做出适合于他们自己的 选择。 2、激励学生去学会如何学习。 3、教师作为一个人,也要维护自己的选 择,承担选择的责任。
二战前俄国逃往法国的白俄分子 德国入侵法国
法国产生悲观主义气氛
存在主义的产生
法国存在主义的产生
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萨 特
加 缪
3、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带 (3)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二、教育方法论
(一)苏格拉底式的教学 (二)个别化教学 (三)创造性活动 (四)重视“非连续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
(一)理想的教材 1、活动性课程 2、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计划与活动的依据 3、学生在分组和个人活动中有完全的自由 4、课程以即时的需要为依据 5、承认个人在经验上的差距
4、人生的三种状态
基尔克戈尔认为人生有三个状态: (1)美学状态 (2)伦理状态 (3)宗教状态
(二)尼采的意志主义与超人哲学
出生:普鲁士萨克森省 德国哲学家 主要著作: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善恶的彼岸》 《看啦,这人》 《权力意志论》


(二)尼采的意志主义与超人哲学
主要观点: 1、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2、权力意志论 3、“超人”哲学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海德格尔
萨 特
雅斯贝尔斯
第十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产生、代表人物 第二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基础基础、教 育思想 第三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与评价
内容摘要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50—— 70年代蓬勃发展,7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衰落。存 在主义教育哲学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将抽 象的哲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教育哲 学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本章将存在主义 教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哲学基 础与教育主张、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帮 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把握一个教 育哲学流兴衰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间的联系, 把握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2、重点思考与理解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哲 学基础 3、识记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中4位代表人物 4、掌握一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的 教育思想 5、对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做出评价
第一节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产生、代表人物
一、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1、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发展过程 (1)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发源 (2)法国存在主义的产生 (3)美、日等世界各国存在主义运动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2、现象学还原 现象学还原的几个环节: 第一、“存在的、历史的观点的搁置” 第二、本质的还原 第三、先验的还原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3、意向性还原 胡塞尔认为:观念的存在是有意识活动构 成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也是有意识活 动构成的。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3、意向性还原 胡塞尔认为:整体的客观存在以个体的 客观存在为先决条件,个体客观存在以主 观存在为先决条件 ,主观存在以先验自我 为先决条件,意识的指向活动即意向性把 这个过程统一起来。
1、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郭尔凯戈尔 2、尼采 3、海德格尔 4、雅斯贝尔斯 5、萨特 6、博尔诺夫 7、美国的尼勒 8、奥地利的布贝尔
第二节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理论基础、 教育主张
一、理论基础 (一 )存在主义哲学 (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我们主要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
五、教学评价
1、人性化
2、个性化 3、过程性 4、发展性
接下一个课件
郭尔克戈尔、尼采
(一)郭尔克戈尔“存在”宗教哲

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 著名哲学家、神学家 主要著作: 《或者——或者》 《恐俱与站栗的概念》 《生活道路诸阶段》 《非科学的结论性附篇》
郭尔克戈尔
主要观点:
1、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2、对真理、主观性及存在的论述 3、人的存在及特征 4、人生的三种状态

(二)学生地位
1、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教育的主体 2、教育是纯粹个人的事情,学生是教育 的主体,是作为选择者存在的。 3、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承担选择的 责任却是不可避免的。
(三)师生关系
1、教师与学生是两个主体、两个自由人 之间的关系。 2、师生的对话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3、人的存在及特征
基尔克戈尔反对传统的唯理性主义哲学把 人的存在看做理性的存在。 认为:应把“人的存在”置于哲学的中心, 人的存在是纯粹的主观性的非理性的存在。
3、人的存在及特征
基尔克戈尔把“存在”即人的主观内心体 验的特征作了如下描述: (1) 个体性 (2) 时间性 (3) 有限性
2、对真理、主观性及存在论述
基尔克戈尔认为: 哲学对象——存在,应该是人的主观性的 存在,真理只有对于人的主观性才有意义。 因此哲学不应奢望向外追求外在的客观存 在,而应向内探索内在的主观存在。并强 调这个过程是在激情中进行的。
2、对真理、主观性及存在论述
最后基尔克戈尔认为: 真正存在着的只是主体、主观性;存在就 是主观性的个体存在。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出生: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 德国著名哲学家 主要著作: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 《逻辑研究》 《 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观 念》
胡塞尔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1、科学危机与现象学 2、现象学还原 3、意向性理论
(三)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1、科学危机与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 经验论会导致非先验论、非本质和不可 靠的结论; 科学在认识自然成功的同时存在认识人 自身的失败上。 认为现象学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首先批判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其次反对黑格尔对必然性的强调
2、对真理、主观性及存在的论述
基尔克戈尔在反对黑格尔关于客观真理的理论 基础上主张: 存在,实质上不是经验的客体而是带有 激 情的主体,因而对存在的客观的反思应转变为 主观的体验。真理富于自我的内在精神的主体 之中所以。“真理就是主观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