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主义教育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帕克赫斯特(HelenParkhurst,1887—1973)是美国教育家,道尔顿制 的创始人。1911年在华盛顿州塔科马的爱迪生学校任教时,她曾拟定一 个实验室计划,1915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将该计划第一次付诸实验。1920 年,她应邀去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实施这个计划,不到一 年,成绩显著。帕克赫斯特遂将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 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帕克赫斯特批评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处 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她提出以下主张。(1) 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 式的学习。即把各科一年的课程划分为分月的作业大纲,学生以公约的 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可提前更换公约,能力差的学生不必强求一律。(2)将 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 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3)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 学生管理简单化。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 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 较大影响。帕克赫斯特还亲自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 其方法。
(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特征 (民主性 多元性 实用性)
⒈体现了社会中心主义的色彩 ⒉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
①对儿童的重新认识和对儿童地位的强调; ②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看法的改变; ③关于学校观念的改变; ④对教学,课程,课堂等观念的变化;
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
(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华虚朋(巳W.Washburne,1889一1968)是美国教育家,帕克的学生。 1919—1945年,任伊利诺伊州文纳特卡的地方教育官员。一上任他就从 事教育实验。1939~1943年,他担任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的主席。主要著 作有:《使学校适应儿童》(1926)和《什么是进步教育》(1952)。 华虚朋的教育实验以“文纳特卡计划”著称。和帕克赫斯特一样,他 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但他认为道尔顿制缺乏科学的 课程结构和教材,缺乏创造性的活动技巧。华虚朋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将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具 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 性学科)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者主要按学科进行,并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 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这样做可 以加强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的联系,培养合作精神。 文纳特卡计划在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对世界不 少国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有人指责它影响学科的深入学习, 并且实施起来也很困难。50年代起逐渐衰落。
(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克伯屈(W.H.Kilpatriek,1871—1965)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哲 学的诠释者。他的主要兴趣是研究学习理论,1918年,因发表《设计教 学法》一文而在国内外赢得很大声誉,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克伯屈看到了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社会道德水准的普遍下降。为了改变 这种状况他寄希望于教育,强调教育制度应适于现实生活的变化,教育 应积极地帮助改造生活。 培养品格被克伯屈视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他所说的品格不仅包括道德 品质,还包括人的一切思想方法、情绪以及参照自我、他人及世界而产 生的行动。根据这种教育目的,克伯屈反对主智主义教育,强调发展完 整的人格,主张建立一种以生活和实际经验为中心的新学校。 克伯屈阐述了进步教育的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机体是通过行动来学 习的,学习的结果是获得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克伯屈的学习理论的理论 基础是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心理学。他把学习理解为一种行为活动,强调 在学习过程中人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由于环境是复杂的,所以人对环 境的反应也是复杂的,学习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同时的。克伯屈提出了 “广义的方法”和“狭义的方法”的概念。他指出:“广义的方法与儿 童们活动时作出的反应有关。它所关心的是帮助儿童把全部反应尽可能 完善地建成一个整体。狭义的方法关心儿童们如何能富有成效地学好这 个或那个具体事物。”①他认为,广义的方法很有伦理道德或哲学的意 味,是生活问题;狭义的方法则首先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克伯屈批评 旧式教育将自身局限于狭义的方法,而新式教育则强调广义的方法又不 忽视狭义的方法。
进步教育理 《进步主义 进步主义教 1955年协会 论初步形成 教育》杂志 育思潮的分 解散 创刊 裂 儿童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 研究中心从 1957 《进 观念的确立 延续 儿童转移到 步主义教育》 社会改造上 杂志停办
代表人物:帕 代表人物:博 代表人物:博 代表人物:克 克、约翰逊、德、克伯屈、德、杜威、 伯屈、巴格 沃特、杜威 拉格、杜威 拉格 莱、杜威
杜威
(一)论教育本质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 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 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 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 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 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 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 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 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 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1) 约翰逊(MariettaJohnson,1864—1938)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 会的创始人之一。1907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创办了费尔霍普 学校(FairhopeSch001),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闻名。 杜威把约翰逊的教育实验称做“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认为 “约翰逊女士的根本原则就是卢梭的主要思想”。①之所以称做“有机 教育学校”是因为约翰逊借用了一位名叫亨德森的教师在1902年写的一 本书中的术语。亨德森提出需要“有机教育”,其目标在于发展人的整 个机体,包括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以改善生活和文 化。约翰逊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因为它们遵循学生的自然生 长。学校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因 此,她主张以一般的发展而不是以获得知识的分量来调整学生的分班。 她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分组,称作“生活班”(1ifeclass),而不叫年级。 开始只有两个生活班(6~1l岁),后发展为六个班,学生年龄至18岁。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动为主。活动扩大了儿童 的视野,成为他们的知识的源泉。这种活动必须继续在家庭里开始的自 然进程。儿童由于需要和兴趣主动地从事探索。循着这种自然生长的途 径,凭着儿童自己求知的愿望,再把他引导到读、写、算、地理等正规 课程的学习。强迫的作业、指定的课文和通常的考试都被取消。
(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 沃特(WilliamAlbertWirt,1874—1938)是美国教育家,葛雷制的创始 人。1907年,他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 他把握良机,推行一种进步主义性质的教学制度,以“葛雷制”著称。 亦称“双校制”“二部制”(twoplatoonplan)或“分团学制”。 沃特以杜威的基本思想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 为依据,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 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成四个方面:学术工 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沃特把葛雷学校称 做“工读游戏学校”。 葛雷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制度而闻名。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 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制法,即将 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 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废除寒暑假和星期日,昼 夜开放,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入学受教育的机会,解决了葛雷地区 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相对当时一般公立学校组织中的惊人的浪费 来说,沃特的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把儿童从早到晚留在学校,也可避 免他们在街头巷尾的玩耍中沾染不利于健康和道德的不良习气。同时, 节省下来的钱被用于装备学校的工厂,聘请更多的教师开设正课以外的 科目,以及支付特别增设的班级的费用。葛雷学校还利用学校设备为成 年人提供夜校专门课程。
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的背景
⒈思想背景 ①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进步观念和进步主 义思想在现代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②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深受 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⒉社会背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弊病,力求同时 改革教育和社会事物,揭露公立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试图 通过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美国社会新的需要; ⒊现实背景:当时教育不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精神 领袖。他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现代 教育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杜 威学校实验的基础上,杜威结合 生物学、进化论、机能主义心理 学、实用主义等思想,站在对传 统哲学批判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 他于新的经验、探究概念的教育 思想。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 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因此教 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 社会、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