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325211)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
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之利三峡工程之弊1.序言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水电站的研究分析三峡水电站的影响。
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在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的同时,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2.研究方法资料文献法、案例分析法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3.1建设背景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
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
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
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
”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
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
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三峡水利工程争议不断,直到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3.2建设过程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
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
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
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
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
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下泄。
2003年6月1日起,三峡大坝开始下闸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闸开始通航。
7月10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到当年11月,首批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结束。
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导流明渠截流后就开始了,首先是抢修加高一期时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围堰,并在其保护下修建右岸大坝、右岸电站和地下电站、电源电站,同时继续安装左岸电站,将临时船闸改建为泄沙通道。
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4.三峡水利工程之利4.1供电4.1.1发电量三峡水利工程包括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泄洪设施、大坝水工建筑等。
三峡水轮机额定出力710MW,转轮直径10m。
三峡左岸电站全部14台机组均已在2003年至2005年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980万千瓦。
而三峡右岸电站全部12台机组已在2007年至2008年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了840万千瓦。
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已在2008年10月29日完成最后一台机组(右岸15号)安装后,达到了1851万千瓦。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将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
4.1.2三峡水电站的供电地区三峡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主要供电地区为华中电网(湖北、河南、湖南)、华东电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和重庆。
三峡水电站将引出15条50万V超高压线路,分别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接入华中、华东电网,至广东建直流输电工程。
三峡水电站将和华中、华东地区已建、在建和拟建的电站群相结合,使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相结合,将有力地解决华中、华东地区的缺电问题,极大地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4.1.3三峡水电站对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的特殊意义华中、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发达,但能源不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这两个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别只占全国的3.6%和3.2%,从北方调进相当数量的煤炭,受煤炭生产特别是运输的制约。
华东地区水能资源本来就不多,条件较优越的多已开发,今后主要开发中小水电站和修建抽水蓄能电站。
华中地区可开发而尚未开发的剩余水能资源70%集中在三峡河段。
据两地电力发展规划,到2015年,需新增装机容量1.7亿kW,增加电量8600亿kW·h。
兴建三峡工程和其他水电站,如五强溪、隔河岩、水布垭、高坝洲等水电站,并尽可能建设核电站后,仍需增建火电站1.3亿kW,这要从华北能源基地每年运进原煤2亿多t。
如果不建三峡工程,则需要建更多的火电站,这将进一步加剧煤炭生产和运输的困难,并带来环境污染。
4.1.4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规模巨大,地理位置适中,将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电效益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三峡水电站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
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
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小水电站的建立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建成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
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后,可以把华中、华东、西南电网联成跨区域的大型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
仅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就可取得300万~400万kW的错峰效益,从而具备了北联华北、西北,南联华南,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组成全国联合电力系统的条件。
三峡水电站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亿~219亿元,除可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以向国家缴纳大量得税。
4.1.5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
可见,三峡工程也是一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工程。
4.2航运价值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延展长江航运路线。
三峡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中游水浅,上游滩险”的问题,扩大了重庆至武汉间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
重庆至宜昌650km范围内,原有急流淮、险滩、浅滩共139处,绞滩站25处,单行航行航段46处。
葛洲坝水库虽淹没了30余处险滩,仅改善了滩多流急的三峡河段约110km 的航道,尚有约540km航道处于天然状态,目前只能行驶1500t级船队,严重阻碍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淹没上述所有险滩,一年中有半年以上时间库区航道成为深水航道,航道水深增加40%,宽度增加2倍,江水流速减缓50%,可满足万吨级船队对航道尺度的要求。
经三峡水库调节,每年枯水季节平均下泄流量5860立方m/s,比建库前天然情况下约增加2300~3000立方m/s,使中游航道水深平均增加0.5~0.7m,三峡水利工程有力的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提高单位功率拖载量,降低运输成本,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4.3防洪防洪是长江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总库容393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亿m3。
人们都知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包括荆江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主要来自湖北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但是,依靠堤防只能防御每秒6-6.8万m3的洪水(相当于10-15年一遇),超过这一标准就要运用分洪措施。
如果再遇到大于每秒8万m3的洪水,荆江地区将发生毁灭性洪灾。
三峡水库建成后,可以削减洪峰,有效地调整上游100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泄向中下游的洪水。
据分析计算,当荆江河段入口处枝城站遇到百年一遇的每秒8.71万m3时,经三峡水库的调蓄,可将洪峰流量削减到每秒5.67万m3,不动用荆江分洪,洪水即可安全通过荆江,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左右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即使遇到千年一遇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加上荆江分洪措施,可保荆江大堤安全。
这样,就减轻了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了洞庭湖地区洪水威胁和泥沙淤积,从而保住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安。
5三峡水利工程之弊5.1构造地震三峡及大三峡地区,本身是地质版块活动剧烈的地方,有多条断裂带贯穿库区。
最危险的地段莫过于齐岳山东北和建始北延断裂,这一线在成库蓄水后,古地质剧烈活动恐被启动,诱发大级别强震。
这恐怕将远超原来三峡工程修建前摄像的那样。
在第二库段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建始断裂北延和秭归盆地西缘一些小断层的交会部位,有可能诱发水库地震。
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
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