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号:粤府办[2001]74号发布日期:2001-8-31执行日期:2001-8-31生效日期:1900-1-1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一年八月三十一日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加速推进我省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提高我省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制定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发展,坚持发展是主题,创新是关键,改革是动力,体制是保证的指导思想。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变化的趋势,培育发展增量,优化改造存量,以调整促发展。
突出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三个环节,使结构调整最终落实到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2.结构调整要以技术进步和创新为支撑。
大力发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发和推广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
3.坚持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要尽快形成能对市场需求作出灵敏反应、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
各级政府要为促进企业有效地开展竞争、实现结构创新提供政策动力和体制保证。
4.突出重点。
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结构调整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降低产业发展创新的风险。
5.推进结构调整工作要面向全社会,不能局限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要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二)主要目标1.“十五”期间,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我省工业要持续、稳定、有效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到2005年占GDP的比重达到46%左右,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为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促进和融合、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到2005年,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43.2%提高到50%左右;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改造提高,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保持在18%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额进一步扩大;汽车、医药、造纸及环保产业等一批有潜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并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环保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优势骨干企业;电力行业技术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煤、核、水(风)、气等多种能源相结合的电源结构,提高西电等外区供电的技术保障,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满足接受外区电力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到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的85%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
3.产业组织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在各主要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内领先并在国际占有一定位置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不断做强做大,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以及管理和营销水平上,逐步向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看齐,成为带领我省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领头雁。
中小企业进一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各主要行业的集中度适度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得到更充分的实现,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分工协作和合作联盟有所发展,无序竞争或恶性竞争现象得到遏制,从而实现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4.产业在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及山区等不同区域间形成梯次分布,协调发展。
不同类型地区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发展特色或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区域集聚效应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
二、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相应地,产业结构调整包含以下内容:(一)产品结构调整。
重点对九大产业(即我省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和三大有潜力的产业:汽车、造纸、制药)所包含的各个中分类行业(按照统计部门分类口径)及重点产品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状和一定时期内技术与市场结构变动的趋势,将它们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形成产品分类指导目录,每两年进行滚动调整。
1.鼓励发展类产品。
即市场需求旺盛或潜力巨大,但存在较大的供给缺口或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开发难度较高,对支持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有一定发展基础或有可能发展的产品。
其中,又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技术难度和投入要求高,需要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才能发展的,如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二是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开发的。
本方案共列出了278个产品作为第一批鼓励发展的对象(详见附件1),开发、发展好这些产品,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确立我省新兴支柱产业的支柱地位,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2.改造提高类产品。
即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到相当规模,供需已经平衡或出现供给过剩,但尚有市场前景和技术生命力,在相当时期内仍适合我省发展的产品。
这类产品大多集中在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建材、以及机械和化工行业的某些领域。
今后主要围绕着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防治污染、扩大出口等目标,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高这些行业和产品,以适应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本方案共提出这类产品181个(详见附件2),改造提高这些产品,是巩固和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3.限制、淘汰禁止类产品。
限制类产品,主要是指市场已经饱和并趋于萎缩,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或技术落后、没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淘汰禁止类产品,主要是指技术工艺落后、高能耗、物耗,或是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本方案共提出这类产品161个(详见附件3),分别采取限制和禁止其发展、加速其淘汰,将为支柱产业和有潜力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多空间,同时将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结构调整经过对各行业技术结构现状的调研及对技术发展前景的论证,提出一批对我省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攻关或推广应用。
这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具体包括:跨行业的共性技术要重点发展零部件的可靠性、耐用性技术;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水、节油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精密、超细微加工、分离技术;纳米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网络应用技术;仿生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技术等。
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光传输和交换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宽带接入技术、支持网际协议数据业务的全球通信系统技术;高性能数据存储技术、数字编码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新型外部设备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生产工艺技术、高清晰度CRT技术、彩色液晶显示技术、新型光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关键生产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电子组装技术、高密度印刷板制作技术和电子信息材料的生产技术;数字化视听产品整机的关键件和软件的开发技术、家庭信息网络平台技术等。
在电气机械与专用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CAD/CAM一体化技术、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柔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智能电器技术、液压、气动、密封技术、农副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环保(无氟、除尘、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技术等。
在石油化工行业,重点发展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口原油的综合加工技术、大型乙烯及后加工技术;新型化肥及专用复混肥开发技术、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开发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塑料、造纸、纺织专用助剂、添加剂技术;聚合复合材料技术、有机硅合成技术、无机纳米材料加工技术;化工生产“三废”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在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发展化学纤维原料的大容量聚合技术;纤维的熔融直纺技术、差别化、功能化纺丝技术、碳纤维、芳纶、纤维素纤维、溶剂素纤维等特种纤维加工技术;特种天然纤维新型加工生产技术;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技术、高档针棉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技术;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制造技术;高精尖的服装设计和加工技术(含CAD/CAM);纺织机械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以及生产过程的无(少)公害和污染治理技术,市场快速反应(QR)体系等。
在食品饮料行业,重点开发和应用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分离技术、组织化重整技术、保鲜技术、辐照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超细磨技术、高压灭菌技术、过滤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
在建筑材料行业,重点发展新型保温材料技术、新型防水材料及建筑密封材料生产技术;玻璃深加工技术;非金属矿超细、改性深加工技术;高档陶瓷生产技术、新型墙材生产技术、高档建筑陶瓷釉料开发技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建筑材料生产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发技术等。
在汽车行业,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开发设计技术、汽车车身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汽车环保技术、汽车节能技术、汽车防盗技术、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
在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生物工程技术、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制剂新技术(重点发展控缓释技术、靶向给药技术)、医疗器械智能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医药新材料、新辅料的开发应用技术等。
在造纸行业,重点发展特种纸制造技术、低浆生产环保技术、二次纤维利用技术等。
在电力行业,重点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国产化应用、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包括垃圾焚烧)等其他新能源发电技术、脱硫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国产化应用;跨区电网互联技术、电网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大容量、高密度输变电技术、灵活输电技术、电网商业化运营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
省经贸委要会同省计委、科技厅,围绕着这些须重点攻克和推广应用的技术,考虑市场需求、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经过科学论证和慎重决策,动态地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形成项目库,适时地向社会公布,引导国内外各种经济成分的资金和技术、人才投入,同时也可及时上报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