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1)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kě)寂寥.(liáo)戮.(chuō)没濡.(rú)缕B.方遒.(qiú)箕(..jī).踞峥.嵘(zhēng )寥廓.(guò)C.浪遏.(è)逢.(féng)孙深邃.(suì)颓圮.(pǐ)D.夜缒.(zhuì)稠.(chóu)密杞.(qǐ)子忸怩.(ní)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法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

词人的心情是惆怅而激昂的,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是动作的对比。

C.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本首词上阕全部写景,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君知其.难也B.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C.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 夜缒而.出,见秦伯因人之力而.敝之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每念,常痛于骨髓..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 行李..之往来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驻扎B.敢以烦.执事劳烦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D.辞.曰:臣之壮也告辞6、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敢以烦执事D.以其无礼于晋7、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B.秦伯说,与郑人盟.C. 朝.济而夕设版焉D.夜.縋而出8、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

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扣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陛,是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邑: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邑”D.“长者”,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称“长者”9、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夕阳西下,小伙子悄悄来到心爱的姑娘的家附近,吹起葫芦箫,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

用这神奇的葫芦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B.鲁迅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点到为止,深得春秋笔法的要义。

....C.霍元甲打败对手后,却遭暗袭,西方所谓的强中手赢得并不光彩,只能算胜之不武。

....D.刚入学,我就生了一场大病,班主任和同学们给予我无所不至的关怀,让我感动不已。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破坏售票市场秩序的行为固然可恶,但对那种不同于传统黄牛非法倒票的技术抢票行为,是否要立法进行厘清则值得商榷。

B.国家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访督查工作还存在着督查程序不规范、督查质量不高、工作开展不平衡,需要予以加强和规范。

C.周有光不仅在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和推广方面的贡献卓著,而且取得了在汉语拼音应用现代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D.2018年春节,微信表情和音视频通话成了用户表达新春祝福、分享新年喜悦最便捷的方式,“狗年大吉”的表情成为最火的表情。

1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这张《松鹤图》真的太贵重了,虽然受之有愧,但因家父渴望已久,我也就笑纳了。

B.小张啊,凭咱们这么近的关系,你就不要客气,有什么要请教的,可以随时来找我。

C.您的这盆根雕,惟妙惟肖,实在招人喜欢,如肯割爱,价钱上我一定不亏待您。

D.我的家境贫寒,您的资助真是雪中送炭,希望您一如既往地资助我,我将永志不忘。

12、下列三组是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每组书目拟一个标题。

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组:《武夷山脉》《中国地理百科》《瓦尔登湖》《徐霞客游记》第二组:《不抱怨的世界》《积极思考的力量》《马克思传》《哲学的故事》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人,那些事》《风中的院门》A.钟灵毓秀它山之石人间百态B.自然风物人生智慧人间百态C.钟灵毓秀人生智慧百家争鸣D.自然风物它山之石百家争鸣(2)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每格1分,共10分)1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4、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5、《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之时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

16、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二、阅读与鉴赏(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试题。

(16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②夫晋,何厌.之有?厌: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④亦去.之。

去:18.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19. 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是()(2分)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②夜缒而出,见秦伯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⑤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夫晋,何厌之有?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⑤⑥D.④⑤⑥2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8分)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分)译文: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4分)译文:(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20分)老僧辨奸[清]沈起凤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一日,同阅《荆柯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

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

”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②汉。

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

”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

铜柱一中,祖龙③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

一老僧倾听久之.,叹者:“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

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

而严竟以青词④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

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注] ①严分宜:即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

②更事:阅历世事。

③祖龙:指秦始皇。

④青词:用朱笔写在青藤之上的奏章。

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事知济.不济济:(2)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冠:(3)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提:(4)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官: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复遣之使去乃.遂私见樊於期B.不于.环柱时杀之燕王拜送于.庭C.一老僧倾听久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D.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分)译文:(2)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

(4分)译文:24.从严分宜、王敏斋二人阅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

请简要概括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4分)答:25.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送者和行者均沉浸于痛楚之中。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试题。

(8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6、下列选项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歌前两句以远河、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玉门关”地处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春风”二字,暗喻朝廷对戍边士卒的恩泽与关爱。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27、“何须怨”三字大有深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对本诗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6分)(四)文学经典选读(12分)28、“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每空1分)29、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节选),完成以下试题。

(原文节选)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守乌巢。

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

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