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2、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了解文学常识
1、乐府
2、《孔雀东南飞》
二、掌握文言知识
1、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
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
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
本诗中出现很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2、古今异义词
汝岂得自由
..(古:今:)
可怜
..体无比(古:今:)
叶叶相交通
..(古:今:)
本自无教训
..(古:今:)
处分
..适兄意(古:今:)
3、“相”字的用法及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省视也。
从目,从木。
”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后来引申出其他一些意义。
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处,大致可分为三类:A.相(xiã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他”、“它”等等。
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天不相负
⑦不得便相许
⑧登即相许和
⑨蹑履相逢迎
⑩怅然遥相望
⑾誓不相隔卿
B.相(xiãng)表示互相,彼此。
C.(xiàng)名词,相貌。
4、找出互文的句子
明确: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
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
如《捕蛇者说》中“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冲撞。
《劝学》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解惑的却不从师”。
三、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四、探究人物形象
认识刘兰芝
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
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
明确:
3、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五、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刘、焦二人并未屈服在封建家长的淫威之下,看看他们是怎样执著于自己的爱情、维护自己的爱情的?
六、拓展联想,进一步认识作品社会意义
在你所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淫威下,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痛苦挣扎?
六、分析诗的艺术价值
1、关于“兴”
(1)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关于“比”(即比喻)
从诗中找几个运用“比”这一手法的句子,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3、关于“赋”
⑪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
(2)你能从诗中再找出几段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并说说其作用吗?
八、浪漫主义的结尾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2、本诗这一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有何作用?
3、中国有不少叙事性文学作品采用了类似的结尾,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