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业态认识研究
技术手段的 信息化
主要表现在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的 大力建设和数字虚拟旅游的应用等。
• 在2016年一季度,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500多亿元,增幅近60%,消费主体
呈现出年轻化、个性化、散客化的特点。 • 截止目前,确定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有 33个(第一批18个,第二批15个),没有西 安市
海外市场的国内旅游企业共有6家,首发募集资金104.61亿元。
经营方式的 专业化
主要表现在服务外包现象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专业服 务公司的产生。
• 芒果网推出公司团队旅游专业定制产品,为企业、集团提供“一对一”、“一站式” 的贴心服务,量身定制各类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奖励旅游、冬夏令营等包团出 游。 • 广州智立方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水上乐园专业运营管理机构 , 业 务 包 含水上乐园及旅游项目投资咨询,营运管理咨询,市场运作咨询,工程建设指导与服 务,专业配套物资供应服务等 • 深大智游宝平台研发的智游宝系统,是智慧旅游公众服务支撑平台 ,能够为地方政府、 旅游局、旅游景区、酒店、客栈、旅行社等旅游单位提供完整的智慧旅游线上线下 O2O 技术支撑。 • 蚂蜂窝自 2006 年上线以来,收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目的地,先后制作推出了各类目的
旅游新业态
• 旅游新业态就是旅游企业或旅游行业,为了 应对市场竞争,满足市场需求,顺应市场潮 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在 在经营与管理上出现的新变化,具体表现为
• 换句话说,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采用
何种经营方式,向旅游者消费方销售何种旅 游产品和服务。
新产品、新手段、新模式、新特征、新方向
旅游新业态认识研究
长安大学
王人龙
旅游业态与旅游新业态
旅游新业态的特征与表现
旅游新业态的动力机制
把握旅游新业态的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PART ONE
旅游业态与旅游新业态
旅游业态与旅游新业态
旅游业态
• 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企业或行业对旅游经营 的各项要素进行有效组合以适应市场变化而 产生的经营形式,包括产品类型、经营模式、 组织形式等等。
• 2016 年 7 月 11 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 • 2015年1月15日,锦江股份公告,公司拟在卢森堡设立全资子公司卢森堡海路投资,向 SDL购买卢浮集团 100%股权,交易成交总价约 126亿人民币。卢浮酒店集团旗下拥有七 大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共计1115家酒店,其中,在法国有820家酒店,占比达73.54%。 • 2015年12月8日,首旅酒店公告,公司拟通过现金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直接及间 接持有如家酒店集团100%股权,交易金额合计约110.5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首旅酒 店集团将成为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在国内300余城市运营3000余家酒店。 • 截 止 目 前 , 已上市国内旅游企业103家,市值合计5570.28亿元,整体市值实现11年11 倍增长。其中,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旅游企业共有97家,市值合计3748.52亿元。登陆
技术手段的信息化
主要表现在旅游电子商务的蓬勃发 展、智慧旅游的大力建设和数字虚 拟旅游的应用等。
经营方式的专业化
主要表现在服务外包现象的快速发 展和旅游专业服务公司的产生。
空间形态的集聚化
不同形态的旅游组织如酒店(或景 区、旅行社等)在某区域的集聚会 形成空间意义上的集群式业态。
产品服务的 多元化
PART THREE
旅游新业态的动力机制
旅游新业态的动力机制
1
前提条件
2
根本动力 旅游需求的 不断发展
3
自我发展 专业分工的 逐步深入
4
技术保证 科学技术的 日益进步
5
联动力量
6
制度保障
市场规模的 持续扩大
行业融合与 政策法规的 产业渗透 完善创新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前提条件
旅游需求的不断发展——根本动力
• 2016年5月18日,南京市旅游委发布全市智慧旅游大数据,打开“南京旅游助手”APP,你
就能知道景点此时客流量有多少、是否拥堵;到景点后,“电子导游”会为你自动讲解; 怎么玩最有趣、最省钱,攻略、游客口碑告诉你,软件自动帮你规划行程…… • 九寨沟景区率先将微信平台引入到景区的运营管理中,建立了微群指挥中心,结合 先 进 导 航管理模型以及人流量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及时全面掌握景区内车流、人流的时空分布情 况,均衡游客时空分布;通过票务门禁系统对游客实施分时售票、分段进沟、分区游览, —制度保障
政策法规的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PART FOUR
把握旅游新业态的重要意义
把握旅游新业态 引领旅游新常态
国家和产业的角度
旅游企业的角度 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有利于开拓新兴市场,有利于 转变经营和管理模式,从而提 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旅游研究的角度
有利于开拓旅游研究领域,有 利于丰富旅游学科理论,有利 于进一步探究旅游的本质,从 而更好地指导旅游事业的发展。
专业分工的逐步深入——自我发展
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技术保证
行业融合与产业渗透——联动力量
政策法规的完善创新——制度保障
• 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首次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开启了中国旅游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时代。 • 2011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标志着旅游业迈入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新时代 。 •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并颁布实施中国第 一部旅游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新阶段 。 •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 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515战略”,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五大目标 ,推出旅游十大行动,开展52项举措,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 、国际化进程。 • 2016年,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政府将旅游业放在了促进经济发展、促 进改革开放、促进调整结构和促进改善民生的战略地位上。
主要表现在新的生产要素被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 特色旅游持续发力;特种旅游产品层出不穷。
• 截止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共计203个,其中山东省最多,有25个,陕西省有3个。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共计103个,其中浙江省最多,有11个,河南省有10个,陕西省没 有。 • 截止到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共计 68个,其中陕西省有1个。全国休 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共计153个,其中陕西省有5个。
地旅游攻略路书,内容涵盖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丰富详实的旅游信息,给无数
自助游爱好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旅行指南,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
资源整合的 集约化
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如以 旅游目的地为代表的全域旅游的发展。
• 20世纪90年代末期,桂林仍然是一座建筑物破旧、内湖水质恶化、市容不佳的城市,犹如“一个漂亮的姑 娘穿着破烂的衣裳”。1999年8月23日,为让桂林焕发新活力,在李金早的主持下,桂林市政府正式启动了 “两江四湖”工程。在短短3年时间里,一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规划初具雏形。全域旅游 初探索,桂林成功地走在了当时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前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两江四湖”建设为龙 头,桂林全域旅游范围扩大到全市,城市品位全方位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广大市民和 游客从中共享旅游城市发展的成果和实惠。 • 苏州全域旅游初探索水到渠成。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州旅游产业基础雄厚,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带动作用明显,作为服务业龙头和全市支柱型产业的地位较为稳固。2015年9月,苏州市明确将旅游业作 为服务业龙头和全市重点支柱产业打造,要求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服务提升,发展全 域旅游成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全社会的共识。如今的苏州,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均衡发展,旅游 公共服务与城乡公共服务持续接轨。
有利于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的联动作 用,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 发展。
PART FIVE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 张文建. 当代旅游业态理论及创新问题探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年, 222(4): 91-96 2. 邹再进. 区域旅游业态理论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心科学, 2007年, 22(5): 100-104 3. 王昆欣. 以新业态引领旅游发展新常态[N]. 中国旅游报, 2016-4-6(003) 4. 陈颖. 旅游新业态方兴未艾[J]. 决策探索, 2015年, (08): 4-11 5. 陈倩, 林叶, 徐强强. 旅游新业态下的市场营销策略初探[J]. 现代商业, 2016年, (14): 52-53 6. 蒋亚珍, 旅游新业态研究综述[J]. 产业经济, 2014年, 452(6): 46- 47 7. 高丽敏, 程伟, 史彦军. 旅游新业态驱动力和产生模式研究[A]. 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 190-195 8. 汪燕. 旅游新业态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1年, 11(06): 9-12, 65 9. 张瑞真, 马晓冬. 我国旅游新业态研究进展及展望[J]. 旅游论坛, 2013年, 6(4): 53-58 10.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业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通知[Z]. 201512-21
空间形态的 集聚化
不同形态的旅游组织如酒店(或景区、旅行社等) 在某区域的集聚会形成空间意义上的集群式业态。